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是在上海,一顿非常普通的午餐,我和建章、季琦3个人聊天。当时正是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谈到了能否在互联网上做些文章。大家谈到了新浪、网易、搜狐,想着还有什么产业能和互联网结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传统旅游产业的想法,就这样,携程网随后诞生了。”
§§§第一节 一个缔造商界“传奇”的团队
自1992年从耶鲁商学院毕业到1999年,沈南鹏已经在金融界做了8年。多年的投行经验,目睹了太多别人的成功,沈南鹏开始期望自己也能够有同样精彩的未来。1999年,沈南鹏决定离开德意志银行。
早在1998年年底,沈南鹏就个人投资了一家反黑客软件公司。当时,国内的互联网还不太热,但沈南鹏在投行工作中接触的人以及他在美国的很多同学,都不断向他灌输互联网方面的思想。看到美国互联网发展得如此火暴,沈南鹏的创业激情被迅速点燃,他开始关注起互联网。
毕竟已经做了8年投行,突然离开的成本会很大,沈南鹏也有过犹豫。但创业的激情时刻冲击着沈南鹏,现在看来,当时的互联网泡沫也不全是坏事,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泡沫”同样刺激了沈南鹏的创业神经。
后来,沈南鹏也承认自己的创业源于一次偶然,更源于一种潮流。如果不是互联网的依托,他很难下决心创业。互联网的大浪潮,让沈南鹏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他最终告别了优厚的薪水、令人羡慕的职位,点燃了自己的梦想。
海外投行生活,给了沈南鹏重要的成功本钱。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沈南鹏开始寻找创业伙伴。
1999年,满怀创业激情的沈南鹏遇到了两个人,一个是31岁的梁建章,另一个是33岁的季琦。三人成众,从此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时光倒回1982年,在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有两个少年同时获奖。一个是15岁的沈南鹏,另一个叫梁建章,时年14岁。当年的两个懵懂少年,根本没有想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的奇迹。
那年计算机竞赛之后,沈南鹏进入上海交大数学系,而梁建章就读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毕业后,两人同时来到美国,沈南鹏在耶鲁攻读商学院,梁建章在乔治亚理工学院读硕士。毕业后,一个在华尔街做投行,一个进了甲骨文研发部。
1999年,他们的命运再次交叉。
让两人的命运再次有了交集的关键人物是第三人,季琦,1966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器人专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旅居美国。这个笑起来一脸憨厚的工程师却是个极具创业激情的人。IDG的熊晓鸽曾评价此人,他是“唯一让我们投了3个项目的人,也是唯一一个连续创业都大获成功的人”。季琦是那种“传统行业里很不传统的人”,他属于“冲锋陷阵”型的勇猛创业者。
1999年的春节,在上海交大校友会上,沈南鹏与季琦相识。而季琦与梁建章早已认识,于是,季琦亲自邀请沈梁二人一起到家中做客。三人年纪相仿,又都对互联网经济十分看好,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沈南鹏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激情四射:“那时是在上海,一顿非常普通的午餐,我和建章、季琦3个人聊天。当时正是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谈到了能否在互联网上做些文章。大家谈到了新浪、网易、搜狐,想着还有什么产业能和互联网结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传统旅游产业的想法,就这样,携程网随后诞生了。”
3个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崭新梦想逐步变成现实。沈南鹏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拍档,“当我们发现彼此的理念竟有着惊人相似的时候,那瞬间思维上的化学反应无法形容”。梁建章和季琦的加入,为他的创业之路增添更多精彩。
1999年5月,沈南鹏与梁建章、季琦等人共同出资200万元创办了携程网(Ctrip.com),办公室设在协成科技大楼,“携程”与“协成”谐音。
沈南鹏是当时创业组合中最有钱的一个,他那时已经是德意志摩根建富的董事。创业的200万资金中他个人出资60万,为最大个人股东,以至后来季琦笑称“沈南鹏当时算是溢价购买了股份”。因为出资最多又常与资金打交道,很自然的,沈南鹏成为携程的首席财务官(CFO)。季琦则出任总裁,梁建章成为首席执行官(CEO)。
沈南鹏、梁建章、季琦,一个不断缔造商界“传奇”的团队开始搭建起来。
创业之初,三人各展所长。沈南鹏有着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又比较擅长宏观策略;而梁建章曾担任甲骨文中国技术总监,拥有相当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季琦则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对于市场、企业管理和销售有着独特见解。
最初3个人的想法是利用互联网来整合传统产业,要创建一个可行性的网站,而改造传统旅游产业的想法,最早由爱旅游的梁建章提出。梁建章喜欢旅游,深感当前的旅游行业服务不到位,各大旅行社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
身为技术人员的梁建章,还专门拿出一组数据来证实旅游产业的前景。199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已达2391亿人民币,同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6.02亿美元。同时,中国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而国内旅行社的接待人数和赢利水平却连年下降,营业毛利率不足10%,全国旅行社总市场占有率不到5%,其余95%均为散客。通过这一些简单数据,他们看到“旅游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利润空间”。
沈南鹏深知当时的中国市场还不够成熟,在物流以及信用卡支付系统上仍有不少缺陷,而从事旅游行业,就可以规避这些弱点。季琦也看到互联网的优势,它可以弥补传统旅游业地域、时间和管理有效性的不足,而梁建章又提出“旅游网站从设计到配送、支付,都非常适合电子商务”。
沈、梁、季三人一合计,一致决定:向旅游进军。
§§§第二节 携手征程,融资之道
1999年5月,沈南鹏、梁建章以及季琦,3个旅游业的门外汉就这样“携程”出发了。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沈南鹏发现,携程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很明显,定位为旅游产品预订服务的携程,还需要一位旅游界的专业人士。
携程的崭新模式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各大旅行社是很难理解的。负责开拓市场的季琦奔波于各个大小旅行社,向众多旅行社游说与携程合作事宜。但几乎每一次,季琦都要在各家旅行社坐上一两个小时的冷板凳,才能得到一小会儿的接待。季琦非旅游业内人士,双方的交谈往往是“浅尝辄止”。这一切,让三人苦恼不已,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旅游专业人士的加入。
直到2000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有一次,季琦来到上海旅行社谈合作事宜,当时负责接待的是该社总经理范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范敏一听季琦也是交大毕业,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学弟。而这一番谈话后,携程有了真正的“东风”。
范敏,1965年出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完成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学业之后免试进入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曾就读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时任上海旅行社总经理,及上海新亚(集团)酒店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范敏在国营旅游企业工作多年,是名副其实的旅游专业人士。
在季琦的热情邀请下,加之对互联网行业的看好,范敏也加入携程的创业团队中,任执行副总裁。定位为旅游产业的携程,有了这样一位旅游专业人士的加盟,更是如虎添翼。
“携程四君子”的组合正式形成,接下来,携程的发展能否顺利?
1999年10月,携程网正式上线。携程创立之初,沈南鹏等人共投入了200万元。仅靠这些资金,要想在“比谁烧钱更快”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融资,成为携程迅速成长的关键,而这,正是擅长资本运作的沈南鹏要做的。
很多人以为,沈南鹏此前有投资银行的背景,融资应该不会太难。事实上,投资家们远没有想象中的“慷慨”。沈南鹏曾对人说过:“我做携程的时候,有人说我以前做投行,所以融资比较容易,信手拈来。其实根本不是,哪有那么容易,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看不上小企业生意。当时携程正是创始阶段,我和IDG接触时,之前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找他们投资时也是要从头谈。只有理念上的契合,加上对我们企业未来的认可,他们才会投。”
沈南鹏的第一笔风投资金就来自著名的IDG。正如沈南鹏所说,他与IDG并没有太多关系,一切都很艰难。不过,从时间上看,沈南鹏不愧是投行出身,在他的努力下,携程上线3个月后,IDG估价携程200万美元,于2000年1月投入了第一笔风险资金50万美元。
在2001年10月之前,携程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要想扩大业务就需要有更多的风投资本进入。沈南鹏知道第一笔50万美元的资金只能支撑数月,他还需要继续扩大“战果”,加大融资力度。
许多创业者认为,商业计划书是融资的核心所在。沈南鹏用切身体会告诉他们,计划书并非融资的关键。在携程的融资过程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在决定是否投资的前一个星期,一家风险投资的负责人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携程的商业计划书。当沈南鹏向这位负责人询问结果时,负责人只是要走了携程几个月的财务报表。然后,第二天早上,沈南鹏就收到了这位投资人追加投资的决定。所以,沈南鹏认为“最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这,才是真正的融资之道。
正是有了这样的融资理念,沈南鹏为携程融到了大量资金,为携程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
2000年3月,携程接受软银、上海实业、美国兰花基金、晨兴集团,以及IDG的第二轮注资共450万美元;2000年11月,携程得到美国凯雷集团1100万美元的第三笔投资。沈南鹏三次融资,共吸纳海外风险资金1600万美金。
在如此强有力的资金“火力支援”下,携程开始迅猛发展。
沈南鹏懂得风投出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携程必须尽快找到赚钱的路径。到2000年,互联网经济出现泡沫,为了避免携程的昙花一现,沈南鹏开始着手考虑携程的赢利模式。
沈南鹏有着丰富的海外经验,他在分析了中国内地、香港以及国外旅游市场的现状后,决定给携程注入传统旅行公司的赢利方式: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加上“门市”和“呼叫中心”,即后来所谓的“鼠标+水泥”模式,立足于传统旅行公司的订房业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快捷优势,沈南鹏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完美地结合。
找到了赢利模式,沈南鹏需要将付诸实践,于是携程开始了并购之路。
2000年,沈南鹏收购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传统电话订房中心:北京现代运通商务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携程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利用800免费电话进行酒店预订的公司,携程以优惠价格介绍客户入住,从酒店处再获得佣金。
沈南鹏的此次并购为携程带来了巨大收益,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携程发展了两千多家签约酒店。2001年携程订房交易额达5亿元,携程开始扭亏为盈。到2002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携程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宾馆分销商。
沈南鹏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2002年4月,他再次出手。这一次,携程收购了著名的散客票务公司——北京海岸机票预订中心。沈南鹏让携程的预订服务拓展到了票务领域,传统的票务服务被他成功地转接到互联网上。此次并购携程再次大获成功,不到一年时间,携程的票据业务激增6倍。
直到今天,客房预订与机票订购仍然是携程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沈南鹏的并购为携程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着慢慢稳固的携程网,沈南鹏有了更多的想法。想起多年前的投行经历,帮助别人登陆纳斯达克时的兴奋,沈南鹏将携程的未来锁定在那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证券交易市场。
§§§第三节 首战纳斯达克
2001年之后,携程开始蓬勃发展。沈南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准备带领携程大踏步前进之际,一场灾难不期而至。
2003年4月,“非典”爆发,整个中国的旅游行业几乎全部暂停。2003年第二季度,携程出现运营亏损,正蓄势待发、谋求上市的沈南鹏遇到了阻碍。
但携程团队并没有因此而倒下,沈南鹏也没有停止带领携程上市的步伐,他更加积极地投入上市的筹备工作之中,经常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在整个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携程经受住了“非典”的洗礼。时任携程南中国区总经理、后来创办7天连锁酒店的郑南雁回忆当时的情形:“‘非典’让整个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很多公司大举裁人,削减成本,甚至停业。广东是重患地,我们的业务出现锐减,但我们并没有裁人。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对员工进行全面封闭式培训。恐慌很快过去了,我们经受住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