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在科技馆听讲座
9473600000028

第28章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曹建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行动,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也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

饭前洗手,吃饭不挑食,和小朋友玩玩具不争不抢,不说脏话,尊重他人,别人说话时不插嘴,上楼梯靠右行等这些行为,都是幼儿时期应该养成的习惯;而上课认真听讲,要学会动脑,不懂就问,按时完成作业,见老师、同学问好等习惯,是小学阶段应该培养的。也就是说,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

习惯如何形成

家庭是孩子就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就是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孩子们走路的步态、站立的姿势、说话的表情、习惯性的手势和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父母的烙印。在座的父母可以回忆一下,在你与孩子的交往中,肯定能说出孩子模仿你的事情。记得我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往床上一躺,一只手拿笔,一只手拿书,模仿着爸爸的样子在书上面勾画,他不要他的儿童读物,而是要没有插图的大书,这就是影响。因此说,许多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普遍带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的影子。比如有的孩子待人有礼貌,做事有规矩,而有的孩子丢三落四,这些都与家庭教育有关。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在孩子身上不止一次地发生类似上课忘带课本、作业本、红领巾等事,但孩子的这些问题大多是家长急切地替他们解决了。殊不知,你的好心、你的关爱已在不自觉、不经意中使孩子养成了办事没有程序、依赖的习惯。关于这一点,我也有深刻的体会。我的儿子上幼儿园时,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买一块手绢,那时孩子只有两岁半,我带他买手绢时告诉他说,“这么漂亮的手绢你一定要爱护它,你的任务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它放入书包中”。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的习惯。上学至今,我们从来没帮他收拾过书包,他也从未发生过丢三落四的事情。五年级时,学校老师倡导孩子用小手绢,孩子用的就是上幼儿园的那块手绢。他的这些习惯已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上初中,因初中课程多,他一般是上什么课,带什么书,在每天睡觉前就会对照课表,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收拾好,我们做家长的基本不操心。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身教乃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成年人是孩子的样板,孩子是成年人的镜子。如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控制看电视的时间,但自己却无节制地看,这样做,不仅你的威信有意无意地在孩子心目中降低了,而且孩子也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表现在生活中对家长的要求只答应,不行动,学习上也拖拖拉拉,所有这些,都是家长自己造成的,我们做家长的自己应该认真地反思。

经常听家长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为什么?原因就是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必须为人师表,而且言行一致。因此,他们在孩子们的心中很有威信。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我们吃饭习惯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反之就感到别扭。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孩童时期最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1月,当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时,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提问者大惑不解:“在幼儿园学到什么?”科学家深情地回忆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我想我学到的主要东西就是这些。”“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说起来简单,但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孩子长大后会吃大亏。有一个小例子也说明这一习惯的重要性:北京一家企业招工,报酬丰厚。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如愿以偿。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十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住老板的办公桌,你翻文件,我看来信。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宣布:“面试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由此可见,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作用。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在美国,我深深感到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学生从入校门、就餐、上厕所、进教室都是排着一行队,而且都是靠右行,进入教学楼后也没有高声喧哗的。学校的这种教育,在美国的各个场所都体现出了有序。学校培养成学生的这种良好习惯,已渗透到了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饭店就餐,没有高声说话的;在影剧院看演出或开会听不到手机声,也没有随意走动的。一次周末,我去超市买东西,当时入口处人很多,而出口处人很少,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从出口进,结账时,第二个人距交费人都自觉地间隔一米,这种现象就和学校见到的情形一样。还有一次,我去邮局寄信,柜台前没人,但去办事的人也是自觉地站在一米线之外,等工作人员叫他,他才会走到柜台前办事。凡去过美国的人都羡慕美国的秩序,所有这些都是经过精心训练和有目的地培养出来的,也是环境营造出来的。

有人计算过,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好好反思,不应该把板子打在孩子身上,其实这些都是由于我们的失职造成的。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需要做哪些工作

大家知道,孩子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自己的家庭,第一任教师是孩子自己的父母。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可以择校,但孩子就读的第一所学校和第一任教师是无法选择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就是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孩子。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家长也是教育者。只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长、气质修养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们的孩子。

我为大家找到一段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的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么穿衣、怎么跟别人谈话,怎么谈论其他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的不良行为将大大地伤害你们的孩子,你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产生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如果家长休息时间经常看书看报,这无疑也是给孩子做榜样,家里有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无疑是孩子学习的客观环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就会与书本交上朋友。反之,家长整天在家里“筑方城”、“谈山海经”,把“劈里啪啦”的打麻将声和说笑声传入孩子耳朵,怎么能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知道,优化的学习环境是使孩子完成作业的客观保证。

《家有儿女》自播放以来,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喜欢看,是与我国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有关的。剧中夏东海和刘梅就特别注重对孩子的言传,尤其是身教,做得极其到位,任何事情都尊重孩子,管理得当,孩子们在快乐中受教育受熏陶,健康成长。他们犯错误时,主动向孩子们承认错误,甚至得到相应的惩罚。

《卡尔·威特的教育》想必多数家长都读过,这本书堪称中外教育史上的一本奇书。在200年后的中国,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就是在这些片段理论的秘史启迪和指导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人才的。

小威特出生时智商并不很高,但父亲并没有失望,依然耐心对他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在学习中,即使妻子的女仆问事,他都一概予以拒绝:“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等片刻。”可见,老威特就是为了培养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由此可见,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2.家长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这一点《家有儿女》中的夏、刘夫妻做到了,他们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笑……就像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以“孩子”的方式与孩子们交流,还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做到因材施教。

有篇《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短文,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河南郑州私立学校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男孩子非常调皮,从小学到初中就没有消停过,中考没有考上,他的家人到处凑钱,把他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校长对这个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他有一爱好——长跑,当他在操场看到这个孩子时,亲切地喊出了他的名字,对于这样一个从小备受歧视的孩子来说,他感到无比的欣慰。一个月后,校长与他说,我给你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做到,我与你合影。这周,你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坐到教室里面去,他做到了,不过他基本上也没怎么听课;第二周,校长又提出,你这周能否动手写点东西,想写什么写什么,他也做到了;第三周,校长提出,你能否听一听你喜欢的课,他做到了;第四周,校长提出,你能否听一听你不喜欢的课,其实这些课有些内容也是很有意思的,他也做到了。孩子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做,一天一天地进步着,而且做得很好。三年过去了,孩子除了每天坚持长跑外,其他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后这个孩子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体育系。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孩子不管他基础如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有一种超乎我们想象的结果。

教育孩子,不是简单地教给孩子加减乘除,更多的是用一颗饱满的爱心来教育和引导孩子,把这份爱传递给孩子,让他们真实地继承这份爱,带着爱在生活中成长并发展壮大。而这正是我们在教育孩子当中所缺失的。

孩子们健康成长,需要引导,需要教育,如果老师向你反映孩子在学校或学习上有问题,绝对不能痛打或痛骂。

举两个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的事例:我的孩子上小学时,放学一进家门就开电视,而且关电视特难,现在的电视特吸引孩子的眼球,看着孩子着迷地看电视,我很心急,主要是怕对他眼睛不好。有一天回家,我看他在楼下还没上楼,我就喊他,宝宝,快点回家,《蓝猫淘气三百问》开了,他一进门,我就给他讲,宝宝,从现在开始,你可以看到六点半,到点咱就关掉好吗?每天还差十分钟的时候,我就提醒他,慢慢地,他到点就关了,有时候,看到他很犹豫的样子,也觉得不忍心,但为了给他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休息,而且也为了他养成一个好习惯,你必须坚持这样做,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只在吃饭时看新闻,天气预报一结束,就关机,当然周六还是允许他看喜欢的节目的。到目前为止,近十年了,我们家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孩子对电视也不是很迷恋。

还有就是班主任老师曾给我打电话,反映孩子上语文课说话,当时老师很生气,我知道,她的孩子这几天生病,情绪不太好;放下电话后,我没有立即批评孩子,因为老师刚给我打了电话,我若马上批评他,无论他接受与否,都会对老师有意见。下午我给老师去电话,讲了我没有立即批评孩子的原因,请求老师适时指出他的毛病与缺点,如此我觉得效果会更好些。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对孩子一顿痛骂,孩子不易接受,甚至会跟你、跟老师对立。结果可能因为不信任老师,而对他(她)所教的课产生抵触,进而对这门课产生抵触而影响孩子的学业。

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思想品行)也要及时了解,多作分析。就学习习惯而论,孩子的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习上哪些强一些,哪些弱一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3.多表扬多肯定

陶行知曾对教师们说过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我也觉得很适合我们家长。他说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他做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不成功的踌躇。他没有打着他讨厌的人,便是罗斯福讨不着好机会带兵打德国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让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别的孩子,好比是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一般说来,孩子们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即俗话所说的爱“戴高帽”。有的孩子你越批评越不行,他自己反倒破罐破摔,倒不如抓住孩子点滴长处,及时加以表扬,多给他“戴高帽”,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孩子其实最怕的不是吃苦,最怕的是丢面子。从别人赏识到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打下自信的基础,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我们刚从美国回来,孩子上五年级,没多久就是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因为他在这之前有一年半没上小学的课,数学得了68分,是全班倒数第几名。孩子的心态比较好,他一见到我,就说:妈妈我们班68分以下的还有三个人。我当即就说:宝宝,你考得很好,你看你们班那些考90多分的同学,辛辛苦苦学了那么长时间,才考90多分,你才学了几天,就考60多分,你学得比他们好。从今天开始,你只要上课好好听讲,不会的就问老师,期末考试,你一定考得比这次好。其间,我们没给他补课,只是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多鼓励他,结果不出所料,期末考试,小店区统考,孩子数学得了100分;六年级毕业时,孩子的数学、外语都得了100分,语文得了98分,排全年级第二名,我们非常高兴。

因为我是学教育的,知道小学的知识没有多少,关键是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座的小学生家长,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怕,关键是家长要有一个好心态,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缺点错误,千万不能指责,否则,你的“良苦用心”会在不知不觉中毁了孩子。

4.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

爱因斯坦有一名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是积年累月逐渐形成的。

生活在敌意环境中,孩子学会对抗;

生活在惩罚环境中,孩子学会攻击;

生活在同情环境中,孩子学会自怜;

生活在嘲弄环境中,孩子学会自卑;

生活在溺爱环境中,孩子学会自傲;

生活在鼓励环境中,孩子学会自信;

生活在关怀环境中,孩子学会博爱;

生活在宽容环境中,孩子学会慷慨;

生活在诚实环境中,孩子学会正直;

生活在互助环境中,孩子学会无私。

从以上可以看出,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是何等的重要。

1991年,轰动全美的“爱荷花校园枪杀事件”就是一个例证。

1991年11月11日,在美国爱荷花大学凡艾伦物理系正在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会,此刻发生了震惊全美的枪杀事件:一名中国留学生,枪杀了他的导师、系主任、一位教授、一位副校长、副校长的秘书和同系的一位中国同学,共六人,最后他也自杀了。此人叫卢刚,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才生,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出国考试由政府公派来美的。

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十分孤独、个性很强,孤僻、不合群,且说话喜欢揭别人短处,以嘲弄别人为快乐,时常出口伤人的人。

卢刚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里,他们全家就他一个男孩,孩子聪明,而且从小性格就孤僻,不合群,兄妹四个,只与他二姐能合得来。这是事后记者采访他的姐姐时,他姐姐说的。

这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很好例证。

5.善于动脑捕捉有效信息

我的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听广播、听录音机的习惯。小时候,在他要玩的时候,我总给他放儿童故事,突然有一天,他给我绘声绘色地,而且是一字不落地讲了《金色的房子》、《小红帽》,我很受启发,幼儿阶段,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让他听听英语不也是很好的学习吗?因此,只要孩子不睡觉,我们总会放英语磁带,让他听,也许他没有认真去听,但是给他创设的语言环境,对他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我并不喜欢听,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到处播放《老鼠爱大米》,不知不觉,我也会唱这首歌了。语言学习就是这样。而且让孩子多听英语广播也很有益处,他的发音学得比成人纯正。我们到美国后,参加了当地美国人办的英语辅导班,主要是练习会话,参加的人员大多是留学生,我家孩子当时只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他的发音是最标准的,老师常让他范读,他很自豪,从而更加增强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到现在,只要他一醒来,我们就给他放学习磁带,哪怕早上只有20分钟,主要是坚持。

总之,做家长的在平时从点点滴滴抓起,对孩子多一点启发,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帮助,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定会养成。一旦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学习就会如虎添翼,他会在知识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再不用你烦恼、发愁。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1.要教会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听课方法

大家知道,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延长的。如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小学一节课一般是40分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时间是这样安排的:用3~5分钟回忆上节课所讲内容,15分钟左右讲授新课,15分钟左右巩固练习,3~5分钟布置作业;中学一节课一般是45分钟,讲授新课的时间大约在25分钟左右。如果孩子一节课40~45分钟都聚精会神地听课,一天至少六节课,孩子会多么疲惫,而且是日复一日。试想,学习效果又会如何。

那么,教会孩子合理地分配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要告诉孩子在教师讲新课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千万不能走神,这样孩子应该掌握的知识当堂基本能接受,做作业就不会出现不懂的问题。我在学校听课时,常看到有的学生走神,老师会提醒,但老师在讲新课的时候,一般不会打断自己的思路停下来,那么走神的学生这节课的内容有了空缺,该掌握的不能掌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问题,落下课。出现问题后,不理智的家长或教师可能会指责孩子,从而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

我的孩子听课,我就告诉他这样做的。曾有老师和我说,孩子前半节课还挺认真,后半节课就坐不住了,摸摸这,看看那,但他不影响别人。后来我和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对我的做法认同了。到了中学后,他已学会了分配时间,会自己调节,因此基础知识能掌握。我的孩子小学只上过四年半,我们没给他报过任何文化类补习班,但他的学习不差,他是受惠于科学的听课方法。

很多人认为,现在孩子们学的知识太难了,其实,这是相对我们那个时代。就拿太原市来说,城里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开的一样的课,学的一样的课本,教学要求也是一样的,考题也一样。但两者从教学条件、师资水平、信息来源都是无法比拟的。大家知道,现在的中、高考录取分数越来越高,可见试题不是难了,而是容易了。考题中有70%都是基础知识,应该熟练掌握的,也就是说,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好,加上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应试心态,考取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落榜生就输在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好的心态、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了。

2.正确地指导孩子写作业

写作业前应有准备,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写作业前,让孩子静下来想一想,今天老师讲了哪些知识,哪些自己已清楚;不清楚的,赶紧翻开书,搞清楚。写作业时,尽量不要老翻书,等做完后,再逐步解决。

3.家长不要做检查监督员

这样做不利于形成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因为,做作业的检查环节常被家长替代。有的家长,特别是小学生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看见不对,马上就说;有的孩子作业一写完,扔给家长,家长就帮着检查,长久以往,就造成平时训练少了一个环节,使孩子养成了写完作业不检查的习惯。到考试时,常常是有时间,而不懂得检查,不会检查。因此,做家长的,千万别包办得太多。

4.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保证孩子学习效率的基础。在学校,孩子都有课间活动时间,在家写作业的时候,也要给孩子安排活动时间,那样对孩子有好处,一是减少疲劳,二是调节视力。我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写作业磨蹭,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一天到晚重复干这些,会是什么感觉。现在的孩子的确很辛苦,你别看见孩子玩就训斥,你应该提醒孩子换换脑子,活动活动。我是这样做的,孩子大约写50分钟作业后,就让他投投飞镖,这项运动,可以调节视力,或是投篮球。

如何给孩子选择社会上的各类文化补习班

目前,我市各类文化补习学校400余所,遍布市内的各个角落,而且这些学校分布点不合理,时间安排紧凑,价格也不菲,办学宗旨符合广大家长的需求,广告宣传都是名校教师任教(其实名校教师并不都是名师)。

我曾了解过,小学阶段,学生们校外上的都是英语、阅读、作文、写作等。这些家长和孩子非常辛苦,孩子们除了按时完成学校的任务外,还需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及晚上补课。我每天接孩子,学校附近有个麦当劳,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家长匆匆吃点,七点半就又去补课了。我想,在学校孩子学的知识何时消化呢?

家长的感受:看到孩子一天忙着学习,就感到安心。家长是尽心了,我认为他没有尽责。现在的孩子是双重“消化不良”,知识灌得多,消化得少;饮食方面也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造成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直接责任者,是我们辛勤付出的家长。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的成功,学校教育占三分之一,家长的付出与孩子的勤奋各占三分之一。我也非常赞成。

我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补习班时,一定要慎重。

1.要有针对性

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反映出这一阶段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好多家长,孩子某一科成绩考得不理想,马上就着急,就说孩子的这科学习差,一是语言上的流露,二是行动上着急;也不分析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而是到处打听,这一科哪个培训学习办得好,赶紧给孩子报班补习。其实,孩子差的原因,也许是近来学习状态不好,或是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补习要有针对性。

我接孩子认识了一位家长,他的孩子也是初二年级,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这次期中考试,他孩子语文考得不是很好,得了79分,作文得了34分。这次语文相对难些,高分的不多,80分左右算不错。他说:我还是给孩子报了作文班,否则还不知道考得多差。我问他孩子还报了什么班,他说有英语、作文、数学。初中二年级开了八门课,再加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的学习时间已经够紧的了,你还给他报这么多班,他有时间消化吗?孩子是听话,去学习了,但没有针对性。他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学校,你想一想,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就够他消化的了。他说,对,老师也说他这个学期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可想他的学习效果如何。我建议他不要让孩子再上这些班了,把时间还给孩子,在保证孩子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这几天,我和他聊天,他说,孩子这几天作业写得也快了,上课精神状态也好多了。他说,孩子问他们班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这次期中考试得了760多分(800满分),你怎么考得那么好?他说,我首先保证睡眠,上课精神状态好,注意听老师讲课。就这么简单。

当然对于精力充沛的孩子让他多学点,或是因某种原因知识点有欠缺,可以适当补一补。

2.不要超前

现在有好多培训学校,利用假期办超前班。小学五年级学六年级的、六年级学初一的、初一学初二的。这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我曾去一所社会声誉非常好的学校视导,听了一节初三的数学课,这是第一节课,发现有好几个孩子上课睡觉。当时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不知是有听课老师在,有点紧张,还是什么原因,始终就没关注这几个孩子。下课后,我问这几个孩子,你们怎么第一节课就睡觉,老师讲的知识你们懂吗?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假期就学过这些知识了。我说假期培训学校的教师给你们一节课讲这么少内容吗,你们是否掌握,他能与学校的老师一样负责吗?孩子一脸的茫然,无奈地说,我妈说:“开学都初三了,假期报个班,提前学一学,要不人家的孩子都学,你不学就拉下了。”我一个假期都没好好休息。我知道,有这种想法、有这种做法的家长为数不少。

我也认识一些办培训班的老师,每年暑假,都有人劝我应该让孩子利用假期多学点,可以上他们那里,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我都找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了。孩子辛辛苦苦学了一个学期,国家规定假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我必须让孩子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休整的时间。截至目前,我的孩子没有上过任何一个补习班,补过一天课;只要学校放假,我们是绝对不给他安排任何学习任务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

我告诉孩子,你利用假期把上学期掌握不牢的,如英语单词有些不是记得很牢的,语文课文、词语释义掌握有空缺的,可以补一补,先把初一的基础打扎实,初二再学新内容就不困难了。由于孩子从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这些他安排得很好。到了8月份,天气也不太热了,他让我给他借来了初二年级的书,只要出去旅游,他就拿一本语文书,把下学期要背的内容,利用闲暇时间背,英语单词也是如此。物理课,男孩子可能感兴趣,有一天,他拿着物理书问他爸,物理是什么意思?他爸说,你要感兴趣就好好看看,结果第一章讲的是光学,他拿放大镜对着太阳做实验,拿上他的眼镜看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就这样自己看,孩子也不累。一开学,物理教师就进行了一个小测验,全班63名学生,90分以上40多名,我孩子得了89分,回来跟我说,我的物理考了89分,我后面还有十几名。他从小就这样,常是说比他考得差的是多少,心态好。我说,他们假期已经学过,比你高几分很正常,老师还要重新讲,你是带着问题去学,他们可不一定比你学的有目的性。果然,期中考试成绩他考得很理想。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给孩子假期报培训班,千万不要盲从,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选择。但是对于孩子某一学科知识有漏缺的地方,可以利用假期适当补一补。

3.要随时与教师沟通

任课教师是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孩子那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好,上课状况如何,作业完成质量如何,他是了如指掌的。而且大部分教师是很负责任的,保持随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便于有的放矢。

4.给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现在孩子的生活太单调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学校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敢带孩子出去;家长不舍得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孩子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大人聚一块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即使带孩子出去旅游,也忘不了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要求孩子写游记。

这次孩子的期中考试作文题是《再一次——》,我的孩子写的是《再一次感动》,但老师给的评语是“语言写得很精彩,文章结构也很好,就是故事情节太陈旧了”。正好学校开家长会,大家在一起聊,好多家长说,孩子写的作文,让人看了一点都感动不起来,写的都是小学生的事,丢了红领巾了,考试成绩考得好了,爸爸、妈妈感动得流眼泪了等等,都挺可笑。

我也感到,现在孩子的确需要引导了,需要进行感恩教育了。

我曾看了一篇文章《美国强大在哪里?》。文章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来说,都是公认的;美国说,你们好好培养吧,培养上20年、30年,我的优惠政策就把你吸引来了;印度的计算机发达,我给一个政策就把人才吸引来了。我们都是在给人家打基础,做的基础工作,是廉价劳动力,我们现在的教育仍然还没认真反思,仍然不遗余力地,从小学,有的甚至幼儿时期就学上这些基础知识了,不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我们现在只抓了15%。当然目前选拔人才的现状,也一下子不好改变。但我们应该有这种意识,有这种危机感、责任感,要尽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