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国税
9468400000039

第39章 重读路遥

王彬,女,汉族,生于1968年,籍贯重庆忠州,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系计划统计专业。自参加工作,半生没有离开过数字游戏,偶有专业论文发表。有幸参加读书征文活动,得以辍成短文,敬请各位赐教。

王彬

近日,收拾旧书时发现一本《路遥小说名作选》,随手翻开,竟不忍释卷,几十万字的文章,几乎是一气读完。《路遥小说名作选》收录了路遥重要的几部中篇小说:《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惊心动魄的一幕》以及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初读路遥,在80年代,那是一个文学热情高涨的时代,人们尚有兴趣接受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于是,那段时间每天中午12点半,我们大学宿舍的七位姐妹,只要没有非办不可的事情,就谁也不出去,待在宿舍里聆听收音机里李野墨的朗读,大家的情绪毫不掩饰地随着小说的情节变化而忧喜起伏,大声叹息。此前他的小说《人生》和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均获得极大成功,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我也是通过这两部作品与路遥相识。读之,感觉有些沉重,但总是会被吸引,有时不自觉地想,人物的命运为什么不是这样或那样呢?总之,当时作为一名爱好文学的年轻人,容易沉溺在小说的情境里。

如今,重读路遥,反复读,除了仍然喜爱这些故事,同时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只是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准确地表述,或者说也许我只能引述作者的原话才能抒发胸臆,因为当今已没有几个作家像他那样思考和写作了,而路遥对待生活真诚的态度,更是平庸如我辈之人难以企及。

路遥善于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架构作文,而这一点正是大多数读者群更容易接受的文学样式。那么路遥所谓的现实主义是什么呢?“作为传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地关注他们在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我同时认为文学的先进性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地描绘。”他是这样说的,难能可贵的是他做到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他所热爱的故乡的钟情,他描写的每一个人物我们似乎都是熟悉的,如果不太熟悉,但至少是可信的,他对人的内心的隐秘世界进行探索,毫不掩饰欲望的本质,他不断提出问题,引领读者对某些问题、某种现象进行思考。他对农村存在的宗法和家族的统治进行反思,反映中国社会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每个人尤其是农村青年的深刻的影响。许多细节都深入人心。

路遥认为许多用所谓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品,实际上和文学要求的现实主义精神大相径庭。许多标榜“现实主义”的文学,实际上对现实生活作了根本性地歪曲,而这种假冒的现实主义一直侵害着我们的文学,其根系至今仍未断绝。

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若干现实感极强的官场和商战小说,写了许多大小官、商场上的明争暗斗,感情纠葛,表面上看也精彩纷呈,可实质上少有作品真正具备了文学要求的现实主义精神。可能有各种各样原因,但归根结底在于有些作者从来没有停下来思考过,人们生存的烦扰或过多的欲望让大家忘记或者来不及思考,而“不思”的结果是让人忘记了“人”的存在,如此哪来精神的升华?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真诚地关心农民们的处境和尊严,赞美他们平凡外表下高尚的灵魂。在《惊心动魄的一幕》中,农民出身的县委书记马延雄被赋予了殉道者一般的悲壮,为了阻止两个派系之间为争权夺利而爆发的武斗,他放弃了得到营救的机会,主动来到造反派们的誓师大会上说明情况,结果,被殴打致死。但他的举动,使他在现场一名年轻造反派的眼中,成为一个伟大的敌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从而唤起了青年的良知。还有《人生》中的巧珍,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在困难的日子里》的农家子弟高中生马建强,面对强大的世俗偏见,决意委屈自己,成全他人,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似乎可以看到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在路遥心中烙下的印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静静的顿河》中的李列霍夫等等,在战胜灾难、世俗和自我之后,他们最终的信仰停留在爱情、故园和家庭,精神和道德也随之复活。

《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其中不少是莫名的打扰。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路遥经历了一段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的生活,但很快,他厌倦了这样的喧嚣,而渴望投入到创造和劳动中去,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随后路遥就投入到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共写了近百个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生态。为了成就这部作品,路遥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单从100万字的书稿由他用笔逐字逐句写出来这一点,其劳动量之巨大、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虽如此,路遥在整个过程中,从搜集素材到构筑情节和人物等,无不倾心而为,没有丝毫敷衍和怠慢。

这就是我再次认识的路遥,这年头已经没有人像他那样写小说了。

作者单位:兰州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