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9232800000014

第14章 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

日德兰海战中表现不凡的德国战列舰,为各国新一代战列舰设计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而根据战争结束时缔结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只能拥有一支小规模的海军,德国海军在战后十几年中没有什么发展。而日本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称霸亚洲和太平洋的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庞大的远洋海军发展规划。20世纪20年代初期,日本海军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增至1/3,决心要建成并维持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八八舰队”(由八艘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组成,每艘战舰的服役年限不超过八年)。

到30年代,不甘居二流海军强国地位的日本,单方面退出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海军协定”,该协定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5:3:1.67:1.67,战列舰吨位不超过3.5万吨,舰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约406毫米)。1934年1月,日本在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把远东和一大半太平洋划入势力范围,正式将美国列为假想敌,随后制定了对美作战的战略计划。日本海军的判断是:美方依然实施“大舰巨炮主义”,要夺取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对美作战仍需靠战列舰,开战初期即消灭美部署于远东的海军主力,摧毁或夺取海军在远东地区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日本海军认为,在战斗舰艇数量方面难以同美国抗衡,必须以质取胜,以大取胜,于是决定秘密建造两艘“大和”型战列舰,分别称为“大和号”和“武藏号”。此型舰装载18英寸(约460毫米)口径大炮,标准排水量64000P~笆,满载排水量达73000吨,其装甲很厚,同时命中两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堪称是世界上吨位最大、攻击和防护力最强的超巨型战列舰。

本来,日本的造舰水平逊于英、美,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当时造一艘五万吨级军舰都很困难,而日本却一下子要建造七万吨以上的军舰。日本人的算盘打得很精:七万吨级以上的巨型战列舰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在已经开始的造舰竞赛中,主要对手美国难以在太平洋地区装备和使用这样的战列舰,日本即可凭超巨型战列舰的威力对抗美国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

“大和号”的设计方案出台后,曾在海军内部征求意见,时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长的山本五十六提出异议:“在未来海战中,航空力量将起决定性作用。战舰不论造得多大,也无法抵抗日益发达的成群飞机的攻击。应该用建造大和型战列舰的巨额经费,发展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这样才能使日本海军真正强大起来。”

日本海军舰政本部长中村良大将等决策人物,仍信奉“大舰巨炮主义”,根本听不进山本五十六的逆耳之言。在最后讨论是否建造新型战列舰的会议上,中村良振振有词地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验证明,航空母舰和飞机只是舰队的辅助性武器,决战还要依靠主力战列舰的大炮。迄今为止,世界海战史上,还没有一艘战列舰被飞机击沉过。我虽然不能绝对保证,但确实可以造出不易击沉的军舰。”

“大舰巨炮主义”仍在日本海军中居主流地位,山本五十六的反对未能奏效。1937年,“大和”、“武藏”正式投入建造。设计者还曾想将主炮口径增至20英寸(约510毫米),后因预算经费不足,才安装了18英寸(约460毫米)舰炮。“大和号”战列舰于1941年12月建成服役。舰全长263米,宽39米,型深18.9米,吃水10.4米。武器:三座三联装460毫米主炮,四座三联装155毫米副炮,弹射起飞的水上飞机七架。主炮塔前装甲650毫米,司令塔装甲500毫米,甲板厚230毫米。主机为四台蒸汽轮机,150000马力,四轴推进,16节时续航力7200海里。舰员编制平时2200人,战时2700人。

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人们兴奋不已,称“大和号”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堡垒。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它的期望值很高,认为从此日本海军可以任意驰骋太平洋,可与美、英海上力量抗衡了。

然而,山本五十六的预见后来不幸成为现实,中村良的铿锵誓言被彻底粉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大和号”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它的九门18英寸巨炮虽然能将1460千克的炮弹射到42千米之远,但美国航母特混舰队全在其射程之外,而从航母起飞的飞机却能随心所欲地对这个庞然大物进行轰炸。“大和号”作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及后来的玛利亚纳和莱特湾海战,均无所作为。

1945年4月7日,“大和号”率八艘驱逐舰和一艘轻型巡洋舰驶向冲绳海区,企图攻击正在冲绳岛登陆的盟军。但尚未抵达预定海区,在九州西南方向即遭到美国航母舰载机群的轮番轰炸。12枚鱼雷、七枚重磅炸弹和数十枚航弹命中了“大和号”。“大和号”顿时火光冲天,不久即沉入九州坊岬附近海域。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以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大和”舰,作为超级战列舰时代的开端,但它却成为海军舰艇史上寿命最短的战列舰。

“大和号”的沉没,标志着战列舰时代和“大舰巨炮制胜”理论的终结,也为日本帝国海军从明治建军起的70余年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并宣告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