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国税
9468400000037

第37章 《另一半中国史》告诉我

孙习侃,男,汉族,1955年10月生,本科学历。1972年入伍,曾任武装干事等职。1982年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税务局工作,先后担任甘南州税务局、国税局税政科长和人事科长以及兰州市国税局稽查局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现在兰州市国税局文明办就职。工作之余喜欢读书,散文《对门就是四知堂》,发表在2012年5月23日《甘肃经济日报·纳税人》副刊版。

孙习侃

我的眼里,这本高洪雷写的《另一半中国史》,在兰州市国税局的图书馆里,像璀璨星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星,一下子就摄住了我的心。它用通俗的语言、翔实的史料、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让我深切地体味到中国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除了进一步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观念外,它还告诉我很多很多……

它告诉我:“如今的中国疆土由汉族的汉朝开创,由鲜卑和汉人联姻的唐朝所发展,由蒙古的元朝所扩大,由满洲的清朝所定型。”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上下几千年,实属来之不易。尽管整个过程带有血腥,违反和平原则,以别人的牺牲为代价,但历史的潮流不会因过程的残酷而止步不前。几千年来,生存、繁衍于古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不同民族,尽管有着各自的利益纷争,却都有着各自的“中国梦”,正如每个当代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一样。

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往往地处偏远,辽阔浩瀚,清风明月,血色黄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战事一起,好一派“金戈铁马秋风”;诗人一来,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们的英雄个性鲜明,风格独具,爽直率性,敢恨敢爱,或许有着几分野性,但却绝对真实。若没有几千年来不同民族个体的互动和融汇,则所谓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不知要单调、偏枯了多少。正如书中所言:“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东西,都是杂糅而成;最睿智的思想,都是结合的产物;最丰收的庄稼,都具备杂交优势;最聪明美丽的民族,都是融合的结果。”

“56个民族56朵花。”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特别是近代以来结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早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祖国大家庭的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早已成为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主旋律。历史不会倒退,更不可复制,“三股势力”妄图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

它还告诉我:“一个富丽堂皇的国家对于惯于掠夺的人来说是永远的请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不仅要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文明,更重要的是军事要强大,人民有血性!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一往无前!

先以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郡”,统治东北地区乃至现在的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的东部大片土地。后来,唐廷诏令渤海为国,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威震四海,号称“海东盛国”。但是,它最强盛的时期倒成了最危险的时期。富裕的渤海国没能抵挡住当时虽然落后,然而拥有十全武功的契丹领袖阿保机,在铁骑弯刀、血雨腥风的强势践踏下,短短两个月,渤海国王就正式投降。繁荣而文明的海东盛国没有斗过一个落后的游牧部落!说到两宋王朝的惨败,作者在书中举了《草原帝国》中的一个例子:蒙古入侵河中时,一个蒙古骑兵碰到了一个汉族百姓,让他趴下受死,那个河中百姓堪称“良民楷模”,当场乖乖地趴下等死。但这位蒙古骑兵碰巧没带兵器,就命令这位百姓继续保持卧姿,然后回帐篷取兵器。有人见了,让他赶快逃跑,他说,我不敢。结果坚持到蒙古人回来,一刀砍死了他。试想,有这么奴性十足的百姓,汉人政权焉能不败?

其实,北宋在当时的东方,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军力,都无人可以匹敌。《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令人耳目一新;宋词堪称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瓷器令外国商人大开眼界;“四大发明”有三项在宋代得到发扬光大: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进一步用于军事,并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当时世界著名城市的繁华景象,14世纪的中国成为技术革命的伟大中心。

遗憾的是,宋朝堪称是一个崇尚阴柔、排斥阳刚的时代,是一个以文治国、武勇男儿成为悲剧化身的时代,一个受尽屈辱、满身创痕、却又构建起中国文学、艺术辉煌的岁月。在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夺了几位大将的帅印后,宋朝的武将从此受到漠视,赏花钓鱼、填词蹴鞠成为时尚,儒家文人和农家男人开始痴迷追捧“三寸金莲”,共同摧残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妇女。更令人吃惊的是,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则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进大海……当朝老百姓所遭受的战争苦难也就更不在话下了。

国倚兵而立,这是自古而来的常识。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本来是一个血性十足、崇文尚武的民族。张若虚在《从军行》中咏道:“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李白有:“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还。”就连诗人也是阳刚四射,豪气冲天。

如今,改革开放的中国,GDP连年增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这到处丝竹管乐、歌舞升平的盛世里,但愿我们的教育不再偏离轨道,我们的人民不再自卑和媚外,我们的社会风尚不再重文与轻武……这本书提醒我,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时刻要居安思危——美国人恃强凌弱,到处挑拨离间,煽风点火,干涉别国内政,唯恐天下不乱。南海和东海的越南、菲律宾、日本等掠夺者们都在虎视眈眈,甚至依仗美国强势,侵占我国领土、领海。就连外交上和我们保持一致的俄罗斯,都竟敢悍然向我渔船开炮。但愿在个人修养和教育孩子方面,崇尚内心的强大和开放的性格,像雷锋那样“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同时,希望我们的民族既要有羊性,更要有狼性,疾恶如仇,不畏强暴!像岳飞那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像越王勾践那样“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兵甲可吞吴”。希望我们的军队更强大、更有实战能力,真正成为人民放心的钢铁长城!

这本书让我刻骨铭心的是:落后肯定挨打,腐败必然亡国。仍以两宋为例。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则是腐败。北宋的徽宗是一位典型的“浪子皇帝”,他最信任的蔡京则是以改革之名行搜刮之实的“亡国之相”。他所任用的其他大臣,个个纵情声色,挥金如土,卖官鬻爵,广结党羽。整个宋廷臣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到了南宋的临安,这里气候温和,风情万种。明媚的西湖更是缠绵旖旎,温柔的临安像一位绝代佳人,以温暖而芬芳的怀抱化解着无数人的伤心和痛苦。销了剑锋,雌了男儿。偏安一隅成为高宗后半生的主旋律。正如诗人林升所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落后就要挨打固然是历史的规律,然而腐败就要亡国甚至灭族,难道不是一条铁的历史定律吗?

作者单位:兰州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