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49

第49章 思考

对自己能够讲出“这事容寡人再想一想”那句话,赢政本人也吃了一惊。

赢政已经感觉到,不知道为什么,近来,他的内心总有一种无名的冲动。往日,对世间诸事,他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意与否,一言不发。如今,他的内心中泛起了一种表达自己意愿的要求。他在努力地控制着,想维持原有的品格。这是因为他想到,什么事都放在心里是最保险的。

对郑国渠的事,对处理郑国的事,廷上有两种见解,最后,相国的见解成为定论。这类事往日都是如此的。这中间,有一种现象让赢政心中感到十分不快,那就是有些人并不考虑见解本身是对是错,而是一味地附和相国,说白了,就是趋炎附势。另外,在赢政看来,有的人,分明是有不同的见解,由于惧怕相国的权势,也不敢坚持己见,最后屈从。赢政认为,这次,廷上王龅的表现就是如此。赢政分析,对郑国渠的事,对处理郑国的事,王龅本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但一见自己的见解与相国有悖,便立即放弃己见,顺从了相国。赢政认为,王龅之所以如此,是被相国整怕了。

想到这里,赢政记起了他听说过的白起被应侯范睢整死的故事。白起是秦国的一名宿将,战功显赫,长平一战就是他率领秦军打胜的。但他与应侯不睦。而白起又不惧怕应侯的权势,顽强地表达自己与应侯不同的见解。结果,应侯靠了秦王的信任,借自己相国的权势,处处为难白起,最后借故把白起杀掉了。赢政认为,王龅汲取了白起死于应侯之手的教训,不敢不听任相国了。王龅等人的表现引起了赢政的厌恶,但当场他又不便就此讲什么,就在这样的心态下,他讲出了那句话,赢政的用意,无非是表示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做出个样子来让那些人看一看,这是一。

另外,对如何处理郑国的事,他确实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在相国讲了“让他继续主持”的话之后,他便冒出了那句震动着大殿的话。

现在,他在宫中走来走去,思考着。他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而一旦理清了思路,他自己便对自己的行动感到吃惊了。他认为,还是那股冲动,那股无名的冲动使他有了这样的行动。按照赢政的秉性,想到这里,他会后悔不迭,并且会不断地谴责自己:为什么如此急于表露呢?为什么不把那句话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事情任相国去处理呢?但是,如今,赢政没有这样。接下来他思考的是自己那句话显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义,思考的是下一步自己当如何行动。

就在这时,泾阳宫一太监过来问:“泾阳太后问:大王是不是闲着?”

秦王的思索被打乱了,他稍稍停了一下,对那太监道:“回去禀奏,我有要事处理,改日过去请安……”

那太监走了,秦王问赵高:“泾阳太后会有什么事?可听到了什么?”

赵高回道:“听说泾阳太后找了相国,为两位公子讨封……”

秦王问:“相国讲了什么?”

赵高回道:“相国倒说这要奏报大王……”

秦王听后叹息道:“无尺寸之功——三弟还离不开奶呢,就要求封赏!这都是三皇五帝留下来的好玩意儿!”

赵高道:“大王,这可是件难弄的事——答应吧,就像大王讲的,一个吃奶的孩子,就封成了这侯那侯,什么事!不答应吧,泾阳太后可就要恼了……”

秦王想了想,问赵高:“如果相国奏报,这事当如何定夺?”

赵高回道:“依臣看,相国一时不会把这事弄到大王这里来的——说奏报,搪塞罢了。”

秦王点了点头,随后问赵高:“郑国这事怎么处理为好?”

赵高回道:“依臣看,还是依照相国说的办为好……”

“不!”秦王的回答斩钉截铁,让赵高着实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