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道
9516200000020

第20章 孝的运用(1)

§§§第1章 及时行孝——平淡生活中的温馨细节

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只有孝顺不能等。青少年时期我们……忙学习、忙作业、忙成绩……长大成人后忙工作、忙事业,当我们认为可以孝顺父母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陪伴他们,用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孝敬父母是来不及等待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集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使我们懂得:孝敬父母是不能等。很多人为自己没有机会侍奉父母而终生遗憾。为此,我们从小要树立孝顺父母的意识,不要等到长大了再去孝顺父母。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终前吃的还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季羡林先生在《赋得永久的悔》一文中写道:“我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季先生的家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离家几年,成为清华学子的他,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急忙赶回家乡,“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坑上,一直哭到天明”。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萧乾先生在回忆母亲时说:“就在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那一天,妈妈含着我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买的一点儿果汁,就与世长辞了。我哭天喊地,她想睁开眼皮再看我一眼,但她连那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当我们在父母的身边慢慢长大时,当我们上学放学总能看到那熟悉的身影时,请不要想着等自己长大了再孝顺父母,在我们成长时期,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舒适条件,然而我们是否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自己的父母?

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他们也曾经和我们一样充满激情,拥有很多机会,但是为了抚养儿女,他们甘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甘愿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孩子。这样的牺牲,值得我们每个人牢记心中,值得我们每时每刻孝顺他们。

“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集语》的一个故事。

春秋时,孔子和弟子们出去游玩,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在啼哭,就上前去看怎么回事。啼哭的人叫皋鱼,皋鱼解释了他啼哭的原因:“我年轻时好学上进,为了求学曾经游历各国,等我回来时父母却已经双双故去。作为儿子,当初父母需要孝顺的时候我却不在身边,这好像‘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我想要孝顺父母,父母却已经不在了。父母虽然已经亡故,但他们的恩情难忘,想到这些,内心悲痛,所以痛哭。”

孔子说:“弟子们应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人懂得该怎么做了。”之后,孔子的学生中辞别回家赡养双亲的有十三个人。

孔子说,孝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和颜悦色地和父母说话,孩子很难放下自己的想法去聆听家长的话。其实,这种聆听、尊重和关爱,就是孝的本质。不要把心里的话留到明天说,今天就对父母开口讲吧,让彼此都生活在幸福当中!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你爱自己的父母,那么现在就去做,不要等将来父母都不在了而留下遗憾。父母照顾孩子尽心竭力,他们的青春逝去了,青丝变成了白发,我们在年少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等我们长大之后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时,父母已经牙齿稀疏、目光浑浊,再没有精力感受我们的爱了。

孝敬父母要趁早,从小开始,从现在开始,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顺,那已经为时已晚,只能空留遗憾。

永不要嫌弃自己的父母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杀狗记》

有些青少年觉得自己的父母老了、丑了,就开始在心里嫌弃父母。他们不让父母到学校,不让父母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觉得父母给自己丢脸了。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些青少年成年以后,会孝顺父母吗?

裴秀,西晋时期河东闻喜人,字季彦,他的父亲是裴潜,曾在曹魏时期担任过尚书令。裴秀是父亲的妾所生,这个母亲身份卑微,常常受到正室宣氏的歧视,但裴秀从来没有因此不孝顺母亲。相反,他从小就聪明好学,而且对母亲十分孝顺。因此大家都知道裴秀的母亲有个孝顺的儿子。

有一次,宣氏在家里大宴宾客,她想给裴秀的母亲难堪,于是故意让裴秀的母亲为客人上菜。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家看到裴秀的母亲在为他们端菜,都纷纷站起来,接过饭菜,并对之行尊重之礼,裴秀的母亲感到很欣慰。而躲在后面屏风里的宣氏看到这个情况十分不解。因为裴秀母亲的身份卑微,实在不应该受到如此的礼遇和尊重。后来,她终于明白宾客们这么做是因为裴秀的孝道让他们尊重,因此她便再也没有轻慢过裴秀母亲。

后来,裴秀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操,一直做到尚书令,并且被封为济川侯,成为西晋时期的一代名臣。

在封建时代,小妾身份卑微,但是裴秀丝毫不嫌弃自己的母亲,反而用实际行动使母亲得到了众人的尊重,这种孝心值得很多人学习。

不要嫌弃自己的父母,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他们让你有机会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着装不体面或是身上脏兮兮的,因为你应该知道他们是如何一遍一遍教你穿衣服,每天不管我们多调皮,把衣服弄得多脏,他们都耐心地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唠叨,因为我们都记得在小时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讲着同样的故事,只为让我们安静地睡着。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行动迟缓,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出你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学不会电脑,不会用手机,因为你永远不会忘记在你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不厌其烦地教你认字,教你怎么拿笔。

如果父母腿脚不听使唤,我们就扶一把,就像小时候他们扶着我们一样;如果父母已不能自已吃饭,我们就喂他们吃饭,就像小时候他们喂我们一样。

如果父母寂寞地待在家里,让我们腾出一点时间陪陪他们,这些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愿天下所有有孝心的子女学会如何孝顺父母,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黄香温席——帮父母分担压力

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孩子是家中的宝贝,父母通常都舍不得让孩子干活,所以有些孩子养成了什么事情都靠父母,从来不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习惯。然而,父母上要养老,下要养小。他们也有自己的压力。作为子女,我们不要让父母太过辛苦,多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江城的中小学中,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随父母从外地来城市,父母多是务工人员。由于家境不宽裕,孩子们早早地知道了柴米油盐价,并主动为父母家人分担生活的重担,早早地感受了生活的艰辛。

这是真实的事,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父母分担家务,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小鬼当家”。他们知道感恩,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面,有一份力量,这份力量分担了父母的压力,温暖了父母的心灵。

《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东汉时一个名叫黄香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在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人抚养他。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一切家务活他都一人承担。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坐在院子里乘凉。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帮助父亲上床就寝。冬天,天寒地冻,他先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日久天长,黄香对父亲的孝顺深得乡邻的称赞。

黄香十二岁时,江夏的太守称他为“至孝”,汉和帝也曾嘉奖过他。

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为地方官。黄香担任太守时,体恤百姓们的疾苦,爱护子民,为百姓谋利。有一次,黄香出任太守的地区遭受特大水灾,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积攒的俸禄,赈济受灾的百姓;同时上奏皇帝,请求减免百姓当年的税务。百姓们都十分爱戴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当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为父母分担压力,是当下青少年应该有的思想意识。古有黄香,如今更需要有成千上万个黄香。俗话说“孝子看小”,如果我们小时候都不懂得孝顺父母,那么长大了又何谈孝呢?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出生于1889年,原名李仲揆。李四光的父亲是乡间的一个教书先生,每个月的收入少得可怜,根本不够养家用,幸亏他的母亲精明能干,才使一家人能够勉强度日。

李四光小的时候,不仅勤奋好学,而且特别孝顺父母,总想着为父母分担忧愁。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帮助父母干家务活了。

有一天,李四光刚从私塾里放学回来,看见母亲正用石杵费力地舂米。于是,他立即放下书包,跑过去帮母亲干活。因为石杵特别沉,所以李四光才干了一小会儿,鼻尖上就沁出了汗珠。

母亲看见了,心疼地说:“好孩子,你上学已经很辛苦了,应该休息一下了,这些重活还是让娘来做吧!”但李四光非常执拗,他说:“我要帮娘干活,我不累!真的,我现在一点都不累!”于是,他一直努力坚持着,直到把米舂完,他才停下来休息。

为了帮助父母减轻生活上的压力,李四光想出了许多办法。每年夏天,只要到了收麦子的季节,李四光就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到别人家收过麦子的大田里捡别人落下的麦穗。虽然捡到的麦穗不多,但是父母看到他这么懂事,已经非常欣慰了。

看到家里没有柴烧了,李四光同样约上自己的小伙伴,带着斧子和绳子,到大山里去砍柴。有一次,李四光又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砍柴,由于山路很陡,路面也非常滑,李四光一不留神,摔了一跤,膝盖都被磕破了,鲜血直流,别的小伙伴劝他不要再上山了,可他不同意,还是坚持上山砍柴。

傍晚,李四光和小伙伴们每人都背着一大捆柴禾回家。母亲也早早地站在村口迎接儿子。看见李四光一瘸一拐地回来,母亲赶紧迎了上去。看着他膝盖上的伤口,母亲不由得流下眼泪来,她说:“孩子,以后别去了,娘再也不让你上山砍柴了……”

李四光却非常懂事地说:“娘,我一点儿都不疼,真的!再说,我多累一点,娘就可以多歇一会儿呀!”

李四光不仅是一个为家分担忧愁的好孩子,而且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长大之后,李四光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经过十多年的野外考察,他彻底否定了外国权威专家所给出的“中国贫油论”观点,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要我们常常关心父母,处处体谅父母,时时为父母分担压力。少让他们操心,多为他们着想,多为父母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报答父母,就要体会父母的艰辛,尊重父母的劳动,做到不浪费、不乱花钱,培养做家务、勤劳动的好习惯。

像父母爱自己一样爱父母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春秋》

当我们还是青少年的时候似乎不太懂得孝顺父母,而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就再无法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近在耳边的一句贴心话,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顶庄重的博士帽,也许是一桌山花,也许是一件漂亮的衣服,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大把大把的钞票,也许只是带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一切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青少年朋友,从今天、从现在起,善待父母吧,不要让眼泪、悔恨代替无法报答的孝心!

一位女孩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在一次同学聚会时,她出于职业习惯,为大家讲起了她所教那个班级的一些事情。

“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好多学生尽管文笔不好,但理想都很远大。有要当警察的,有要当科学家的,有要当音乐家的,可是班上偏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这样写的,‘爸爸有病很早就去世了,只有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胆子小,很怕晚上会有鬼。于是我就想,我长大了的理想是做一只勇敢的狗,天天陪在妈妈身边,让她睡个好觉……’”

孩子的这些话也许会令大人们发笑。然而,他的理想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这个理想对那个孩子的妈妈来说,一定是世间最大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