§§§第一节 不正确的金钱观的修正
俗话说:人不怕犯错误,就怕犯了错误而不去改正。我们现在剔除不正确的金钱观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是要改正错误。但是,改正错误的前提是要知道错在哪里,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不合理金钱观的不正确之处。
首先来看奢靡消费。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奢靡消费观也有合理之处。如上所述,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条件下,奢侈消费有扩大就业、增加生产、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的作用。二战阻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刺激和扩大人们的消费,弥补了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差额,从而克服了严重的失业危机,摆脱了经济萧条的困境,促进了经济增长,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上述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80年代末我国也曾出现了社会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等现象,我国政府正是通过刺激和扩大消费,增加了社会需求,活跃了市场,防止了国民经济的滑坡,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然而,奢侈消费在二战之后的普遍实行,也为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问题,这是奢靡消费观的提倡者始料未及的。首先,奢侈消费加快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奢侈消费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料来支撑的,而这些物质资料无不来自于地球,这就必然加快地球资源的消耗。
其次,奢侈消费破坏全球的生态平衡。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使耕地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进程加快,生物品种减少,有些甚至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使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地球生态系统惨遭破坏。
再次,奢侈消费恶化人们的生存环境,消费的越多,就要求社会生产的更多,生产的越多,就必然向外界排放更多的毒物。此外,消费的越多,生活垃圾也越多。这些日益增多的生产性毒物和生活性垃圾加在一起共同污染着空气、土壤和水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最后,奢侈消费使人们的价值目标错位。奢侈消费易使人们耽于物质享受之中而难以自拔,使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利己主义、虚无主义开始盛行。我们看到奢靡消费有利有弊,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给它一个评价呢?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教授指出,“要摆脱善恶问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困境,在道德评价中就必须坚持历史标准高于阶级标准的原则。”“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就是在评价人们的善恶时,要把这种行为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总链条中去进行考察,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幸福与完善,是否有利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凡是有利的就是善的,凡是不利的就是恶。”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可以对侈糜消费作一简略评价:从短期看,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生产而是消费的条件下,奢侈消费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扩大就业不无益处;但从长远看,它所产生的弊端相当巨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侈糜消费观是一种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的消费观,是一种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的消费观,因而它不可能成为我们信奉的消费观。
第二,我们再放眼看“压缩型”的低消费。这是一种“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节俭消费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功不可殁。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物质资料极为匮乏的时代,正是凭借着对物质资料精打细算的使用,人类才度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才得以生息繁衍并发展至今日。倘若人类的先祖们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人类恐怕早就因财富的耗尽而灭绝了。作为一个例证的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希腊就是在人们的骄奢淫逸中土崩瓦解、彻底衰落的。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这一消费观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它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第一,“压缩型”消费观的提倡有可能产生重物而轻人的现象。如在人和物都面临损失而又必须两择其一时,往往是选择物而不是选择人。
第二,“压缩型”的低消费有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提高。人们的素质不能凭空提高,它只有在消费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生活资料之后才能实现。没有较为充裕的生活资料,所谓人们素质的提高就是空谈。更有甚者,过度节俭消费观的不当宣传和实行还会损害人的健康乃至于生命。我国许多知识分子、劳动模范英年早逝,固然有其工作过于劳累等原因,但他们生活过于节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第三,“压缩型”的低消费浪费时间,影响效率,降低生活质量。在当今快节奏、高速度的时代,若人们过于节俭,放弃现代的消费方式,就必然要浪费时间,影响效率,成为事业上的落伍者和失败者。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货币(财富)——生活质量”的转化效应,即减少货币支出,就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货币支出就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压缩型”的低消费就是要以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来节约资源(需要注明的是货币的增加要有一个限度,需要维持的生活质量也要有一个适当的定义)。
最后,“压缩型”的低消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还有限制经济发展和影响国民经济平衡的负面作用。如果现在又重提50年代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口号并实行之,那真不知会使多少印染厂、纺织厂、服装厂破产倒闭,使多少印染工、纺织工、服装师无业可就。虽然如此,我们不可否认这种消费观念中的节俭意识却可以被保留,以助于适合当今时代的正确金钱消费观的树立。
第三,不正确金钱观中关于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获得金钱的手段也有诸多不适之处。金钱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个体与社会连接起来。利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换来很多自己需要而又不能自行生产的其他的工具,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就是说,金钱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有些人把金钱作为毕生追逐的目标,认为拥有金钱就是他的最高追求,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苦奋斗与追求,就是为了收入更多,职位更高,却完全忽视了自己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日渐精神空虚。当他真正拥有这些的时候,并不能感觉到曾经遐想的幸福和充实,而是更加“空虚”了。并且,在这种人宣扬的“一切向钱看”思想的腐蚀下,世风日下,道德败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股暗流使人们的同情心逐渐枯萎,不再关注自我的成长,对生活的激情与冲动也荡然无存。另外,人欲壑难填,富起来的人不仅吃好穿好,还想用钱去奴役别人,获取权利,骗得名声,从而弄来更多的钱。另一部分人则因为穷而被剥夺了权利,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这种现象就是“金钱万能”被人痛恨的真正原因。所以,金钱的万能必须严格限定在商品与服务的范围内。不过“金钱如粪土”的思想却是完全忽略了金钱的价值和作用。众所周知,金钱是用劳动换取的,是一个人持有购买力的凭证,或者说金钱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是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可是既然钱可以作为购买力的凭证,就有人想不提供任何交换,设法直接去弄钱,印假钞票就是一个例子。因为钱是不记名的,它从谁的口袋里掏出来就证明是谁的,于是有人想方设法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弄到自己口袋里,偷和抢是直接了当的办法,骗和赖则是隐蔽一些的办法。这些行为都弄错了获得金钱的方法。其实许多人谴责“金钱万能”、批评“向钱看”,并不是指偷钱抢钱,因为那个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触犯了国家相关法律,他们真正批评的是那些在还没有触及国家法律的条件下,但是却不合乎道德的赚钱行为。比如街头最常见的“乞讨”行为,正是利用社会大众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怜悯,在利益的驱动下再加上寄生思想作祟,有的人才会置道德良心于不顾,专门从事经营乞丐的不正当交易,这种人被称为“丐头”,有的“丐头”专门从农村欺骗一些瞎子、聋子、痴呆儿或者肢体残废惨不忍睹的人,让他们替自己乞讨;有的“丐头”专捡别人遗弃的小孩,或者人为致残,等长到四五岁时,开始训练其“卖艺”讨钱或是作“道具”讨钱;有的“丐头”从农村租借一些未成年儿童,对他们进行集中管理,要求每天完成定量的金额任务,否则就挨打挨骂不给饭吃。
总之,透过古今中外不正确的金钱观,我们汲取到这么一些合理的内涵: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认识到金钱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媒介、工具;要确立一种合法赚钱光荣、合理赚钱道德的观念,对赚钱确立一种健康的心态;在消费金钱的方式上要健康、合理、科学。
第二节正确金钱观培养的外部推动
一、重视家庭金钱观教育
正确金钱观的养成,家庭教育是第一步。家庭的金钱观教育,对于青少年金钱观念的培养,以及长大成人后金钱观的形成固定都起者至关重婴的作用。因此探讨家庭金钱舰教育是构建思想教育机制的首要步骤。长期以来,我们一般的家庭对孩子的金钱观教育是停留在过去相对贫困的生活观念中。如“省”字当头、“一分钱掰两半花”:或是让孩子与金钱绝缘,认为一旦让孩子接触金钱,会染上一身铜臭,是小人行为。所以,虽然孩子早已接触到许多与金钱有关的事情,但孩子对这一切却总是处于懵懂状态。很多孩子不知道钱是父母辛辛苦苫打拼出来的,只知道钱是从银行取来的。由于对钱的认识不够,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当的金钱观念。相应地。怕吃苦、奢侈浪费、嫌贫爱富,自立能力不足等等一系列不良观念也丛生。
现在是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金钱和财富成为人们生存的必需和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标志。我们无法将孩子与时代割裂,就只能顺应时代的呼峡,用正确的金钱和财富观念对孩子进行会钱观教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正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行为积累中,孩子接受着家长的金钱和财富观念以及支配金钱的方式方法。借鉴中外家庭教育模式,良好家庭金钱观教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家长应当首先弄清自己的价值观,否则无法成功地教导孩子。孩子是极具模仿力的,他们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一些父母羞于谈钱,对孩子的“金钱教育”更是不重视,认为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小小年纪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等坏习气。另一方面,出于时下物欲泛滥,一些父母本身就有严重的金钱崇拜,进而就向孩子从小灌输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的观念,直截了当地教育孩子,有钱如何如何好,放手让孩子花钱.在这些观念下的家长去教育孩子什么是金钱,该怎样正确看待金钱,是很难让孩子学习和理解的.因此,家长应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能让孩子耳濡目染,养成挥霍、攀比的习惯,缺乏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经济意识。
其次,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金钱欲望与物质需求.孩子重视金钱和金钱所能够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每天发生在孩子们视野之内的是以金钱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使他们从小就很自然地了解会钱的“魔力”.掘报载,约53%的独生子女每月开销占全家总收入的1/3,3996的孩子的开销占总收入的1/4,8%的孩子开销占总收入的1/2。但孩子喜欢钱。本身并不是一个“可怕的问题”。我们关键要做好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钱欲望。比如孩子要求买什么东西,家长就需要考察了,如果他的要求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又对他的身心有益,就应该给予满足;而对孩子的过分要求,即使你买得起,也应该对孩子说“不”,告诉他买了用不上的东西就足浪费。又或者,在出门之前就和孩子讲好“条件”:只买一样.这样,孩子就会在整个购物过程中仔细考虑他要的东西。慢慢地。孩子会知道,不是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再次,教育孩子正确地理解金钱。如何让孩予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下健康成长,了解金钱的真正意义,又不让孩子成为物质欲望的俘虏,在比较富裕的今天,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也应不同。在3到6岁的幼儿期,银行家尼尔·高德佛瑞建议家长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钱币,了解找零钱.当孩子稍大一些后,可以带他去购物,并和他讨论所购物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