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49

第49章 沙漠之狐隆美尔

———走向胜利顶点的图卜鲁格战役

〔人物剖析〕

一位被敌人神化、着迷,被敌人视为解释失利的理由,或者作为失败辩护借口的将军;一位为己方军队所崇拜,被自己国家视为英雄的神秘而传奇的人物;一位指挥出奇善变、行动诡异迅速,有着“沙漠之狐”之称的将领,他就是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海登海姆市一位中学老师的家庭。青年时的隆美尔个头不高、体格瘦弱,但爱好体育。少年时期的他,并没有立志从军、建功立业的雄伟抱负,而是渴望长大成为一名工程技师。1906年14岁时,他曾和一位朋友成功地制作了一架能够飞起来的盒式滑翔机。多年后,隆美尔还为此得意夸耀!在父亲的鼓励下,18岁的隆美尔到德军第124步兵团服役。不久,赴但泽候补军官学校学习。毕业时,军校校长给予了这样的评语:射击、操练“相当出色”,体操、击剑、骑马“可以胜任”,“身材中等、瘦弱,体质相当糟糕,而且很虚弱”,但是,“性格倔强,自觉,友善,智力过人,有高度的责任感”,结论是“军官候补生隆美尔是一个能干的军人”。

军校校长的话应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隆美尔历任排长、副官、连长和先遣队长,转战法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战场;曾三次负伤,不下火线;分别获得二级、一级铁十字勋章和最高勋章。1917年,在卡波雷托战役中,率部奇袭马塔尤尔山,强渡皮亚韦河,俘意军数千人。1920年后任连长多年。1929年调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1933年任步兵营长。1936年调波茨坦军校任教,授课之余以自己的亲身作战实践写出了日后多次再版的《步兵攻击》一书。翌年任陆军驻希特勒青年团联络官。1938年,在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任维也纳新城军校校长。翌年出任元首大本营卫队长、随从营营长,得到希特勒的关注,从此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1939年9月,德军继续武力扩张,将侵略矛头首先对准波兰。当德军以“闪击战”攻克波兰首都华沙时,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看到德军“闪击战”威力的隆美尔,这时已身为少将,他向希特勒请求赴作战部队并希望指挥一个装甲师;但是,隆美尔并没有装甲部队的任职经历。在希特勒的干预下,隆美尔终于如愿以偿地于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1940年5月10日凌晨,希特勒发动蓄谋已久的侵法战争。作为德军第4军团的先头装甲部队,隆美尔率第7装甲师从比利时边境实施突破,径直杀向法国。他乘坐的指挥坦克,总是无所畏惧地冲在装甲师的最前面实施指挥,几次身陷敌阵而又化险为夷。他作战灵活应变,采取全速推进和大纵深、连续突击行动,不断出乎法军和英军的意料。他所率领的装甲第7师,被对手称之为“魔鬼之师”。6月12日,隆美尔率部抵达英吉利海峡,并攻克法国港口城市圣瓦勒雷,俘虏包括法军第9军军长在内的12名英、法将领。当一位法国军人得知又是第7装甲师时,不禁惊叫:“天哪!又是魔鬼之师!最先在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然后在索姆,现在又到了这里。它一再地切断我们的进军路线。我们可是把你们叫做魔鬼之师呐!”

1941年2月,隆美尔任非洲军司令后,立即对攻入利比亚的英军第8集团军发起反击,迅速扭转被动局面。1942年6月,他指挥德意联军攻克图卜鲁格,将英军逐至埃及境内,其狡诈多变、令人摸不清头脑的指挥,使他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称,并晋升为元帅。同年11月因兵力有限和补给不足,在阿拉曼战役中被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击败,退守突尼斯。1943年2月,在卡塞林山口重创美军。3月返回德国休养。7月出任B集团军群司令。墨索里尼垮台后,他率部进驻意大利北部。9月意大利向盟军投降后,解除防区内的意军武装。11月调任西线岸防工事监察长。1944年1月任新建的B集团军群司令,驻守荷兰至法国卢瓦尔河以北地区。6月在诺曼底指挥所部抗击盟军登陆。7月17日被盟军飞机炸伤。曾数次要求希特勒与西方盟国媾和,遭拒绝。10月在家养伤期间,因涉嫌参与“7·20”暗杀希特勒事件,被迫自杀。

隆美尔历经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久经战火考验,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治军严厉,身先士卒;善于机断行事,出奇制胜。他欣赏实干家,注重实战经验。他瞧不上总参谋部军官的教条,尽管克劳塞维茨的理论是总参谋部军官们的军事信条,隆美尔却敢于挑战。在军校任教时,当学员引证克劳塞维茨的讲话时,隆美尔会怒气冲冲地回敬:“别理会克劳塞维茨怎么想,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

在入侵法国的战役中,隆美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使总参谋部感到震惊。他对曾是军校教官的朋友坦言:“在这场战争中,指挥官的位置就在前线!我不相信那种椅子上的战略,让我们把它留给总参谋部的那些先生们吧!”在入侵法国的作战指挥中,隆美尔充分表现出其勇敢、狡诈、灵活的个性和指挥风格。他率部戏剧性地突破法军马其诺防线即是一个典型例子。

当时,法军在强大的地堡防线之前的森林中又构筑了前沿阵地,可谓壁垒森严。隆美尔却反常地命令炮手、电报员、装弹手和指挥官一律坐在坦克外,摇动白旗,不许放一枪,快速通过森林。位于森林前沿阵地的法军一时被弄得莫明其妙,竟然没有向敌人开枪,让隆美尔的部队在自己面前大摇大摆地通过前沿阵地。坦克部队通过森林后,隆美尔立刻指挥后卫营防护身后法军可能的进攻,同时指挥坦克、工兵发射烟幕弹,掩护喷火兵摧毁最近的地堡,打开突破口,坦克编队向前方、向两翼,边开火,边突击前进,顺利突破了被法军吹嘘为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

隆美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的非凡战绩,更使他以“沙漠之狐”的绰号闻名于世。而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胜利顶点即是攻克利比亚北部重要港口城市图卜鲁格之战。

图卜鲁格战役

发生时间:1942年5月~ %6月

交战双方:德意联军与英军

交战地点:利比亚北部重要港口城市图卜鲁格

交战原因:图卜鲁格是北非港口战略要地,夺取图卜鲁格,对掌握北非战局主动权、控制北非具有重大意义,双方为此展开争夺战。

战例点评:德军战术灵活,行动迅速,善用骗术,攻敌不备,先机制敌,反败为胜。

北非战局,是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为争夺北非和地中海控制权而采取的军事行动。作战行动集中在北非沿海地区,主要围绕交通运输线展开。作战样式主要为沙漠地装甲坦克战,战线变化迅速。1940年6月,法国战败已成定局。意大利即向英法宣战,企图在北非驱逐英法势力,建立自己的“地中海帝国”。开始时意军进展顺利,攻进埃及,占领西迪拜拉尼,后因后勤补给困难而停止前进。之后,1940年12月初,英军调集大批摩托化部队,从意军侧后发起反击,11日收复西迪拜拉尼。1941年1月22日,图卜鲁格意军投降,英军乘胜追击,2月6日占领班加西。意军退守利比亚西北部的另一重要港口城市的黎波里。鉴于意军在希腊的受挫和北非战局面临崩溃的危险,墨索里尼请求希特勒救援。希特勒亲点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团指挥官,前往北非支援作战。

2月14日,隆美尔率德国非洲军团先头部队抵达利比亚的黎波里市。其主力第15装甲师全部到达还要数月。为阻止英军的侦察及其可能的进攻,几天后,隆美尔在第5轻装甲师的坦克团刚抵达时,立即上演了一场欺骗术。他命令部队在军事检阅时做了几百辆逼真的假坦克,以卡车和摩托车环绕其间,而真正的坦克只在街道上环绕了几圈,造成坦克众多、实力庞大的印象后就悄悄驶向预定目标。英军空中侦察报告说发现了中型坦克,隆美尔骗术奏效。实际上,此前英军已把利比亚的精锐部队调往了希腊。当得知德军向非洲增派了部队时,英军想回军则为时已晚。

3月21日,隆美尔不顾希特勒和德军总参谋部守住现有防线,严格控制进攻的指令,乘英军兵力空虚发起进攻。得知隆美尔发动进攻,德军总参谋部及希特勒多次制止其贸然行动,强调不要进攻布雷加港!不要北上攻击班加西!明确隆美尔的任务是巩固阵地并钳制英国军队,“任何必要的有限进攻行动均不得超过小股部队的兵力……”然而,这些指令最终没有阻止住隆美尔前进的脚步。短短十几天时间,他指挥部队推进了上千英里,英军溃不成军,一退再退。至4月8日夜,英军撤退到图卜鲁格,才守住阵脚。而隆美尔也因战线拉长,后勤补给不及,被迫停止攻击。这时,英首相丘吉尔已自伦敦发令:“誓死守住图卜鲁格,决不允许产生撤退的念头。”

图卜鲁格是昔兰尼加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港口。它封锁着32英里长的海岸公路,是通往埃及和尼罗河流域的要道,是隆美尔进攻埃及的必备基地。为尽快攻占图卜鲁格,隆美尔不顾部队连续作战的极度疲劳,在稍事补充后,即仓促向图卜鲁格发动攻击。由于对情况判断错误及对阵地的坚固程度估计不足,部队攻击损失惨重。有鉴于此,隆美尔决定改攻为围,指挥部队绕过图卜鲁格,直扑埃及边境城镇萨卢姆,形成前沿战线,并对图卜鲁格形成包围。

为扭转北非局势,英军加强了驻北非的兵力。双方围绕图卜鲁格展开了包围与反包围的拉锯战。5月至7月之间,英军根据丘吉尔的命令和“战斧”行动计划发起了两次大规模反攻,均告失利。交战中险象环生,德军几次险遭失败的厄运。6月至8月,德军在北非先设立隆美尔装甲兵团,后又升格为非洲装甲兵团,隆美尔成为上将司令。11月18日,英国第8集团军发起代号为“十字军”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一心想要突破图卜鲁格,并未重视英军大部队机动和可能发动进攻的情报。经过激烈交战,德军告败,隆美尔只好定下了撤退至的黎波里的决心。英军于12月7日与图卜鲁格守军胜利会合,但没有全力追击。隆美尔想方设法,竟得以保全大部分实力,完成了上千英里的撤退。

至1941年12月初,德空军连续轰炸马耳他岛的英海、空军基地,取得局部海、空优势,使德意护航船队于12月底抵达北非,德军实力大增,恢复元气。隆美尔决定实施反攻。1月21日,隆美尔一面做出继续撤退的假象,一面突然向立足未稳的英军发起攻击。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这与丘吉尔声称不久英军将进入的黎波里的预言大相径庭。面对议会议员的质问,这位英国首相竟回答:“我无法告诉你们,眼下昔兰尼加西部前线的形势如何。目前与我们作战的对手是十分大胆而又精通战术的人,如果撇开战争的浩劫来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

此后,隆美尔即开始构想攻克图卜鲁格的作战方案。尽管英军在图卜鲁格以西40英里设立了严密的防线,其100万地雷切断了各种通向图卜鲁格的沙漠道路。隆美尔信奉“选择较为大胆的那个决定,常常是最好的决定”,大胆决定:以正面欺骗性进攻作掩护,所有坦克部队连同其后勤补给线都迂回到最南端,对英军实施翼侧包围。5月26日,德军先发制人,发起进攻。德军虽然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但由于对英军装甲主力部队的情报侦察不准确,双方陷入混战。德军一度失去与上级及空军的联系。在隆美尔几次重新组织攻击后,6月13日德军突破了优势英军的防线,18日已牢牢包围了图卜鲁格,21日攻克图卜鲁格,全歼英国守军3.3万余人。战役刚结束,隆美尔就给部队下达了做好进攻埃及准备的命令。22日,隆美尔晋升陆军元帅。随后德军乘胜追击,开罗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