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国税
9468400000041

第41章 仰望岳麓

叶姝霞

游览岳麓山,是我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

第一次来岳麓书院时已是下午4时,同游在门外等,我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地跑了一圈,就出门了,没有细看,始终遗憾。

这次能从容地在岳楼书院观瞻,实属大幸。

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此地素有“岳楼之胜,甲于湘楚”的美称。在温润明秀的山林,修建严谨的礼教秩序的书院,是儒家文化的生动、形象的体现,是儒家之道的象征。

孔子讲:“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希望的是更为人性化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他有喜有悲,有笑有叹,是个追求幸福的凡人。智者之所以乐,是因为他明白生的意义,仁者之所以乐,是他知道如何实现生的意义。士族文人追慕圣人之道,以“内圣外王”的理念,传承圣人之德,凭借山姿水态创办书院,在此研究学术、传授学业、校勘经籍、收藏图书、以文会友、修身养性等。用儒家之道(文化理想)改造社会,走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同时,用儒家的文化理想改造自身,走自我道德完善之路,践行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使自然恬淡的心境和宁静幽美的山水悠然合一,也是人和道的悠然合一。书院是儒家士人的精神家园。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分别出自《左传》和《论语》的对联挂在千年学府的门口,饱含着深厚的湘楚文化底蕴。走进书院,心中有一份景仰和敬畏。这个钟灵毓秀、文人荟萃的治学读书之地,早已变成旅游胜地,游人络绎不绝,留影纪念,热闹非凡。好多游人抚摸书院油光发亮的石碑,嘴里说着:“沾沾书院的灵气。”

历史记载,唐末五代僧人智璇推崇儒道,建屋办学,形成了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至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匾额,岳麓书院因此闻名天下,就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书院经宋、元、明,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千年岁月,才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这座千年学府一直宣教孔孟儒学、程朱理学。1925年改为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曾聚集过中华民族众多的精英。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真德秀、魏了翁等曾讲学于此,求学者络绎不绝,当时留下“道林三百僧,书院一千徒”的民谚。书院实行自由讲学、会讲论辩的教学形式,学生来去自由,择师而从,有效地传播了儒家文化。先哲们用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才,充实到当时各王朝的政坛,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学术、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代以后,岳麓书院又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在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政治改革家陶澍,“湘军集团”洋务派的主要首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著名教育家杨昌济等都出自岳麓书院。

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封闭已久、妄自尊大的古老坚墙和红门后,中国人失去了千年大国的尊严,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无数先贤们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痛楚之后,意识到落伍,在这座宁静的书院思索、探寻变革图强的出路。他们走出书院,以“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己任,引领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火里烧,水里淬,历经百年,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

出书院后门,行走在美丽幽深的清风峡,春天的清风峡古树参天,万木青葱,涧溪盘绕,清风徐至,给岳麓山平添了一分静雅幽远之态。爱晚亭就在此峡中,枫林滴翠,使人想起杜牧的《山行》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因杜牧诗而改名,和安徽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齐名。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在这里纵谈时局、探求真理、指点江山。

岳麓山上长眠着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禹之谟、黄兴、蔡锷、陈天华、姚宏业等。五轮塔位于岳麓山爱晚亭一侧的山腰上,是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公墓。

我来到岳麓山赫石坡岳五亭上方的将士公墓。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次长沙会战而壮烈殉国的将士们的墓园。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73军、暂编第5师、50师、77师、193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英勇奋战,壮烈殉国,公葬于此。仰望高高的纪念碑,碑上刻着“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侧面刻有“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名山忠骨万古长存”,读着用将士们的血肉刻下的碑文,心中更多了一分凝重。我在墓园触摸水泥铸成的围栏,上面刻有阵亡将士的名字,一个名字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好像触摸到了那段腥风血雨的抗战岁月,看到了怀揣诀别家书、抬着棺材上战场的将士们凛然的面孔,听到了“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的豪言壮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挽起一道城墙,挡住了那些在自己的土地上像洪水一样肆虐的日本鬼子。将士墓园是一部凝固了的长沙保卫战史。这不仅是长沙人应该祭奠的抗日英雄之墓,也是到此瞻仰的国人应该祭奠的抗日英雄之墓。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沦为丧权辱国、积贫积弱的亡国境地,正是有了这样的志士仁人,才最终能与亡国之灾擦肩而过。

游览的人们不仅仅是沾沾书院的灵气,看看岳麓山的风景,而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瞻、景仰为祖国母亲的安危而前赴后继、无私献身的志士仁人,是他们用青春的生命,拨去战火的烟尘。是一代一代坚韧的中国人发奋图强,让国家挺直脊梁,站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伫立在此,我以深深的鞠躬向抗日战争中与日寇殊死血战的民族英烈表达一份敬意!以深深的感恩祝福这饱受磨难的土地繁荣富强!

山,苍翠深蔚,水,碧绿澄澈,云,自由妙曼。人,置身于幸福祥和的氛围,观着山水胜景,听着林间鸟语,随意地行走在岳麓山间,感受自然的神韵和人文的魅力,心就像晴明无染的天空,仿佛也受到清洗。一路走一路思一路感慨,先贤们为祖国交出了圆满的答卷,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随着游人迂回盘旋走出景区,思想的翅膀还飞翔在岳麓山上,给人以“景尽”但思绪久久不散之感。就以周叔弢先生的对联作为观瞻岳麓书院和岳麓山的结语: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至今。

作者单位:兰州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