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9208100000042

第42章 盗墓风潮第六波:民国近代的盗墓破坏(1)

土匪夜盗万娘坟

一个人,无论他生前的地位如何显赫,如何睿智英明,如何张扬跋扈,都无法预知他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也许他的美名能够流放百世,也许他的恶名传世千年。而无论是美名还是恶名,只要是葬于墓穴之内,就有可能招来盗墓贼的关注,古代帝王之家的陵墓更是特别受盗墓贼们的青睐。本节所说的,是位于位于昌平县城西北7公里处,明宪宗的爱妃万贵妃的陵墓。

万贵妃名叫万贞儿,是明朝著名的妃嫔,四岁从山东诸城被选入宫,尔后充当孙太后(明成化皇帝朱见深祖母)的宫女。成人之后,被皇太子朱见深看中,二人暗中往来,有了男女私情。万贞儿对朱见深的服侍很是贴心,让朱见深儿时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随着朱见深年龄的增长,他竟对这个贴心的宫女产生了感情。于是,在朱见深继位之前,万贞儿就已经成为了太子妃。朱见深18岁即位时,万氏已是35岁的半老徐娘,由于生来娇艳,且驻颜有术,因此一直受到朱见深的宠爱。万氏恃专宠而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就连堂堂皇后也惧其三分。万氏一生喜欢玩鹰,喜欢鹰啄活物的血腥味,为讨其喜欢,皇帝下诏向全国各地摊派征鹰任务,一时万氏的深宫中处处鹰迹。由于万氏侍奉有方,皇帝竟寻找吴皇后的过错而借机将她废掉,立万氏为皇后。后因群臣竭力劝谏未遂。

从35岁为妃到59岁去世,宠冠六宫无人能及。以比皇帝大整整17岁之龄,在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后宫之中受宠一生,可谓离奇。万贵妃能够得到明宪宗一生的宠幸,也应该知足了。她虽然由于群臣的反对没有当上皇后,但她的权力绝对比皇后要大,也要比皇后幸福得多。但她偏偏还不知足,竟然凭着皇上对她的宠爱公然向皇后挑衅。一次,明宪宗的正宫吴皇后跟万贵妃发生了口角。万贵妃在明宪宗面前对吴皇后大肆诽谤。明宪宗对万贵妃的宠爱使他完全相信万贵妃的话,竟不对事情加以调查就把吴皇后打入了冷宫。吴皇后的父亲也因此而受到牵连。从此以后,皇宫内再也没有人敢惹万贵妃了,就连后来的王皇后为了保住后位,都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巴结万贵妃。

明宪宗为什么会纳一个可以做自己长辈的女子为妃?万贵妃以中年妇人之貌,又如何能专宠椒房?这还要从明宪宗坎坷的少年时代说起。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两岁被立为太子,可这时的太子非但没有半分储君的尊荣,反而惶惶不可终日,形同囚犯,因为他的父亲明英宗已在1449年的“土木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他的叔叔景泰皇帝登上皇位。很快,景泰皇帝废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贵为皇子,朱见深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周围人也都对他冷淡、排斥,只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这个明日黄花的废太子,这个人就是自朱见深为太子时就照顾他的宫女万氏,那一年,朱见深两岁,万氏十九岁。万氏对年幼的朱见深不离不弃,同甘共苦、风雨相携走过八年艰难岁月。1457年,明英宗从景泰皇帝手中重新夺回皇位,朱见深的人生才峰回路转,再次被立为太子。

1465年,18岁的朱见深登基为皇帝,并立即封35岁徐娘半老的万氏为妃。不久,万氏生下一个儿子,谁知未及满月就夭折了。此后,万氏再没能生育。一心想成为皇后的万氏丧心病狂,她因此不愿看到后宫中的女子生孩子,便想尽一切办法霸占明宪宗,竟然对怀上龙嗣的其他妃嫔痛下毒手。后宫之中凡是怀孕的妃嫔都莫名流产。后宫听到“怀孕”这个词,人人色变。而朝廷的大臣们看到皇帝即位多年,仍然没有子嗣,以为是皇帝专宠万氏的缘故,纷纷上书劝告皇帝要广施恩泽,博爱后宫,不能专宠一人。宪宗也听取了大臣的意见,但是仍不见有子嗣出生。除了明宪宗之外,所有人都知道是万贵妃所为,但奈何万氏不但宠冠六宫,而且威行朝野,无人敢向明宪宗告发。

一次,宪宗在宫里游玩,见宫女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了。宠冠后宫的万氏听闻这个消息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然而,并非人人都是万氏般的冷血之人。宫女见纪氏生性柔弱,心生恻隐,便谎报说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就是这样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在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曾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就这样朱佑樘一直被偷偷地养到六岁。

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朕老了,竟尚无子嗣!”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有子。”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皇帝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皇帝第一次见到自己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给儿子起名佑樘。当天召集众臣,说出真相。次日,颁诏天下,立朱佑樘为皇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有直接关系。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官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

即使这样,万氏仍不死心。有一次,万氏请太子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太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太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氏听了这句话后十分气恼。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日必加害于我!”此后,她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妃嫔们怀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万贵妃想以此要挟皇帝另立储君,废掉皇太子的地位。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便有了更换太子之意,但是朝中众臣极力反对。而此时泰山一带突然出现地震,占卜者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心中恐惧,于是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

万贵妃虽然做了很多坏事,可是却偏偏十分幸运,死在了明宪宗的前面。成化二十三年,已经59岁的万贵妃一次因小事怒打宫女,哪知因身体肥胖,一口气没喘上来,晕了过去,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

明宪宗真是一位痴情的男子,在位23年,始终如一地专宠万贵妃。万贵妃死后,明宪宗十分伤心,哭得涕泪皆流。他不仅违反祖制为万贵妃辍朝七日,还打破明朝的丧葬制度,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执意把万贵妃葬在了皇帝的陵园内。除殉葬者之外,万贵妃是第一个进入十三陵陵区的妃子。他还为爱妃修建了一座十分奢华的陵墓,并陪葬了无数的稀世珍宝,这就是后世所称的“万娘坟”。

万贵妃死后,明宪宗由于思念万贵妃,忧郁成疾,一病不起,也在这一年去世了,年仅41岁!

在北京昌平的苏山脚下,有一座规模庞大的万娘坟,这就是万贵妃的墓。万娘坟坐北朝南,由地面建筑和封土两部分组成。地面建筑园区进深138米,面阔197米,园内都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享殿。享殿和园墙飞檐翘瓦、雕壁琉璃,煞是富丽堂皇。封土呈覆斗状,直径14米。

万娘坟坐西北朝东南,整体布局为前方后圆。方形院落面宽197.8米,进深138.5米。园内都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享殿。享殿和园墙飞檐翘瓦、雕壁琉璃,煞是富丽堂皇。封土呈覆斗状,直径14米。园寝呈人头状靶形。前寝呈方形,后部两边内收呈半圆形,与东西二井略异。外墙、门楼保存基本完好,东西通长197.8米,南北宽138.5米。门三重,正门一道,上建有门楼,通高5.35米,宽3.23米,进深2.1米。两侧距正门6.15米处各设一掖门,门宽2.77米。前寝南北长138.5米,东西宽106.7米,园墙以大城砖砌成,顶部平砌四层出檐,檐外挂黄琉璃瓦滴水,墙高4米,厚1米。园墙围绕享殿及两庑建有内墙,长71.2米,宽47.58米,墙高2.35米,厚0.75米。前后设门。重门宽16米,进深3.6米(重门可能为三道)。享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柱础石保存完好,两庞基石不存,已垦为农田。第三重门通园寝后半部,门一道,宽2.88米。园寝后部形如二井,宽89米,通长90.8米。距门6.35米处立照壁一座,宽5.1米,厚0.5米,高2.1米。下以绿琉璃砖砌作束腰形座,上部为琉璃砖砌出屋檐,中间以三层方砖嵌心。其后立无字碑一通,高2.2米,宽0.93米,厚0.27米,碑额雕出云凤纹。碑座束腰形,前后两面各雕二凤,中间为一断字云,束腰部分亦雕二凤,两侧各一云凤纹。其后置石供案,长2.23米,宽1.05米,大部分已陷入地内,五供已失。再后为坟堆,残高2.5米,直径约14米。后部园墙高3.5米,厚1米,下部两侧以大城砖垒砌,中间夹石块灰泥,高1至1.35米,上部用山石垒砌,顶部平砌三层砖出檐,脊中间立一横砖,两边填碎砖抹灰泥作成屋脊形。坟园内外墙墙皮均抹一厘米厚的灰泥,再刷以红粉。

明代设官军守卫,有官员管理。清代改为坟户看守后,看坟人及家眷即住在园寝的第一进院落内,经世代繁衍,形成村落。后因院内狭小,清末民初就将民居扩建到园寝院外,形成现在的村落格局。

然而,无论万贵妃生前有多么地受宠,身分地位又是如何的荣耀,可是她一定没有想到死后会落得被人挖坟暴尸的下场。

1923年,当地土匪侯现文领18人对德陵和东井的娘娘坟进行挖掘,由于人少墓大未能成功。事发后,侯现文被抓进监狱,终了一生。1944年秋,长陵园村的程老六拉起百余人的队伍,自称程六爷,占山为王。他重走当年侯现文的老路,在一天深夜,将队伍偷偷拉到万贵妃墓前,开始分头挖掘。经过三个昼夜的刨、挖、凿、炸,终于将墓顶打透,万贵妃的随葬品被抢劫一空。程老六找来6匹马,将金银器物连夜驮到长陵园村进行分赃。当兵的每人分到1两黄金、20颗宝珠,当官的每人分一金罐或相当于一金罐的器物,程老六自然将贵重的宝物独吞。

盗墓后的第二天,程老六便举行大婚。所用车辆浩浩荡荡,宰杀猪羊无数,其威风与排场为当地百姓所罕见。筵席之上,程老六媳妇头戴从墓中盗出的金顶凤冠,趾高气扬,俨然万贵妃再世,一派皇后气派。

可惜好景不长。半年之后,程老六和国民党警备部队发生冲突直至混战,被乱枪打死在附近工部厂村的河套里,其妻妾家产俱被国民党警备部队瓜分一空。乱世逆子,终遭天报应。

斗鸡台古墓遭掘

罪恶的盗墓活动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愈演愈烈。这种盗墓活动跨越了几千年,延续到了近代。

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世道非常混乱。民国的建立并没有使全国太平下来,百姓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内的各个政治势力集团反而以靠自己的地盘与实力相互倾轧,战乱频仍,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当时,就连活人的安全都在时时受着饥饿、寒冷、瘟疫、战争的为害而不能自保,谁还能顾及到那些在陵墓中的死人的安危。这些各自称霸一方的军阀势力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领导。国民政府无力支付这些军队的军饷,自然也无法约束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任何一个军阀要想扩大实力、称雄一方,就只能靠自己。筹集军饷更成为军阀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那时,大小军阀为了筹集军饷,扩充实力,并使自己发财致富可谓费尽了脑筋,真是挖空心思,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其敛财之道,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他们所想的这些办法中,最为省心、省时、省力的一个就是盗墓了。毕竟打死人的主意要比直接从活人身上搜刮容易得多。况且,当时社会经济因战乱遭到严重破坏,从活人身上确实也捞不到什么油水了。这一时期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斗鸡台盗宝案。

陕西宝鸡,在唐代以前叫陈仓,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周、秦文化的摇篮。古陈仓即今日之斗鸡台地区,在宝鸡市东约7公里处,北依渭北平原,南临渭河,历史上称为“陈仓北阪城”。秦文公为了祭祀天帝活动建立的陈宝夫人祠(俗称娘娘庙)就在这块台地上,所以又叫祀鸡台。

古陈仓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不仅是周代的重要城邑,而且是秦立国初年的都城,因此,地下埋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极其丰富灿烂的珍宝,是埋藏文物的一个重要地区。就在这个地区内,有个名叫戴家湾的自然小村,村北有一条上起贾村塬、南迄渭河,深十多丈、长七八里的戴家沟。当地人常常看到,每逢大雨、大水冲刷之后,便有很多古代文物暴露于土崖边,其中不乏上等佳品。人们虽不识其朝代、名称,但都知道那是价值的古董宝贝,因而便称之为“宝”。斗鸡台戴家湾地区的确有宝。这是由其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所决定的。据《史记》记载,秦国的秦文公、秦宪公的墓葬就在此地。早在清代末年,这里就出土过重要的青铜文物。

20世纪20年代末,陕西宝鸡地区流传着一首民谣:“党拐子,土皇上,派出土匪活阎王;活阎王指挥穷人把宝挖,抬脚动手把人杀。斗鸡挖宝八个月,真把百姓害了个扎!”

“党拐子”就是斗鸡台盗宝案的主谋者和指使人党玉琨。党玉琨是陕西富平人,又名党毓坤。因走路时一只腿跛,故被当地人称为“党拐子”。他从幼年时起便不学无术,厌读诗书,也不愿从事家务和生产劳动,整天和一帮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四处游荡,曾在西安、北京等大城市的古董商店里当过学徒,见过不少文物,并经过一些古董商的点拨,久而久之便成为此中行家,尤其善于识别铜器。他为人狡黠奸诈、刁钻善变,尤其喜欢聚众赌博。党玉琨生性顽劣,动不动就与人争斗,杀人越货对他来说简直成了家常便饭。他的那条跛腿,就是在与人争勇斗狠时被对手打伤,从而留下病根的。

后来,党玉琨发现军阀们都有着强大的权利和经济实力,便决定从戎。最初,他投靠的是盘踞在陕西凤翔一带的地方军阀、靖国军首领郭坚。党玉琨从一个小兵做起,因他十分精于钻营之道,懂得怎样投上司的喜好,所以较受郭坚的赏识,很快升任了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但好景不长,1921年8月,冯玉祥整肃陕西军阀,郭坚因不服管束而被西北军打死,郭的部下李寺被冯玉祥委任为该军头领,带兵驻守凤翔。

党玉琨顿时失去靠山,只得率一部分残兵败将逃到陕西醴泉县驻扎。不久,李寺奉命东调,留守凤翔的地方军队之间互相勾心斗角,四分五裂。党玉琨便乘虚而入,于1926年2月率部再度回转凤翔。为了壮大声势、显示威风,他就自封为“师长”,号称“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