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60

第60章 胆略过人的斗士麦克阿瑟(1)

———险中求胜的仁川登陆战役

〔人物剖析〕

作为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叱咤风云人物———远东盟军统帅,他胆略过人、统领有方、意志坚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战绩和荣耀。然而,他个性的另一面,是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爱慕虚荣,使他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刚愎自用,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军事生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曾评价他称:“他是美国的一位非凡人物,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就像一则传奇故事一样,包含着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他就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将门之家。他的祖父移民美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陆军军官,在美国内战中获得过荣誉奖章,并在美西战争中担任入侵菲律宾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少年时代就为父亲在内战中的英勇行为而自豪。为了无愧于先父,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表现得出人头地,同别人争个山高水低。

麦克阿瑟从小就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和维护荣誉的责任感。他13岁时进入得克萨斯军校,经过4年的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1899年6月,他又进入西点军校学习,时年19岁。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麦克阿瑟就表现出了领导才能。他比同期的同学老练成熟、格外用功,被人称为“军校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学员”。1903年,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随后不久,麦克阿瑟被派往菲律宾,给当时任美国驻菲律宾军事长官的父亲当随从参谋。他们先后巡视了香港、新加坡、仰光、加尔各答、孟买、越南、上海等地,麦克阿瑟获得了青年军官不可多得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1912年,麦克阿瑟被调到华盛顿陆军部,开始了漫长而稳健地向军界顶峰攀登的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对德国宣战。麦克阿瑟很快便担任了第42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军衔。该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故该师亦称“彩虹师”。1918年2月,该师编入潘兴率领的美国远征军,开赴法国洛林南部参加世界大战。第42师在前线战斗了约4个月,因战功赫赫成为英勇善战的部队。麦克阿瑟虽身为该师参谋长,但他不断地深入前线,身先士卒,不避艰险,率领和激励士兵勇敢作战。他是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受勋最多的军官之一,共获得2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1枚服务优异勋章、7枚银星勋章、2枚紫心勋章以及数枚法国授予的勋章。他还是法国“尽人皆知的美国军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年,他被委任为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作为自由主义改良派,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的3年任职中,针对课程陈旧、学员知识面狭窄等问题,作了一番整顿改革,使西点军校跨进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开始了现代化的军事教育。麦克阿瑟因此被人们誉为“西点军校之父”。

1922年6月,麦克阿瑟调离西点军校,再次前往菲律宾执行海外任务。1925年1月,他被提升为陆军少将,成为陆军中最年轻的将军。1928年夏天,麦克阿瑟出任美国驻菲部队总司令。1930年11月21日,麦克阿瑟宣誓就任陆军参谋长。50岁的他成了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

1937年11月,麦克阿瑟一度辞去军职,退出美国陆军现役,担任菲律宾总统的军事顾问。没有想到,他要在这里和日本人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1941年12月21日,珍珠港事件后仅仅两个星期,日本人就大举进犯菲律宾。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麦克阿瑟不得不从菲律宾撤退到澳大利亚,并组建西南太平洋战区。

1943年1月,麦克阿瑟提出了西南太平洋战区在新的一年作战中的新式战术———“蛙跳战术”,即使用最主要的兵力占领敌人防守力量薄弱,适合建造飞机场和发展基地的地区,避开日军坚固据点,切断日军的补给线,使日军孤立无援。而美军可以大胆向前推进,扫清通向菲律宾的道路。他大胆地运用“蛙跳战术”,于1943年6月30日发起了强大的“车轮”战役。经过9个月大战,美军完成了对驻守在拉包尔的10万日军的围困。1944年9月21日,麦克阿瑟签发了收复菲律宾的第一仗———进攻莱特岛的作战计划。10月20日,美军收复莱特岛。紧接着,麦克阿瑟乘胜追击,到1945年7月,菲律宾全境收复。战后,作为太平洋盟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成了日本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为战后日本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二战中赢得无数赞誉和荣耀的麦克阿瑟,没想到朝鲜战争会成为自己军事生涯中最灰暗的时期,这位功勋烁烁的将军最后只得黯然伤神地引退。正是在朝鲜的仁川登陆,让他攀上了军旅生涯的顶峰,然后就急转直下。

仁川登陆战役

发生时间:1950年9月10日~ 9月13日

交战双方:联合国军与朝鲜人民军

交战地点:朝鲜仁川

交战原因:联合国军计划解除人民军对釜山的包围,切断人民军后方补给线,围歼人民军主力,进而挽回败局并占领全朝鲜,决定在朝鲜半岛中部西海岸仁川地区实施登陆战役。

战例点评:朝鲜人民军后方空虚,抗登陆防御薄弱;“联合国军”占有绝对优势,掌握制海、制空权,且选择潮差大、航道窄、地形不利的地区登陆,并广泛实施佯动,达成战役突然性。

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的想法始于他5月29日的汉江之行。当时朝鲜人民军已攻克汉城,进抵汉江北岸。麦克阿瑟站在南岸的一座小山上,联想起他曾在莱特岛实施的奥尔莫克登陆,“脑子里描绘着能够对付现在绝望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国陆军,实现转败为胜的唯一战略行动乃是实施仁川登陆”。回到东京后,他便命令参谋长和作战部长研究制定实施这一设想的方案,并取名为“蓝心计划”,准备由第1骑兵师于7月22日前后实施。但由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第24师无法阻止朝鲜人民军南下之势,华盛顿方面又拒绝给予大量增援,从而使麦克阿瑟不得不于7月10日取消“蓝心计划”,派第1骑兵师去阻止人民军南进。此后,麦克阿瑟又考虑促使华盛顿批准暂编第1陆战旅和第2师实施仁川登陆,时间定在9月中旬,代号为“铬铁计划”。上述增援部队将先在日本的神户上陆,做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

7月23日,麦克阿瑟第一次向华盛顿报告了其登陆作战的设想:“计划在9月中旬进行的作战,是在敌军战线后方的两栖登陆战,由一个包括两个师兵力的军担任,目的在于与第8集团军在南面的反攻相配合,包围和摧毁敌军。”至于具体计划及登陆地点,他没有说。他不愿向参谋长联席会议透露计划详情,怕他们知道得太多而使该计划被否决。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不久前就曾公开宣称,两栖登陆作战方式已经过时,再也不会出现这类行动的成功例子了。然而,朝鲜战场的形势再次迫使麦克阿瑟改变他的计划。7月下旬,美、韩军队仍阻挡不住人民军的推进,开始向洛东江一线溃退,大有被赶下朝鲜海峡之势。而仁川登陆的前提是确保釜山这块反攻基地,即只有保住釜山,在其正面牵制住人民军主力,才有可能考虑仁川登陆。因此,麦克阿瑟为增强釜山的防御,不得不紧急命令正在海上航行,准备用于仁川登陆的部队“直航釜山”,增援第8集团军。这样,麦克阿瑟为实现他的“汉江之梦”,不得不再次要求增援,以重新组织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