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在科技馆听讲座
9473600000011

第11章 茶道与礼仪

方改娥

茶蕴涵着文化

“茶文化”的内涵包括“茶艺”和“茶道”两个方面。“茶艺”是对茶叶的色、香、味、品、饮、技艺的探原鉴别,对冲泡、品茗等技艺的研究,对茶具的鉴赏,所以我们在品茶的时候往往感慨说这是好茶,或者会问到这套茶具是从哪儿买的,实际上这是一种礼节、礼貌,是对对方的尊重。“茶道”是人们通过饮茶而体验的精神境界。“茶艺”是有形的,“茶道”是无形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精神。只有讲究“茶艺”和“茶道”才能在饮茶中得到最佳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我们跟茶结缘之后就会有两种享受:一种是物的享受,一种是精神的享受。

有人说茶是“集天地之精华”,而且茶又是绿色,能跟人相融到一起,和睦相处,可以修身养性、净化人的心灵,让人的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所以现在年轻人找对象,到了准丈母娘家后,可能爱茶的人会给他一杯茶和一杯酒让他去选择,如果你选择了酒她会说这小子,酒肉之徒,不可交也,也不肯把她的女儿托付终身;如果他端起那杯茶来,她会说这孩子有修养,有涵养,把中国传统的东西给吸收了,将来对我女儿也会善始善终,会对她钟爱一生。所以“茶”和“酒”相比,可能茶的魅力更大一些。但是酒的气氛挺热烈,会让我们把不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受人喜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实际上茶文化和酒文化在中国都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如果从内涵上来说,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是指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上主要指精神文化的内容,也就是茶在应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茶文化的基本特征一个是“社会性”,老少皆宜,不分地位和级别。你是国家领导人就能喝,普通老百姓就不能喝?不是这样,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都可以喝了,喝茶开始走向大众、走向百姓,走进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二是“广泛性”,雅俗共赏。文人雅士可以品茶,普通老百姓喝个大碗茶也觉得挺爽,也可以感受它的魅力所在;还有“民族性”,各个国家在茶文化的推广上各有千秋,像印度在茶叶的出口上要比咱们中国的量大,实际上中国是一个产茶大国,但是在对外宣传、营销这一方面的措施不得力,另外重视不够,这几年的出口量大了一些,但还没法跟印度相抗衡,这是咱们以后还要继续做的工作。日本在“茶道”方面的推广力度大,他们有几千个茶道流派。在这个问题上各个国家也有各个国家的不同点,像英国人喜欢红茶,在红茶的推广、应用上也是非常广泛的,他们一天如果喝不到茶就觉得这一天活得挺没意思的。另外还有“区域性”,“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广人多,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风俗习惯、都有它的文化,所以说在茶艺方面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太一样,像白族的“三道茶”,还有藏族的“酥油茶”、维吾尔、蒙古族的“奶茶”等等,这些实际上也体现了“区域性”的差异。还有“传承性”,我们中国非常值得骄傲的就是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的历史也有五千年了,跟中国的历史是齐头并进的,像美国骄傲的就是他们的科学技术、他们的创新、他们的科学家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多少;我们的科学技术不敢跟美国比,我们比的就是历史和文化,用自己的长处来展示自己的魅力所在,来吸引别人。所以在中国,历史的传承是我们的优势和亮点,茶道、花道、京剧、武术等等,这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东西。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中国茶文化第一是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理念,在人际关系上要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且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炼自己的意志,所以主张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培养廉洁之风,并用于明伦理、倡教化。其次是融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大家可能看见我拿了一个盖碗茶的茶杯,清代的皇帝们爱用盖碗,这个盖碗的构成非常独特:它是由三层构成的,下面是一个托儿,中间有一个杯子,上面有一个盖,实际上从文化上来讲,就是“天、人、地”三者合一的三才杯。盖表示天,中间承载万物的是人,下面这个既承载天又承载人的、承载自然界的是大地,所以喝盖碗茶的时候能了解其中涵义,品茗时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说到盖碗了我就说一下喝盖碗茶的礼节。男士喝盖碗茶要体现他的阳刚之气,要轻轻地用杯盖刮一下茶沫,用“三龙护鼎”的手法(大拇指压住盖,下边的指头顶住底子,食指扶住杯壁),把左手放下来,拿右手品。品茗时如果茶水少了不应该把头仰起来喝,应该用手腕来转动;而且喝的时候不要因为烫就吹,这是对茶艺师的不尊重,应该轻轻地拨一下、喝一小口,觉得烫就再晾一会儿。在拿茶盖的时候,女士有两种拿法:一个叫“孔雀指”(大拇指和食指夹在一起);另外一种,中国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手法叫“兰花指”(大拇指和中指夹在一起),女性的优雅是通过我们的一举一动体现出来的。所以有人说女人走到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用花来比喻,这个就体现出自然界当中的人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他(它)们都有自身的一个运行规律,你尊重它就是完美的,你不尊重它、违背它可能就出了问题了,所以道家的“天人合一”讲得非常好,也就是让我们融于自然,不要破坏自然,跟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你爱护这个花,经常给它施肥、浇水、擦擦叶子,定期地让它晒晒太阳,转转方向,花会长得很好;如果我们像对待自己的小宝宝似的来对待花,它回馈我们的就是它的美丽,还有释放出来的氧气、调节视线、解除疲劳,我们对待茶也要这样,茶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精灵。

另外就是融合佛家的“普度众生”。它体现的是“禅茶一味”,要人做到澄明心境、洁身自好,不要争权夺利,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情面红耳赤、拳脚相加,这样不符合佛家的精神,也不符合茶的精神,所以“禅茶一味”也体现了佛和茶所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

茶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如果在高雅的文化里面意识不到、注意不到一些问题,可能就会把这种文化的品位降低,把氛围破坏掉。比如说茶艺师在表演茶艺的时候,如果茶壶嘴对着客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你传达给对方的信号就是不喜欢对方,不知道的人也就罢了,知道的人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我们在茶馆、酒店时希望对方给我们是从右手倒茶,左手上饭、上菜,可是往往服务员往某一个地方一站,给所有的人都倒一遍,手横过来、横过去,甚至衣服的袖子都在汤盆里游走了一遍,心里很不舒服,这样的服务是非常差劲的,但是他们在做的过程中意识不到。茶壶嘴可以对着茶艺师自己,也可以对着门的方向,这是礼貌的、合适的,你不要对着客人;另外,给人递东西时要双手、正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比如我们拿出一筒茶来,应该左手托着茶筒、右手扶着筒壁向客人介绍,正面给对方,如果随便拿了就泡,这显然不合适。泡茶时要拿茶则取茶,为什么要拿茶则取呢?一是要看茶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它干净、卫生,也对客人尊重。如果拿手抓出一把茶来往进一泡,喜欢喝茶又很讲究的人就觉得很恶心,就不再喝了。另外,我们要用化妆品,手上难免有一些异味,所以取茶要用木质的或者是竹质的、或者是不锈钢的器具来取茶,这样才符合礼仪规范。我们在茶馆里面也会遇到一些服务人员端着一杯茶就过来了,其实下面应该有一个茶托,这样第一你没有直接挨着茶杯,让人感觉卫生,另外你走起来也比较稳当。这些细节有的人可能不太注意,但是有品位、有文化的人到了这些场所十分看中细节。唐朝刘贞亮写的“饮茶十德”,既体现了茶道的一些精神,同时也把“茶礼”讲到了: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后气;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

茶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平和的交往,也能表示对人的尊重。有一位朋友去日本,去了以后他的朋友先拿茶招待,到了另一个地方又拿茶招待,他都饿得不行了还是茶,他想这日本人不给吃饭就给喝茶;实际上在日本用茶招待客人是最高的礼仪。像咱们中国给孩子过12岁生日解锁,一般是在饭店吃一顿饭。在日本是大型的茶事活动,非常隆重,时间持续很长,所有的朋友都要喝到一杯孩子解锁的茶;如果接待朋友或搞大的庆典活动也是行茶事,气氛热烈。中国在这方面也正在提升、正在发展,正在形成氛围,所以我们说中国的好多东西正在回归,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

122

孔子是“礼”的最早倡导者,行作揖礼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它讲究的就是一种平衡、调和、天人合一,所以中国的好多礼节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作揖礼不受时间和年龄限制,不受距离或人数的限制,什么时候都可以行这样的礼节。但是握手得一个一个地握,而且有好多礼仪规范:男士和女士握手时女士要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时要上级先伸手;长辈和晚辈握手时要长辈先伸手,如果伸错了手还不对,比如说你到别人家里去做客,主人先伸手是表示欢迎,但是告辞时如果主人又跟你伸手就有逐客之意,这个时候应该是客人先伸手表示感谢。握手受局限挺多,但是在中国的作揖礼里面没有限制,所以我们中国的礼节应该国际化、走向世界,这就需要一批人去推广。孔老先生在这一方面就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他在《论语》里面119次提到了“仁”字,“仁”的内涵就是“克己”和“爱人”,“克己”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美仪的方式。对于茶道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说:“茶道就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说:“有清茶一壶,随遇而安。”周作人则认为茶道就是“忙里偷闲,以苦作乐”。所以不同的人对茶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必强求一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同样一杯茶,你从茶里得到的可能是清静,他得到的可能是享受或者看到的是人生的历程,所以人的经历、感受、文化背景等不一样,那么他对茶道的理解也不一样。广义地来说,茶道就是人以茶为媒介感悟人生、体现天地人三合为一的过程。

茶道的内容比较丰富,它的文化融到一个茶室里面、一杯茶水当中,在思想上,它兼容了儒、道、神学、哲学等;在形式上,它包括插花、器具、烹饪、缝纫、音乐、歌舞、诗文、书画、建筑、雕刻等内容。中国的《红楼梦》有60处写到茶,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金瓶梅》更是有300多处提到了“茶”字,几乎成了一本茶书。中国的文人雅士对茶的钟爱可见一斑。

对茶道还有另外一个理解,道家认为,万物生灭皆遵循“道”的循环规律,中国茶人自唐代开始就提出了茶道的概念,把烹茶、温盏、投茶、沏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等看作是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历程,是茶道精神的体现。中国的茶道繁花似锦,来体现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等,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核心内容是四个字:清、美、礼、敬。“清”是指“清白、清静、廉洁”,为什么我们在泡茶时有一个“温杯烫罐”的过程呢?就是把杯子清洗一遍,茶叶放进去要有一个温润的过程,它就是要表达“清”字所在;还有就是“美”,指茶美、艺美、器美、境美,“茶美”就是茶叶的形状美,“艺美”是指在冲泡茶叶过程中的流程美,茶艺师表演过程的形象美。形体语言在人与人交流过程当中占的比例是70%,语言只占到30%,所以我今天着意选择了一套中式服装,想跟我们的茶文化更接近,也是对我们各位朋友的一种尊重。茶文化要求的是典雅、要求的是静美。“器美”就是我们在表演时用的器具的美;“境美”指品茶的环境之美。为什么有的茶艺馆我们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呢?原因是环境不美,不能让你的身心舒展愉悦。

“礼”指品茗时的礼仪美,比如我们倒水时,像玻璃杯一定要倒七分满,“留得三分是情谊”,中国有句话叫“酒满茶平”,如果酒倒得不满是欺负人家,但是茶倒得满了有“逐客”之意;另外有“酒过三巡”,茶也要过三巡,如果我们是客人,主人给我们倒了一杯茶,我们不要喝完,要留三分之一,主人看见还剩三分之一再给续茶,续三次就可以了,就可以告辞了。在别人家做客,除非是消费的地方,你一般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像一般的交往15分钟就可以了,而且续三次茶就足够了。有的朋友不太了解,一杯一杯地喝,喝完就上厕所、上完再回来继续喝,主人感觉这个人怎么这样呢,就走不了了?你如果是在茶馆一杯接着一杯喝,他们有了经济效益,另外你的忠诚度这么高,对方也会喜欢你,但是到朋友家做客要注意。还有就是当主人递茶的时候,要双手接,递茶人双手递过去以后有一个伸手礼,说“请喝茶”,我们接了要说一声“谢谢”。有时候茶杯放在桌子上,主人直接续茶时,中指和食指要弯曲起来轻叩桌面三下表示礼节。这有一个故事:乾隆下江南时带着随从到了一个茶艺馆,当时茶艺馆的服务员挺忙的,放了一把茶壶就走了,乾隆皇帝拿起来就给他的随从倒茶。随从急了,又不能跪下,于是急中生智就叩桌三下,表示叩了三个头。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了,后来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的尊重,也轻叩桌面三下表示感谢;另外采用“伸手礼”,把右手斜辟地面45度放在杯子旁边也表示感谢;还有一种就是“欠身礼”:当对方给倒茶时你要有个15度的欠身,面带微笑看着对方;有的是直接说“谢谢”;另外还有“注目礼”,就是坐着微笑,主人给你倒茶时点一下头。所以行茶的人有礼节,喝茶的人也是有礼节的。

日本茶道讲究的是“细腻”、“精致”,其茶道精神四个字:“和”、“敬”、“清”、“寂”。“和”是“和平”,“敬”是“尊敬”,“清”是“清静”、“干净”,“寂”是“幽静”。如果我们的茶屋设在一个环境非常幽静的地方,彼此就不会打扰。“寂”是人们心灵空间的一种需求,现在物欲横流,人们为利来、为利往,成天争名夺利,上职称、加工资,还有的学生现在毕业找不到工作,都挺烦躁的;白领是职业枯竭,面临的问题也很严重;30来岁的女孩子都不敢结婚,因为结了婚要生孩子,生孩子的话工作可能就丢了,压力非常大。所以到茶艺馆是缓解心情的一个地方。韩国茶道体现的是“和”、“敬”、“俭”、“美”。“和”就是和睦相处、和谐、和平,“敬”就是尊敬,“俭”就是“俭朴”,所以喝茶的人不奢侈、不张扬,比较低调,比较内敛,内心比较平和;“美”指艺美、器美、语言美、形态美、环境美等等,基本上我觉得各个国家茶道的精神都是相统一、相一致的。英国的茶道讲究祥和、宁静,茶到了英国都是贵族享受,贵族喝茶成了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现在在英国喝茶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英国人喝茶简直是如醉如痴,他们以红茶为主,加点牛奶,这样比较平和,泡红茶的器具非常高贵、典雅,就像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现在太原好多的咖啡屋、西餐馆都有红茶,但是茶的更深的感觉不太容易找到,所以如果要找茶的感觉还是到中国的茶艺馆去找比较好,去西餐馆主要还是感受一下西方的文化。比如说喝一杯咖啡,你可以在品的过程当中得到一种启示,像伊豆咖啡有一句广告词:“不在伊豆,就在去伊豆的路上。”像法国人就离不开咖啡,没有咖啡就觉得世界末日到了。英国人离不开红茶,咱们中国人现在还没有确定到底离不开什么,希望以后会离不开茶,一日无茶就觉得生活了无生趣,只有跟茶做了朋友,而且亲密无间、形影相随,那么茶的推广可能就到了一定的阶段了,这个是需要培养的。

茶艺

茶艺的分类有很多种:从茶事功能的分类上有生活型、经营型、表演型三种;从茶叶种类来分,可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绿茶一般我们用玻璃杯沏泡,花茶用盖碗更合适一些,乌龙茶用紫砂更合适一些,普洱茶用玻璃杯器皿泡效果会更好。有的朋友喜欢用盖碗泡乌龙茶,为清晰地观赏到茶的汤色。以饮茶的器具来分有壶泡法、盖碗泡法、玻璃杯泡法;以冲泡方式分有烹茶法、点茶法、泡茶法、调饮法几种;以社会阶层来分,有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间茶艺。文人雅士喜欢文士茶艺,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三五好友聚到一块儿品品茶、谈谈人生,谈谈自己喜欢的艺术、文学等等,感觉很美妙。宗教茶艺一般是体现禅茶、道茶等。民间茶艺主要有三道茶、擂茶、云南思茅的罐罐茶、藏族的酥油茶、维吾尔和蒙古族的奶茶等。以地域分类有北京的盖碗、修水的礼宾茶、潮汕的功夫茶等。

茶艺的特点是:哲理为先、审美为重、个性为要、实用为佳。

1.哲理为先

喝茶我们讲究一个“礼”字,礼在上,载体在下,在喝茶时你要感悟整个过程。有一次到朋友那儿品茶,他拿盖碗的盖子在拨茶时就告诉我,你要把这个茶叶当作你自己心爱的人或者一个有生命的人,不要很重地拿一个东西把这个茶拨碎了,这样就把茶叶本身的完整性给破坏掉了。有的茶艺人员在沏泡普洱茶时就把茶给掰开了,茶的叶片折断了,应该拿普洱茶的茶刀一层一层地挑开再泡,这样叶片是完整的。爱茶之人他就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茶融为一体了,茶和人就合一了;就像开车的,车人合一时你就达到一定境界了,你就可以一边跟人聊天一边开车,但是如果你刚学开车就达不到人车合一,顾了这儿顾不了那儿,就成了马路杀手了。所以初入茶门槛的人还不太了解喝茶的很多知识,这就需要多学习、多听、多请教。

2.审美为重

喝茶的时候不是说我们端了一杯茶就喝了,茶要品,一口为喝、两口为尝、三口为品,如果一口咕咚喝了,茶艺师就会很失望。当你拿着品茗杯时要由远到近,闻茶香、观汤色,再紧跟着喝。喝时要喝三口,第一口在舌尖,因为它的感觉比较敏锐,稍作停留轻轻咽下;第二口在舌面,来回滚动唇齿留香,再轻轻咽下;第三口在喉咙的地方稍作停留再轻轻咽下,这个时候就“三月不知肉味”了,这时候茶艺师就会觉得这杯茶泡得真值,知音难觅,如果你不这样品,行茶的人就感觉没有找到知音,他就会糊弄你,反正你是喝大碗茶的,牛饮这一类的,怎么弄也行,他也就不尊重你了。所以尊重是相互的,你要学会欣赏。我们泡功夫茶时有一道工序叫“乾坤倒转”,倒转时由下到上,下来时落在右侧,齐胸高,为什么呢?因为这儿是心脏,是人的核心部位,表示我们泡出来的这杯茶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旋杯子时也要有一个方向感,如果顺时针把杯子旋转出来是“去去去”的意思,有逐客的意思,应该是逆时针旋转,表示“来来来”,以示欢迎。把品茗杯放下来以后,闻香杯要由远到近地闻,为什么要用闻香杯呢?因为它高且深,聚香,拿过来闻了以后不要冷落它,你要关爱它,闻完热香再闻温香,最后闻冷香,紧跟着再暖手。闻香杯的任务完成以后才开始品茗,品茗的过程是流畅完美的。

3.个性为要

每个人在行茶过程中的手法不一样,这与他的个性有关,有的人急一些、有的人慢一些,有的人更注重细节、有的人更注重最后品的一口茶。

4.实用为佳

泡茶不用花里胡哨的,最后喝到口里不好喝也不行。既要注重其他的要素,但是最后的要素不可忽略。

绿茶要用玻璃杯来泡,因为绿茶比较嫩,用85℃的开水就可以,如是盖了盖子闷了就有菜汤子的味了,所以不要盖盖子,而且可以用玻璃杯欣赏茶叶的上下翻飞,就像一位美少女在那儿跳舞,欣赏价值非常高。绿茶的冲泡过程有12道工序:

第一,点香——焚香除妄念;第二,洗杯——冰心去尘凡;第三,凉汤——玉壶养太和;第四,投茶——清宫迎佳人;第五,润茶——甘露润莲心;第六,冲水——凤凰三点头;第七,泡茶——碧玉沉清江;第八,奉茶——观音捧玉瓶;第九,赏茶——春波展旗枪;第十,闻茶——慧心悟茶香;第十一,品茶——淡中品滋味;第十二,谢茶——自斟乐无穷。

我们在冲泡茶时有一块毛巾,上面写了一个“茶”字,叫“茶巾”,为什么它是方的呢?就体现了行茶人、喝茶人做人的方方正正,颜色跟茶的颜色比较接近,特别是行乌龙茶时和紫砂的颜色比较一致,给人一种美感,体现了茶人的精神、品格和境界。这是绿茶茶艺的整个过程,它是非常富有诗情画意的。

功夫茶的工序:第一备具迎客,第二美器展示,第三温杯烫盏,第四鉴赏佳茗,第五乌龙入宫,第六洗茶留香,第七重洗仙颜,第八悬壶高冲(其实就是高山流水),第九乌龙出宫,第十关公巡城,关公巡城的作用也是来体现公平、公正的,都要到位;下来还有韩信点兵、玉液酬宾、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佳茗、品香寻韵、尽杯谢茶。有的茶馆不用“韩信点兵”这个说法了,说是有战争的味道,杀气太浓,其实我觉得你要抓住它的精神内涵,韩信点兵是在于把最后的茶一滴一滴分开,叫“匀汤”,大家喝到的茶的味道都一样,它还是来反映茶的精神,不是来反映杀气的,是反映和睦相处的。“三龙护鼎”,龙是中国的图腾,最近有人想把“龙”图腾的意思改一下,好多人反对。外国人说龙是邪恶的象征,所以这次奥运会选吉祥物的时候龙没有脱颖而出。西方人接受不了中国的龙,后来他们说要把龙的意思改了,中国人说为什么要改呢?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怎么非要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品位、跟人家的文化去贴近呢?最后这个龙就不伦不类了,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外国的,不知成什么了,所以自己特有的东西保留下来就可以了。“三龙护鼎”也是一种积极向上、风发有为的象征。这就是功夫茶的整个过程。

礼仪点滴

礼仪从概念上来说就是礼貌、礼节、规范的一个综合,是产生于一定文化道德基础上的,用以调节人与人、组织与公众关系,促成相互均衡、和谐发展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中国的《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书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的古代礼仪。中国古代形成的“五礼”叫“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另外,在讲礼仪时它的对象化非常重要,叫“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不一样礼仪规范也不一样:到国外去和在国内不一样,在自己家里和到朋友家里又不一样,在自己家里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想到哪儿到哪儿,厨房、卧室、卫生间是你的领地,但是你到朋友那儿做客不要到人家的卧室去,那是人家的私密领地,你也不要到厨房随便拉开冰箱看有什么。我以前通过中介公司给孩子找了一位家教,这位老师去了以后大模大样地先让我带着参观,连卫生间都没落下;打电话,发信息,一边讲一边喝水,喝完就上厕所,两小时的课一半没用到讲课上。第二次我没再请这位老师来,这位老师的文化水平高低先不说,他的举止我受不了。

在茶礼里面一定要讲究“仪表美”,就是穿着、打扮。“仪态”就是你的动作,我们经常用食指指人,实际上这是很不礼貌的,它的意思是说对方是东西不是人。指人时手要斜辟地面45度,手心朝上叫“乞讨式”,手心朝下叫“傲慢式”,斜辟地面45度叫“不卑不亢式”。包括抱臂,给人感觉挺傲慢。另外,在交往中手不应该插到衣兜里,衣兜也是隐蔽的,万一你手里也有什么暗器之类的怎么办?在人际交往当中你要明明白白地跟人家交往,你这样对方就感觉很不舒服,这是在仪态方面,包括我们手指的使用:大拇指只能夸别人,不能说自己;另外我们还有一些手势,如果你把“胜利”的手势手心朝了里,就是极端下流的动作。“仪态”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的,像站姿,脚位有丁字形、三角,平行都可以,站的时候要右手压左手,阳在上、阴在下,右为阳左为阴,叫“阴阳合一”,手的位置要放在丹田的位置上;坐姿是右手压左手,一般放在左膝盖十厘米的位置上,腿不要叉开,膝盖一定是并着的,脚的部位有十来种。女孩子坐椅子只能坐椅子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坐满了显得人不精神。在茶艺表演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跟对方进行交流,目光要平视,向上有优越感,向下有点不自信,平视是比较好的看人的目光接触的技巧。微笑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会让你成为天使,可能空姐的笑是最美最好的,她们不论是张着嘴还是闭着嘴,眼睛都在微笑,所以眼睛的美丽是无穷的。

举止忌讳有当众打哈欠、擤鼻涕、挖耳朵、修剪指甲、打饱嗝、打喷嚏、剔牙、咳嗽、化妆、搓泥垢、整理衣饰、乱丢果皮纸屑等。剔牙应该用左手挡着右手剔,或者到卫生间去剔;咳嗽或者打喷嚏应该背过去;擤鼻涕不要在餐桌跟前擤,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转身时也不要猛然转身,应该是头带颈、颈带肩、肩带腰(不过这个需要训练)缓缓地转过去这个效果才好,才能让人感觉到女人的美。落座时要轻盈,另外入座要“左入左出”,这是一种礼貌,不要右入右出,坐座位是右为上,三个人是中间为上,前后是前为上,把这个规则掌握了;还有就是坐的时候如果有长者就让长者先坐,男士和女士让女士先坐,上级和下级让上级先坐,主人和客人让客人先坐,这个是有顺序的。如果你在公众场合入座,旁边有人的话你要跟旁边打招呼,“请问这儿有人吗?”而且人家说“没有”你要说“谢谢”。蹲姿应该是整个身体下来,一腿高、一腿低,侧面蹲,不能正对对方,如果女士穿裙子很容易走光。茶馆里经常有客人掉这掉那,服务员帮着捡的时候一定要蹲下来,从侧面捡起来然后站起来双手递给对方,另外,递物时锐利的面一定要朝向自己,把安全的一面给对方。这种点点滴滴对自己要有一个影响,平时要多一些提醒,包括我们很多服务员递餐单时都是反面递、单手递,应该是双手正面给对方,有一个15度的欠身微笑,递名片也是要用双手正面给对方。

在称呼上,我们中式的称呼是“先生”、“师傅”、“朋友”,西式称呼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尽可能地不要称“师傅”。“夫人”指的是已婚女士,和“太太”相比,“夫人”要高于“太太”的地位,就高不就低。另外,在职称的称呼上也是“就高不就低”,在问候人时要先问对方好再进行交流,服务单位要“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善始善终。

另外,平时我们要多用礼貌用语,比如说“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感谢语有“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致歉语有“打扰了”、“对不起”、“请原谅”、“请多包涵”等等;告别语有“再见”、“欢迎再来”、“祝您一路顺风”等等,如果是在医院或者火葬场里就不用说“欢迎再来”或者“再见”了。

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有“个人隐私八不问”:自忙自事、个人的收入支出、个人经历、婚恋情况、身体状况、家庭住址、信仰政见、女士的年龄。“个人的收入支出”,收入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像交税呀、穿衣服的品牌呀,消费的方式呀,这些都能反映一个人的收入情况和社会地位,我们就不用问人家了;个人经历也不要太细地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了什么也不行了,我们在跟人交流的时候不要问人家吃什么药呢,在哪儿住院呢,“三高”病好了没有、治疗情况如何、什么药比较好,这个就多余了;还有家庭住址、个人隐私不要去探问,名片上也不要体现;还有信仰政见、党派宗教也不要去问。

见面介绍时也有一个简单的规则,如果三个人介绍,一般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下级介绍给上级、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主人介绍给客人。

握手也有一个顺序:男女之间女士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先伸手;主人和客人之间如果迎客是主人先伸手,告辞的时候是客人先伸手;握手姿势是垂直地面,掌心握掌心、虎口对虎口。

递名片时要从名片夹里拿出来双手正面向着对方,如果对方都坐着你就坐着给也行,如果对方是站着,一定要站着给,不要单手或者随便扔到那儿。名片递的顺序是什么呢?男士和女士之间男士先递,上级和下级之间下级先递,长辈和晚辈之间晚辈先递,主人和客人之间客人先递。

另外,茶礼里面还有“鞠躬礼”,有15度、30度、45度,一般我们不要行90度的礼,90度是谢罪的一种礼;还有就是“伸手礼”:斜辟地面45度;还有“合掌礼”,这是佛教的;“拱手礼”,这是古代的行礼方式。

英国托富·勒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共同分享一下:“知识使人变得文雅,礼仪使人变得完美。”知识让我们在言谈举止方面注意它的内涵,礼仪更注重细节。细节对于一个组织(像政府、企业)或者个人都非常重要,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卡耐基的书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人,在他的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卡耐基先生说“一个人的成功75%取决于礼仪”,这又让我找到了一个讲礼仪的理论依据。我的一位学生毕业以后到了一个单位,回来以后跟我交流,说这个礼仪太重要了,我们在招聘人的时候,有的应聘者到现场5秒钟就被我们淘汰出局了,为什么呢?就是举止不得当,比如有一个女孩子去应聘,他们说坐得有点远,请你往前坐一下,这个女孩子已经坐下了,就拉着椅子往前走,结果椅子在拉的过程中吱吱嘎嘎乱叫,破坏了形象,马上就被淘汰出局了。有的应聘者进门以后不问好、不自我介绍就开始回答问题,回答完问题也不说谢谢,这个也被淘汰出局了,感觉修养不够;有的大公司在招聘人的时候直接把你带到贵宾室给你喝咖啡(一般是外资企业),我们大家知道,在喝咖啡的时候应该把咖啡杯端起来,端到齐胸高再喝;好多人不懂,就拿一个小勺把糖放进来一搅拌,然后头也不抬,一小勺一小勺地喝,人家说你跟我们公司的文化不相吻合,差距太大了,可见形象就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