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56

第56章 闯宫(1)

泾阳太后为儿子求封的事已经闹了很长的时间。这件事惊动了秦宫的众公子。就在泾阳太后在泾阳宫与赵高进行那场不愉快的谈话的时候,众公子的代表也正为这件事与太王太后进行着对话。

众公子十余人,其中有庄襄王子楚的兄弟,也有子楚的侄子,一齐站在太王太后身边道:“太王太后,听说泾阳太后为她的两个儿子讨封。我们等了多年没等上,他们两个吃奶的孩子就封爵赐地?这事请太王太后做主,如果封了他们,便也应该封我们——这方面不该有仨亲的、俩后的……”

太王太后道:“看见块云彩你们就打雷……这类事,大王和相国自有主张。现如今,还没有你们吵吵的份儿!你们缺什么了?荣华富贵,你们样样有了,还嚷嚷什么!你们说‘不该有仨亲的、俩后的’,我倒问你们:宫里的事,怎么就不许有仨亲的、俩后的?

你们倒说给我听听!”

面对太王太后的进逼,众公子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一句话。

见此情景,太王太后又道:“退下吧——今后你们再也不要说这些傻话,干这些傻事……”

众公子怏怏退去。

事情过去两日,诸公子又到了华阳宫。太王太后以为这些人依然不忘泾阳太后为儿子讨封的事,起初不打算放他们进来,后来一想,不给这些人把事理讲明白,他们总不会罢休,便放大家进了宫。

谁知,诸公子这次进宫是要讲别的事,而且,其中一人刚刚开口,就把太王太后吓得魂不附体。

话是诸公子中名叫赢子推讲出口的,这赢子推是公子柱的一个侄子,是赢政的一个堂叔。他道:“太王太后,我等听说了一件事,前来启奏:大王他并不是我们赢家……”

听到这里,太王太后敏感地意识到,这赢子推讲的事非同一般,连忙止住赢子推:“住嘴!”

随后,太王太后把宫女和太监都支了出去,宫中光剩下了太监头头华典。

这时,太王太后向赢子准道:“你要讲什么?”

赢子推道:“我等听说,大王他并不是我们赢家根……”

果然是大事!

太王太后听后脑筋在急剧地转动着,她嘴里道:“狗胆!这等大事是能张嘴就讲的?”

赢子推道:“这是真的……”

其他人一齐道:“是真的……”

太王太后发怒了:“什么真的?”

众公子并不示弱,齐道:“他是一个野种……”

太王太后大发雷霆:“放肆!”

众人一时不敢讲话了,可过了片刻,赢子推又道:“太王太后,容我们把话说完。我们来找太王太后,是由于太王太后是我赢家主事的正宗。我们不是不知道,我们这样做风险该有多么大!我们全然是为了赢家的社稷……”

太王太后不想听下去,道:“道听途说,也是你们可以干的事?”

赢子推又道:“太王太后,庄襄王纳太后八个月生赢政……”

太王太后盯住赢子推:“就凭这?”

赢子推道:“这还不够吗?”

太王太后向一公子:“赢造,你可知道,你娘怀你是几个月?”

赢造:“听说是九个月……”

太王太后道:“结了!你九个月就爬了出来,兴你娘早产,不兴人家的孩子早生?我告诉过你们,老实呆着。宫里的事总是昨儿一阵风,今儿又一阵雨。你们哪,不要听见个风就是雨。一不要道听途说,管住自己的那张嘴。二要安分,有吃有喝,不要终日胡思乱想。回去吧——我饶过你们,你们不会不清楚,可以治你们怎样的罪过!可话讲明白,只限这一次!”

众公子离开了。

太王太后觉得,自己惊出了一身汗来。她陷入了深思。她不清楚这股风在外面吹得多大了。她把华典叫到了身边。

“这股风在外面已经吹了很久了吗?”太王太后问华典。

华典回道:“臣并没有听说宫中有人议论这事。”

太王太后道:“这还好……你留心些,这样的事不能在宫中盛传。还要特别留心不要传到大王耳朵里去——这次这些人来的事,也不要传到大王的耳朵里去。这些人讲了什么,不要跟宫中任何人透漏。”

华典一一记下。

随后,太王太后又吩咐华典,近日多跟各宫的太监接触接触,了解有关这事的动向。

华典答应照办。

三十理乱

赵高没有把泾阳太后找他的事告诉给秦王。但是,泾阳太后为儿子讨封的事,秦王一直没有放下。逐客的事已经办砸了,这件事不能再办砸。次日,秦王召李斯进了宫,专门就此听取李斯的见解。

秦王对李斯道:“泾阳太后为寡人的两个弟弟讨封,寡人问近臣,皆谏寡人师古,日:事不师古而长久者,非所闻也。卿意如何?”

李斯奏道:“臣不敢苟同于一味师古。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它们各自按各自的办法,还不都治理得好好的?怎么就说事不师古而不能长久呢?周朝八百年了,还不叫长久?倒是有一条周朝没能处理得当,才弄到今儿这种可怜境地。臣说的这条就是分封。

现天下散乱,莫能相一,原因正是诸侯并立、王权旁落。如果依然照旧,分封诸公子,走周朝的老路,便是再度立国——再度立国,便是再度树兵,那天下永无宁日了。”

李斯说着,秦王不住地点头。实际上,秦王内心也是这样想的。

李斯讲完,秦王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最后判定,对这件事的考虑没有错。

现在的秦王,是凡事必以韩非为师了,他想起了韩非《/\奸》中的话:

“一栖两雄,其斗顿顿。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执政,子无适从。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宗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当与之离。

掘其根本,木乃不神。填其洵渊,毋使水清。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秦王决心已下,对于两个兄弟封爵赐地之事,一定不允。

正在想着,泾阳太后带着她的两个孩子进了宫。李斯见过太后便退了出去。

秦王给泾阳太后见了礼,并把两个弟弟拉到身边,问了些情况。太后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把讨封的事讲了出来。

秦王已经有所准备,听泾阳太后讲完后便道:“这事儿臣已经听人讲过了,本想过去向太后讲明的,只是这些日子忙些,难以抽出身来。儿臣想过了,先王时节,秦国曾给子弟和功臣以封邑。现有的不必改变了,但新的儿臣决定不再分封。两个弟弟,是孩儿的亲兄弟,今后,有儿臣吃的,就有两个弟弟吃的,有儿臣住的,就有两个弟弟住的——分封的事不再提了。这要太后谅解……”

泾阳夫人顾不了许多,见秦王对自己的要求一口回绝,便有了气。只是,她毕竟意识到自己是在宫里,赢政虽算是自己拉扯大的,但现在是王了,因此不可造次,便压了怒气,转而问道:“:赶王说先王时节那样,现在要改,为了什么呢?又为什么章程一定要从你的两个弟弟身上改起呢?”

秦王看出太后的怒气,便赔笑道:“儿臣惹太后生气了……改的道理儿臣刚刚跟离开的李斯谈论过,无非是为了秦国的江山社稷……”

泾阳太后打断了秦王,道:“这样说,要封了你的这两位弟弟,江山社稷就难保了?”

秦王忙道:“自然不是……”

泾阳太后道:“既然不是,那就封得!”

秦王觉得自己很难把道理跟太后讲清楚。是啊,他和李斯能够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说“现天下散乱,莫能相一,原因正是诸侯并立、王权旁落。如果依然照旧,分封诸公子,走周朝的老路,便是再度立国——再度立国,便是再度树兵,那天下永无宁日了”,但这话跟太后讲出来,太后就一定要问:“难道封了你的两个弟弟,他们就会犯上作乱,弄得天下不宁吗?”如果你说不是,那太后接下来的话还是:“既然不是,那就封得!”

秦王做了难,只得推脱道:“太后请回去,改日再到宫里去说明……”

最后。太后撂下一句:“哪里来的野种,挑唆大王胡思邪想,保社稷……呸!连亲情都不要了……”

泾阳太后走了。

秦王想到,这依然给太后留下了幻想,但也只好如此了。

太后有没有幻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