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晋江海港琐记
9471100000014

第14章 后记

随着晋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晋江的文化事业也日益繁荣。十三年来连续出版了5辑750万字的《晋江文化丛书》就是一个明证。作为一个地方文史爱好者,能邂逅这一历史机遇,怎能不欢欣鼓舞,又怎能不为此尽一己绵薄之力。

这一次,晋江文化丛书编委会交给我一个课题,即撰写《晋江海港》。执行主编李灿煌老师的意思是想推出一部对晋江千年海港文化有深入研究和发掘,史料与理论并重的作品,以弘扬晋江先民勇于开拓、善于经营的优秀传统。于我实在是力所不逮,只能退一步采用杂记的方式,就平时田野调查及资料检索所得与晋江海港、海商有关的史料,分别记录下来,并简略分为“海港形胜”、“海交贸易”、“海上屏障”、“海峡对渡”、“海滨风习”5个章节,结集为这本《晋江海港琐记》。由于杂记每篇只记录一时一事,自是难以表达全面;而且缺乏理论上的提升,与所要求相差甚远。然而,在撰写的过程中本人却不敢有丝毫松懈,除埋头钻故纸堆外,坚持深入田野调查,每以民间轶闻入手,探究历史真正的面目。力图在历史的烟尘中探寻出更多新的有价值的地方资料,提供给读者,使从中体会到晋江人冒险拼搏、勇于开拓、儒商并重、尚义乐善的精神品格;也希望艰辛寻觅得来的一手资料,对于日后研究晋江地方文化的同道有所助益;庶不过于辜负李灿煌老师的交托和期望。

承蒙华侨大学教授李天锡先生在百忙中为我批改斧削文稿并为本书作序,先生评价本书能“系统集中、多层次、多角度展现晋江海港风貌”,谅不纯是溢美之词。昔人贾岛有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诗人对倾注一番心血的作品,自是期望得到读者的回应,此际我亦有同感!希望继李先生之后,能有更多读者成为知音。

本书撰写的过程中,得到采访地诸多父老乡亲热诚的指导和帮助,也得到晋江市博物馆同事们的支持,晋江摄影家协会方圆合先生亲自出马为我拍摄了部分照片,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粘良图

2009年10月13日于晋江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