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守望美丽家园
9472300000019

第19章 成果篇(3)

湖边水库——建设8公里截污排洪箱涵

湖边水库片区位于厦门岛东北部分区的中心地带,水面面积0.8平方公里,集雨面积9.5平方公里,是厦门本岛集水面积最大的一座小型淡水水库,也是厦门本岛唯一的应急水源。

2004年之前,厦门岛东北部作为战略备用地,基本未进行市政配套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这一片区基本保持着农村的自然原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加工作坊、工厂不断增加,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水库,致使水库污泥淤积、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片区的人居生活环境。

为了恢复湖边水库作为厦门岛唯一应急水源的重要功能,确保本岛居民的用水安全,实现环境大提升、形象大提升、产业大提升、民生大提升的目标,厦门秉持了规划先行、环保优先的原则,对湖边水库实施标本兼治的综合整治。

厦门市实施了更彻底、更细致的清淤工作,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水源的标准要求。经过清淤,湖边水库的有效库容达441万立方米。为确保清淤效果,厦门市还专门组织开展了湖边水库库区底质污染状况研究,确认清淤后的湖边水库已经消除了水体最主要的内源污染,底质对水库水体污染的威胁基本消除,清淤工程成效显著。

在消除内源污染之后,为彻底解决周边污水进入库区问题,厦门市沿湖边水库周边建设了总长近8公里的截污排洪箱涵以及约6公里长的护岸工程。目前,建成的截污沟可以将水库周边所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引入周边已建成的市政污水管。

雨季来临时,初期雨水也可以由截污沟进入市政污水管,而后期洁净的雨水则可以从截污沟溢入水库,作为补充水源。在水位超过警戒水位高度时,截污排洪箱涵可以将雨水引往五缘湾入海,起到防洪作用。

湖边水库的补水来源除雨水外,更主要的途径是通过九龙江调水,以蓄补引。湖边水库共建有两套补水调水工程系统,总设计能力为日补水调水25万吨,其中一套系统连通水库与高殿水厂,另一套系统连通水库和莲坂水厂,在厦门本岛引水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将水库中的蓄水抽调到水厂,保障本岛居民30天的用水需求。

五缘湾——退塘还海清淤造地架设拱桥

五缘湾位于厦门岛东北部,占地面积12.57平方公里,处于厦门岛重要的地理门户位置。

五缘湾区内原先分布着大片滩涂和杂乱的鱼塘,垃圾集聚。由于人为筑堤养殖,区内滩涂淤积严重,且地处厦门本岛东北角的风口处,人烟稀少,被认为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五缘湾,发挥五缘湾拥有海湾、沙滩、温泉、湿地等宝贵自然资源和丰富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厦门市聘请了国际大型顾问公司和国内著名战略机构共同打造片区发展规划,形成了“环岛路跨海架桥,原有外湾清淤两岸造地,拓展海湾;内湾退塘还海,打开海堤,引水入湾”的片区总体开发思路,将片区功能定位为以生态居住、商务办公和休闲度假为主导的复合型服务城区。

五缘湾片区的规划,汲取了20多年前建设筼筜湖的经验和教训,修建了一座跨海大拱桥——五缘大桥,做大五缘湾内湾,使水质交换得到保证。

7年来,通过清淤造地,五缘湾形成了2平方公里的海湾,新增3平方公里的建设土地,修建了8公里长的优质生活岸线,在湾上架设了5座圆拱桥,这些桥梁目前已成为五缘湾标志性景色。

这5座圆拱桥分别以天、地、日、月、人命名,拱桥与倒影共形成5个圆,“五圆”与“五缘”谐音,五缘湾由此得名。规划还充分利用湾内的海水、淡水、温泉3种水资源,形成了3个特色区域,即环湾核心休闲区、温泉度假居住区以及湿地公园,同时还形成了国内优良的游艇帆船港。

通过这一系列科学、精心的规划建设,五缘湾片区整体价值大大提升,在短时间内从昔日人烟稀少、不宜居住的滩涂养殖地变成了风景秀丽、焕发生机的厦门“新客厅”。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