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国税
9468400000091

第91章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的《红楼梦》心得

班雪燕

喜欢《红楼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从小时候看连环画算起,我的“红龄”少说也有20几年了。正如西方谚语所云“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红楼梦》这部陪我成长的小说,我也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渐变和领悟。

少年时看《红楼梦》,着迷的是其中的珠玑文字和锦绣人物。曾经在心里无数次地描摹过颦儿“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无数次地想象过“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似刀裁,眉如墨画”的宝玉,热切地想象过熙凤那“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以及“赤金盘缡璎珞圈”、“双衡比目玫瑰佩”。曾经闭上眼睛化身黛玉,从“敕造荣国府”的大门开始,东南西北,步步换景,神游荣国府;也曾随贾政一行过翠障、穿花坞,一步一景,用心体验园林之美。《红楼梦》真是一部色、香、味俱全的“5D电影”,向我展示了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以至多年以后,当我真正走进南方、北方的园林,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时时袭来:游廊、水榭、曲水、楼台,亦真亦幻,亦梦亦醒,一切恰似故人来!

20岁出头的时候看《红楼梦》,看到的是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喜欢独立于花荫之下,默默遥望怡红院的黛玉,了解和懂得她的任性、爱哭和小性儿——因为她的心有所牵挂。喜欢冬日里的潇湘馆,熏炉旁坐着探春、宝琴和宝钗,还赶来了日日探望的宝玉,我为黛玉享受关怀而暗自欣喜。喜欢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看颦儿一头滚在薛姨妈怀里打滚儿,我为黛玉有可以撒娇的地方欢喜。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理解的黛玉,就是那个时候的自己。那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自哀自怨的黛玉,不就是成长时期女孩的写照吗?那些写满黛玉心事的葬花吟、桃花行、菊花诗、柳絮词,一行行、一句句,无不饱含着女孩关于青春、生命、爱情的敏感、自卫、幻想和感受。永远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跟舍友彻夜长谈黛玉的“我为的是我的心”,谈宝玉的“你只顾你的心,不顾我的心”,谈黛玉的“你心中有妹妹,只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谈宝玉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耳”……斯事斯景,已随青春一起流逝,不再来!

时光飞逝,忽忽然自己已是30余岁的人了。这些年,工作、结婚、生子,为人妻母,心态渐变,不复当年的少女情怀了。风晨雨夕,在看第一千遍林妹妹时,亦有一种“山非山、水非水”的感觉。仍然是那个爱哭的黛玉,可我不再沉浸在她的心事里“幽闺自怜”,而是以一种了然、悯然的心态,爱她的美和孤洁。假如世上没有林妹妹,这个人间是不是太过世俗功利?仍然是那个转盼多情的宝哥哥,我不再为别人说他“滥情”而生气,我知道他的心里有尊菩萨,他爱世间一切的美和好。仍然是那个不学无术的“呆霸王”薛蟠,我不再只看他的骄奢淫逸,我知道他其实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仍然是那个面容猥琐行为丑陋的贾环,我不再拿他和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的宝玉比较,我知道他只是一个因出身卑微不被人重视而扭曲的孩子。佛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我想,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一定是怀着一颗菩萨心肠,以宽容悲悯的心态,刻画一个个千姿百态的人物。他了解世间一切的清高、世故、卑微、疯狂。他是站在彼岸的人,用佛的心态,慈悲着世间所有的痴嗔贪欲,感怀着一切美好存在。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众生万物,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际遇,就像西方哲学所说:存在即合理。即使是洞察万物的佛,也只是拈花一笑,用永远的微笑度人度己,何况区区凡人?一颗宽容、悲悯、谦恭、沉静的心,是《红楼梦》给我的甘露,饮之品之,滋味绵长。

作者单位:白银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