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32

第32章 美军终身海军五星上将金(1)

———战争史上规模宏大的太平洋海战

〔人物剖析〕

欧内斯特·约瑟夫·金,美国著名的高级将领,美军终身海军五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金受命于危难之时,率领美国海军走出珍珠港失败的阴影,驰骋于太平洋、大西洋,从劣势转为优势,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最终战胜了德、日帝国海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欧内斯特·金1878年11月23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格雷恩。他幼年时就显示出过人的聪颖,中学毕业时曾作为在校学生代表致告别词,在格雷思当地颇有名气。此后,欧内斯特·金进入著名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立志献身于海军事业。在校期间,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担任过学员大队的大队长。1901年,他从海军学院毕业后,正式开始其海上生涯。他随舰队驻防过欧洲、亚洲和地中海,直接观察过1904年的日俄战争,对日本海军的作战能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内斯特·金担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梅奥将军的少校参谋,参加了欧洲海战。欧内斯特·金精明能干,工作效率极高,深得梅奥的信任。战争结束时,他已是一名成熟的海军上校。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土兵。”欧内斯特·金的目标就是当海军作战部部长,这是美国海军中的最高职位。他对自己的宏大目标毫不隐瞒,这在美国海军中人人皆知。

在4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欧内斯特·金以坚强的毅力,奋力攀登。他晋升上校时年仅29岁,在当时的美国海军中属出类拔萃者。他熟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航空母舰;他既是优秀的参谋军官,又是优秀的指挥军官;他水上能驶,水下能潜,空中能飞。

太平洋海战

发生时间: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

交战双方:以美军为主的亚太盟军与以日军为首的亚太法西斯力量

交战地点:太平洋海域

交战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远东殖民地,独霸亚洲,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接着,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例点评:大量实施登陆战役和抗登陆战役,其进程和结局取决于是否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航母编队是舰队实施海上战役的突击力量;夺取并扼守岛屿直接取决于能否保持海洋交通线;美军潜艇是破袭日本海上交通线的主要兵器。

1933年,欧内斯特·金就任海军航空局局长,时值美国经济大危机,军费收缩,但由于欧内斯特·金的努力,海军仍保持着发展势头。1938年,欧内斯特·金晋升为中将,受命指挥美国所有的航空母舰。在此期间,他丰富和发展了航空母舰作战战术。在太平洋战争中,这些战术得到了成功的运用。1940年2月,美国重建大西洋舰队,欧内斯特·金被任命为总司令,晋升为上将。不久,他护送罗斯福总统去加拿大纽芬兰的阿金夏湾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会晤。会上,他充当了总统的军事顾问,对总统的咨询有问必答,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华赢得了罗斯福的赏识。

珍珠港事件后不到两周,欧内斯特·金就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此时被委以重任的欧内斯特·金,已是一位63岁的老人了。但他锐气犹存,而且知道怎样使用这种锐气。他为海军在珍珠港犯下的错误感到耻辱,上任伊始便放手大干起来。此后,欧内斯特·金又进入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参谋长联合会议。他指挥着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海军指挥官。他不仅指挥美国海军,决策美国的军事战略,而且参与决策美英两国的全球性战略。

刚就任美国海军总司令时,欧内斯特·金和大多数海军官兵一样,急于对日进攻,以洗刷珍珠港的耻辱,恢复海军的声誉。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迅速在太平洋进行反攻是不可能的,恢复太平洋舰队的元气需要时间。何况,德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已向美国宣战,美国面临着两洋作战的局面。而欧洲战事又进行得难解解分,如果英国和苏联被打败,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因此,美国决定在攻击日本之前先打败德国。对于海军而言,其主要精力要放在大西洋战场,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大西洋的护航和猎潜问题。为此,欧内斯特·金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对付德国潜艇的斗争中。

为了有效地保卫美国近岸的交通运输线,他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努力,重新规划了近海护航体系。按照这个体系,船只的运行与列车编组运行差不多。尽管这一体系包括有几千艘船只和许多条不同的航线,但它的运作却十分简单。这个新的分段护航体系,挽救了美国的近海航运,使其得以从邓尼茨的绞索中挣脱出来。随着战局的发展,新的分段护航体系不断向外延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直到欧洲战争结束前,这个体系也没有多大的变动,这不能不说是欧内斯特·金上将创造的一个奇迹。

在大西洋上取得优势的同时,欧内斯特·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太平洋。当时,山本五十六指挥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继珍珠港一役重创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后,其势头咄咄逼人,不仅掌握了太平洋的制海、制空权,而且其锋芒直指中太平洋广大海区。日本军队的铁蹄也踏入了东南亚的土地,美国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的部队,在菲律宾受到日军的围困,岌岌可危。但当时的形势,不允许欧内斯特·金把有限的兵力平分于欧亚两个方向,他必须服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欧内斯特·金深深懂得,消灭日本海军需要过程、需要时间,他和所有的海军将士一起,把复仇的愿望深深埋在心里,以极大的耐心和周密的准备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在欧内斯特·金的领导和影响下,美国改变了对战列舰的看法,不再把它看成是海战中起决定作用的舰种,而加快了建造航空母舰的速度。没经多长时间,美国海军就组成了庞大的特种混合舰队,驰骋于太平洋上。这种特混舰队的构成是:12艘航空母舰各载一百多架飞机,6艘巨型战列舰,再加上若干新型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对于这种特混舰队航海时的壮观景象,有人作过这样的描述:“……突然,水平线上出现一些小小的黑点,渐渐地,这些黑点不断扩大,绵延数海里,等到它们驶来时,人们似乎觉得半边天空被遮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