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国税
9468400000015

第15章 关注健康珍视生命

宋佩丽,女,中共党员,从事税收工作30余年,现在七里河国家税务局秀川分局工作。近年来对中医养生及食物营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不少书籍,自学刮痧拔罐,掌握了人体上百个穴位,对健康有了自己的认识。

宋佩丽

最近几年读了《黄帝内经》以及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黄帝内经》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怎么才能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黄帝内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独有的精神财富,是一本让你增长智慧并值得你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是一本用毕生的时间去体验且受益终生的传世佳作。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著作之一,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做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从《黄帝内经》到现在,我们心灵对自然的感悟正在逐渐退化,现代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关于健康与生命的意义,试图寻找一种重新解放自己的方式,一种平静恬淡的方式,来感受生命喜悦,我们不得不在历史的奔跑中停下脚步,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稍息片刻,静静地、深深地呼吸、放松,尽情放逐我们疲惫的心灵……

读了《黄帝内经》,我感悟到关注健康珍视生命是每个人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的生命都经历了出生、发育、盛年、衰老、死亡的过程。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质量,这是每个现代人终其一生来完成的功课。生命最珍贵的是健康,它是力量、财富、幸福的源泉,一个人失去健康,就失去了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健康最可贵的是养生,养生就是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健康,当疾病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做积极有效的预防,这是一种积极、乐观、负责的生活态度。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没有规律,起居无常,饮食无度,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还有人以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钱就有了一切,许多人都为追求这些东西而对健康不太注重。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亚健康状态的人比比皆是,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不要当我们失去健康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过健康。

《黄帝内经》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人体使用手册,它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管理健康。

读了《黄帝内经》,我感悟到四季起居要合于天时。

人的起居需要四季来调节,合于天时,“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逆寒暑”。只有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自然界也因此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引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因此,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亦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

读了《黄帝内经》,我感悟到五味调和要适中,不可太过。

五味指酸、甜、苦、辣、辛,五味太过则不相宜,甚至伤害脏腑,损身减寿。《内经》称:“酸伤筋,甜伤肉,苦伤骨,辣伤气,咸伤血。”酸味可增进食欲,有健脾开胃之功,且可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吸收率。若过量可致胃液过量分泌,胃肠功能紊乱,使消化道受损,患有消化道溃疡者应忌酸食。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糖是热能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食糖过多可使儿童易患龋齿,成人则引起血糖及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导致动脉硬化。苦味有除湿和利尿等功能,但对神经功能会产生副作用。辣味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并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散寒祛风,行筋活血。但过量会对胃粘膜产生强烈刺激作用,可罹患消化道疾病、口腔炎症及便秘等。咸味来自盐,为人体提供钠、氯离子,调节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压平衡及水盐代谢,并可增强体力、食欲。中医称咸味为“百味之长”。但太咸会使体内钠、氯离子大量增加,细胞渗透压改变,加重肾脏负担;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管阻力,致血压升高,高血压者不能进过咸之食,道理便在此。只有科学调匀五味,趋利除弊,才能永葆健康。

读了《黄帝内经》,我感悟到只有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健康。

《素问》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所谓阴阳,简单的解释就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人体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疾病的发生,不外乎阴阳的失调,健康是一种和谐,也是一种平衡,人体阴阳的运动是不停地保持各脏器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比方说五脏的功能是肝解毒、心泵血、脾消化、肺供氧、肾滤毒,肝好就滋养心,心好会滋养脾,脾好会滋养肺,肺好会滋养肾,肾好又会滋养到肝,使人体各种器官功能良性循环,平衡协调,所以人就健康。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的调摄,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防病于未然,预防大于治疗。从今天起要能够做到“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