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09

第9章 西行(2)

华阳夫人道:“这孩子,难得,难得……他怎么想的,先生能够告诉我吗?”

吕不韦道:“这方面的事本是不想与夫人讲的,怎奈来时公子一再嘱托,定要告夫人,对未来之事须要早做谋划……”

华阳夫人道:“他怎么讲?”

吕不韦道:“公子既贤且孝,有讳长者,此事并无深论。”

华阳夫人道:“那先生必有谋划了——请先生指教。”

吕不韦道:“不敢讲什么指教。今日夫人得以受宠,色也。有道是,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所虑之处是夫人无子。常言道,母以子贵。为夫人计,当早结诸公子中贤孝者举之,以为子。如此,夫人现时尊贵,他日事迁,所立之子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举而得万世之利也。另外,有道是:繁华树木。夫人当于受宠之时速决此事。否则,过后色衰爱弛,再想开口,那事情就难以办到了。”

华阳夫人想了一想,道:“先生的意思是叫我速立子楚?”

吕不韦道:“夫人嗣立,当立贤者。诸公子中称得上贤德的,他们的母亲虽然难说得幸,可也难讲失宠,故而夫人是不好与争的。子楚公子贤,可自知排行居中,其母又失宠于太子,不得为嗣,故而必愿附夫人。夫人若在此时立之以为适,则毕生有宠于秦矣!”

就在这时,外面一个太监兴冲冲地闯了进来——但他一看殿中的阵势,立即吐出长长的舌头,站住了。

华阳夫人倒是没有讲什么,在门口侍立的太监说那莽撞的太监道:“一点没有规矩!”

那被说的太监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这时,华阳夫人问:“什么事?”

那太监一下子又兴奋起来,大声回道:“前线传来捷报,我军在长平大获全胜。赵军四十万大军全部被我军给坑了!”

吕不韦从秦宫走出来那会儿,整个咸阳沸腾了。

吕不韦回味着那个莽撞的、兴奋的太监的话:“前线传来捷报,我军在长平大获全胜。赵国四十万大军全部被我军给坑了!”

秦军大获全胜,这当然令人兴奋。但那“赵国四十万大军全部被我军给坑了”什么意思?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形容,还是真的把赵国的四十万军士一个不剩地打死了,还是像那太监讲的,秦军真的把赵军四十万士兵给活埋了?

在吕不韦的心目中,其表示的意义只有第一种。他虽然没有指挥过军队,但兵书读了许多,战例了解不少,像长平那样,双方各集中几十万大军,战争的结果,一方不可能将另一方一个不剩地全部吃掉。至于说一方最后将另一方全部活埋掉,那就越发不可想象了。

最后,吕不韦收回自己的思绪,让它回到了华阳宫。他回想着。他觉得谈得很成功。谈话由于那太监的闯人中断了,但他要讲的话已经讲完。最后,吕不韦临走时,华阳夫人也曾有个表示:有什么结果,会告诉吕不韦的。

事情进展快得出乎预料,第二天,吕不韦即被告知进宫见太子。太子名柱,见太子的地方依然是华阳宫。太子和华阳夫人都在那里。太子柱看上去近五十岁。大概是长平前线的胜利使他兴奋,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只是,喜悦之情依然抹不去他的病态:他的眼圈呈灰暗色,嘴唇呈酱紫色。太子笑逐颜开,跟吕不韦讲了很多话。他问邯郸的情况,说道:“贤德街有一处房子,传说曾是赵盾住过的。当时,晋灵公暴虐,赵盾屡屡劝谏,弄得灵公心里好烦,要杀赵盾,赵盾知情后,逃离都城,到了邯郸,就住在了那所房子里。”太子接着道,“后来,赵穿杀掉了灵公,立黑臀为王,赵盾返回了都城,继续主持国政。当时的史官对这段史实记了一笔说:‘赵盾弑其君。’赵盾感到冤枉,史官说,身为上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就算你弑君了……”吕不韦看到,太子讲这些,并没有炫耀学识的意思。他知道,太子当初曾质于赵,在邯郸待过三年,这些话大概就是因此而起——太子实际上是在回忆一段往事。

太子又道:“邯郸的老十字街,把着口,东、南、西、北四条街都有一个铁匠铺,它们没有一个打造农具,都是打造刀剑……”

说着,他转向吕不韦,“你晓得,邯郸的剑是驰名天下的……”说着,他转向北山墙——那里挂着一把剑。他指着那把剑道,“这把剑就是三十年前在那里打造的——西街那家,字号是‘湛卢’,说是五百年老店了,在那里,我点名要的工匠,看着他打造,铜用的是楚国铜绿山的铜,铁用的是当地峰峰的铁……”说着,他问吕不韦,“那个武灵台还在吧?”

这是第一次向吕不韦发问。

太子讲的贤德街那栋老宅还在。十字街西那称作“湛卢”的铁匠铺也还在。当时太子讲起它们,并没有向吕不韦问什么,因此,吕不韦听着,没有讲什么。现在,太子直接发问了,吕不韦自然要回答。

武灵台邯郸人是无人不晓的。此台建于五十年前,赵武灵王喜欢看大型歌舞。为了居高临下观看歌女们的歌舞,他让人用青砖筑起一个台子,高达六丈,方圆足有一万平方丈。上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顶上有一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亭外古木参天。

吕不韦回答道:“还在。”

随后,太子停下来。可能是在默默地回忆着什么,也可能是对某事在作推理判断。最后证实他的停顿属于后者。他道:“武灵台!赵国这片地面会出这样的败类,楚国的地面上会出这样的败类,鲁国的地面上会出这样的败类,齐国的地面上会出这样的败类,世上一切国家都会出现这样的败类,可秦国不会!永远不会!”

太子的感慨启发了吕不韦。他在脑子里梳理了一下秦国的历史,发现,像太子谴责的赵武灵王这种骄奢淫逸的败类,在秦国的历史上确实是找不出来的。随后便在吕不韦脑子里出现了一个问号:为什么会是这样?他来不及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因为就在这时,外面进来一个太监,那太监进来后垂手道:“太子,大殿议事的时间到了……”

太子这才想起,他已经定好,巳初,要跟相国和其他几位大臣在大殿一起商讨迎接秦王凯旋之事。

说了一通,正经的话还没有讲。他站起来,简明地讲了他今天要与吕不韦讲的话:他和华阳夫人已经决定,定子楚为未来的太子,并聘吕不韦为子楚傅,请吕不韦回邯郸,“早晚教诲”。

吕不韦:“谢太子、夫人,不韦敢不效力……”

太子离开了,临走之前,他又想到一件极为重要的事,问道:“长平战后,子楚那边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这实际上是吕不韦最忧心的事。他见太子问,忙回道:“臣正为此忧虑。来前,曾做了些安排,可并没想到赵军被坑杀之事……”

太子听后思考了片刻,最后没有讲什么就离开了。到了院子里,他又回头道:“其余的事情,由夫人跟你商量……”

太子离开后,华阳夫人曾自己笑了一阵,她边笑边说:“滔滔不绝——他总是这样……”

这一表示使宫中的气氛越发平和起来。

华阳夫人告诉吕不韦,前线打了胜仗,太子高兴,她便乘势按照吕不韦的意思向太子讲了。太子原先也是被质于赵国的,大概对在那里做质公子的苦味深有体验,对子楚怀有同情感,又加上听说子楚贤德,所以,便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吕不韦感到高兴,称赞了太子的学识和美德,又当面赞美了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也兴高采烈,向一太监吩咐:“去喊赵高!”

太监去了,吕不韦与华阳夫人又讲了一番闲话,赵高到了。

这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太监,看上去老老实实。他进门后躬身见了华阳夫人,垂手听从吩咐。

华阳夫人指着吕不韦对赵高道:“这是子楚之傅吕公。你随吕公去邯郸,好好侍奉公子。走时,支取百金,供公子用度……”

赵高道:“是。夫人还有什么嘱咐?”

华阳夫人道:“公子在那里十分辛劳,去后精心侍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