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苏联恐怖故事
9415300000019

第19章 勃列日涅夫的遗言(4)

“快!还不把他扶起来!”克格勃少校厉声斥道!

两三个医护人员箭一般冲上来,七手八脚把倒在地上的勃列日涅夫搬回到床上去。

他们战战兢兢,手忙脚乱,额头上冒着汗。他们仍然恐惧——这是另一种恐惧:怠慢苏共中央总书记,甚至……蓄意制造医疗事故,谋杀最高领导人……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克格勃少校挥起手来抹了抹头上的汗,转过头问我:“刚才的场景,全程你都看见了?”

“是的,和别人一样,看见了。”我小心翼翼地回答。我不想被卷入任何政治风波。从某种角度讲,我对政治权力的恐惧甚至超过了恐惧超自然的灵异乱力。

“但是你看到的要比别人多吧?”少校指着我的鼻子问。

“这……”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因为别人是听到敲击声才进病房来的,而在此之前,都是你一个人在病房里守着总书记,对吧?”他问。

我只能点了点头。

“或许你知道‘大位传于吾儿鲍里斯’是什么意思?”

我用力地摇着头。我确实一无所知。

克格勃少校拍了拍我的肩膀:“你不用紧张,我们之后会找你了解情况,你如实说就可以了,明白吗?”

我再次点了点头。

1982年11月10日——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日,四十年后我在医院等癌细胞检测报告时,时间都没有那么漫长。交班以后,我回到了宿舍,整整一夜,**********睁着眼睛——就像过了整整一年……我脑海中没有思考任何东西,甚至也没有疑惑、恐惧或者忧虑,只是一片空白,但是我的内心是沉重的,就像被肮脏的石块压住了,重得透不过起来,隐隐约约,我总能察觉到一种不祥预感。

如果你去查气象记录的话,1982年11月10日夜,莫斯科整夜刮着狂风,风贴着阿尔巴特街飞行,贴着高尔基大街飞行,发出狼嚎一般呜呜的哭声,就像十万匹悲怆的狼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蹿行。你还能查到:那一天莫斯科打了一整夜雷,却没有落下一滴雨。老天爷愤怒地咆哮着,但是就是不落一滴伤心泪!

我就这样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我就从连夜赶印出来出来的《真理报》上读到了头条: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于昨夜与世长辞。

就在悲戚的风声中,列昂尼德?伊里奇离我们而去了。

他是悄悄走的,走的时候,全苏联的人民都在睡梦中。

我看见,克里姆林宫里,很多人都两道眼泪落下来了,不知是装出来的,还是发自内心的悲伤。那可怕的场景,竟然成了回光返照的勃列日涅夫在人世的诀别。

……

克格勃和政治局的代表没有让人多等。很快,我就被招去问话了。就像审判那样,所有那一天在场的人都被召集到了一起,像是证人一样。克格勃一个一个地问我们话,看我们的话相互之间能否对的上。

围绕“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有没有失误”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多讨论,总书记本来就是风烛残年,日薄西山。安德罗波夫亲自拍板说医护人员没有问题,不但没问题,而且还很辛苦,要嘉奖!每人发一枚三级列宁勋章。

克格勃的关注点在于勃列日涅夫的遗言。

那天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昏迷了三个月的列昂尼德?伊里奇会突然站起来,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古怪的行为?

难道是回光返照?

我们被轮流带到小房间里,一个一个地问。

我是重点人物。

“你说的好几点,都和我们已经掌握的信息对不上。”听完我的叙述后,一个金发碧眼的女调查员对我说。

“我所说的都是实情,为我亲眼所见。”我说。

女调查员看了我一眼,问:“首先,你说列昂尼德?伊里奇当时拿着一根手杖。”

“是的,一根手杖。”我说。

“什么样的手杖?”

“嗯……就是普通的那种手杖……”

“什么颜色?多长?”

“不长,大概……一米?一米半?颜色么……那时候房间里黑,看不见颜色……”

“他用手杖敲地?”

“是的,他用力地敲击着,声音特别响,后来那些医护人员之所以会进房间,就是被这声音吸引来的……”

女调查员冷笑了一下:“继续编呀!”

“这是实情!”我说。

“一派胡言!列昂尼德?伊里奇一生中都从来没有用手杖的习惯!最关键的是:你说有手杖,那么手杖在哪里呢?我们搜遍了整个病房,把地板都一块一块挖了出来,掘地三尺,就是找不到你说的拐杖!”

什么?我大吃一惊。

“你可以问当时在场的其他人,所有人都看见了手杖。”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串供的。”女调查员摇了摇头,又问:“还记得列昂尼德?伊里奇当时说了什么吗?”

“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来人!记录我的遗言!’,第二句是‘吾命不久矣……大位传于吾儿鲍里斯!’,第二句他说了两遍……”

“我们找了十四个最好的语言学家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根本不是列昂尼德?伊里奇的修辞风格!”

“可不仅是我一个,所有在场的人都听见了!”

“要么是串供,要么是集体癔症。”

我的头脑中一片晕眩。

“你可以出去了!”女调查员冷冷地说。

于是,所谓的调查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结束了。

我完全没有料到,无所不能的克格勃竟然也查不出什么头绪。或者说,可能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根本就不想再深究。

这件事情,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这件事我一直放在心底的最深处。苏联解体前,我从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包括我的妻子。

但是,我们——当天在场的目击者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聚一次——我们都成为了朋友,一起喝酒,打牌,聊天,当然,每次都免不了要说到列昂尼德?伊里奇的那天的奇事。

“‘吾命不久矣……大位传于吾儿鲍里斯!’那话听起来像是基辅罗斯时代的文言,你们有没有从什么古籍或者别的资料中找到这句话?”有人问。

“这一定是基辅罗斯时期某个大公或者沙皇的临终遗言,他想要他的儿子鲍里斯继承皇位,临死前,当着王公大臣的面说出的这句话……”另一个人回答。

“可鲍里斯是谁?俄国历代沙皇中有叫鲍里斯的吗?”

“只有篡位的鲍里斯?戈东诺夫,但是他算不上是沙皇吧,而且他的皇冠是抢来的,不是‘传’来的……”

“可为什么……无产阶级的头儿——苏共中央总书记会在临终说出这些封建主义糟粕来呢……”

每次见面,大家都会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也就为了图个热闹,没有人会去真正深究其中的奥秘。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位东方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