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国税
9468400000060

第60章 我感恩读书

张进,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甘肃定西人,1993年毕业于总参装甲兵指挥学院,本科学历,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从部队转业到税务部门工作,现任张掖市国家税务局副调研员。在部队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勤于文学创作,自参加税务工作以来,先后在《求是》杂志、《中国税务报》、《甘肃经济日报》、及《甘肃国税》等系统内外报刊、杂志发表理论调研和文学作品20余篇,2012年荣获全省国税系统“读书之星”,多次参加省、市国税系统主题征文活动。

张进

读书,可以聆听圣贤的教诲,触摸历史的脉搏,细嚼人生的甘苦。潜心书海,纵横千里,上下千年,你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解读人生的意境。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鲁迅的激昂,都会呈现在你的面前,读之益人心智,发人深省,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这就进入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读书要读有所获,就要把读书真正当做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只有真正把读书当做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才会自觉读,刻苦读,才会终年寒暑不辍,孜孜不倦。

我感恩读书,读书让我改变了人生。过去在老家,父老乡亲把笔叫做生活,读书显然与生活联系了起来,现在的农村,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读书成了改变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命运的大事。这当然是对的,但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读书更有深意存焉。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当然靠教育,靠以教育为支持的科学技术创新,但如果没有全体公民读书风气的涵养和滋润,急功近利式的教育很难提高公民素质。

书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千百年来,日月更替,社会变迁,但著书与读书始终伴随人类,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书中有历史,书中有信仰,书中有智慧;书是良师,书是益友;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引领我们永远向前。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汲取,人的命运的改变往往是从读书开始。

读书是从容优雅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读书是获取生存智慧的一把钥匙,增添了我们的知识智慧;读书是达到心灵和谐的诗意幽径,陶冶了我们的胸怀情操;读书是改变浮躁之气的一贴灵药,磨砺了我们的坚韧性格;读书是仰望人类智慧巅峰的阶梯,成就了我们孜孜追求的事业。

读书犹如春风,丝丝缕缕,润物无声;读书宛然春风,习习冷冷,润染万物。许多还在苦苦探索的东西,书中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书中已经做了明确回答。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能过于功利,过于庸俗;但“书中自有登山路,书中自有通天梯”,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工作时,我喜欢读新书,“读未读之书如得新友”,新友令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余暇时,我喜欢读旧书,“读已读之书如见故交”,故交使你敞开心扉,放松思想。书之多以及读书之难,学之深以及求学之苦,理无穷以及究理之艰。好的读书习惯首先要持之以恒。孔夫子将读书学习分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这是读书的本道。就普通人来说,在读书学习的路上,有这样一句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畏艰辛、勤奋耕耘的人才能有最后收获的喜悦。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进展、动态。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是极具毅力,凡事都坚持到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死读书,是害己,一开口便害人。”也就是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条古训,时间是海绵里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还有一点,既要读所谓“有用”的书,去获得物质财富;更要读“无用”的书,这种书对人格和品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说“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而我们最需要渴望读书的十年,却被白白荒废掉了。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持续不断的慢工,重在慢慢渗透,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丝一缕的融会,是对灵魂的洗礼和重塑,对精神的精打和细磨,对人格的升华和提纯,对人性的雕镂和加持。总之,读书重在潜移默化,不在乎即得之功,切近之利。功在长远,利在做人,人做好了,何愁做不好事。读书更是一种人类实现和谐的生活方式,无论其功用,获得的乐趣,心灵的疗效,我们都需要读书,它的确是天下“第一件好事”。

作者单位:张掖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