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9206200000005

第5章 孙子兵法(4)

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泻,以致能漂移动石头,这就是“势”。雄鹰迅飞搏击,以致能捕杀鸟兽,这就是“节”。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进攻时态势险峻,冲锋时节奏急促。险峻的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急促的节奏就象击发弩机。

旌旗纷纷,人马纭纭,要在混乱状态中作战而不致于指挥混乱;浑浑沌沌,迷迷蒙蒙,在复杂形势下布降而不会失败。示敌混乱,是因为有严整的组织;示敌怯懦,是因为有勇敢的素质;示敌弱小,是因为有强大的兵力。严整、混乱,这是组织编制的问题;勇敢、怯懦,这是态势好坏的问题;强大、弱小,这是实力大小的问题。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就会用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就会过来夺取。用小利调动敌人,用重兵伺机击败敌人。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去造成有利的态势,而不去苛求部属,因此要选择适当的将帅去造成有利的态势。善于造成有利态势的将帅,他指挥部队作战,就象滚动木头、石头一样。木头、石头的特点是,放在平坦的地方就会静止,放在陡险的地方就会滚动;方的静止不动,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象转动圆石从八百丈的高山上滚下来一样,这就是所说的“势”。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①战地而待敌者佚②,后处战地而趋战③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④。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⑤趁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⑥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⑦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⑧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⑨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⑩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已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改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注释】

①处:占据。

②佚(ki逸):安闲、从容。

③趋战:仓促应战。趋:疾行、奔赴。

④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致:招致、引来。

⑤出其所不趋:所出击的是敌人无法援救到的地方。

⑥攻其所必救:攻击敌人必定会救援的要害之处。

⑦画地而守:据地而守,比喻防守容易。画:界限,指画出界限。

⑧乖其所之:改变敌人的去向,将其引向他处。乖:违、相反、背离。

⑨形人而我无形:诱使敌人暴露真相而自己却不露痕迹。形:显露;形人:使敌现形。

⑩约:少。

度(duo夺):推测、推断。

奚(xi希):何。

策:策度、筹算。此处是根据情况分析判断的意思。

作:动作。此处是挑动的意思。

形:示形。此处指以伪装的形态示敌。

角:量、较量。此处指对敌人进行试探性较量。

错:通“措”,放置。

形:形态。此处指作战的方式方法。

应形于无穷:适应客观情况,变化无穷无尽。

兵形:用兵的规律。形:方式方法,此处有规律的意思。

神:神奇、神妙。此处是用兵如神的意思。

五行无常胜: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古代认为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并认为它们相生相克,其结果没有哪一个能固定独胜。孙子以此比喻用兵之策的奇妙莫测。

月有死生,月有盈有亏,有明有暗。

【译文】

孙子说:凡先到达战场迎战敌人的就安逸从容,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容易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至于被敌人调动。

能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进入我防区范围的,是制造困难阻止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息得很好,能够使它疲劳;敌人粮食充足,能够使它饥饿;敌人驻扎安稳,能够使它出击。出兵指向敌人无法援救的地方,行动于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会疲劳,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阻碍的地区。进攻而必然得手,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防守的地方;防御而必然能稳固,因为扼守的正是敌人不易攻克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去防守;善于防御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去进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痕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到一点声息。所以能成为敌人的主宰。前进而使敌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冲向敌人空虚的地方;后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军要打,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脱离阵地与我作战,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打,虽然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作战,是因为我诱使敌人改变了预定的进攻方向。

所以,使敌情暴露而我方情况不露痕迹,我军的兵力就能够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则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是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这样就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那么,我军与之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我军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知道,那么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所要防备的地方多,那么我军与之作战的敌人就少了。所以,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无处不防备,就无处的兵力不薄弱。兵力薄弱,是因为处处去防备;兵力充足,是因为迫使敌人处处防备。

所以,能够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就可跋涉千里去同敌人作战。不能预知交战的地点、不能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就左翼不能救右翼,右翼不能救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何况远的数十里、近的数里呢?依我看来,越国的兵力虽多,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又有什么禆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成的。敌军虽多,可以使它无法同我方较量。

所以,分析敌情来了解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挑动敌军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佯动示形以了解敌人地形的有利不利,战斗侦察以了解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因此,伪装到了最好的地步,就会看不出形迹。看不出形迹,那么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到我军的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们的办法。把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得的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其中的奥妙。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方法,但不知道我是怎样用这些方法来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战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而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就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雄厚的实力而去攻击它的弱点。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流向,作战则根据敌人的变化来夺取胜利。战争没有固定的态势,水流没有不变的形态。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夺取胜利的,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没有哪一个能够固定独胜,四季没有哪一个能固定不变,白昼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交和而舍,②莫难于军争③。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④者也。

故军争为⑤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⑥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⑦是故卷甲而趋,⑧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⑨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⑩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匆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匆逆,佯北勿从,锐卒匆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①合军聚众:指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合:聚。

②交合而舍:指两军对峙。交:接、接触;舍:止、住宿、驻扎;和:和门,即军门。

③军争:两军争夺制胜的条件。

④计:方法、手段。

⑤为:有。

⑥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带着所有的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不能按时到达。举:全、皆。

⑦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放下装备辎重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掉。委。丢弃、舍弃。

⑧卷甲而趋:卷起铠甲而急速行军。卷:卷起、收、藏;趋:快走。

⑨蹶(jué决)上将军:前军将领会受挫折。蹶:损折、挫折;上:上军、前军,即先头部队。

⑩委积。物资储备。

豫:通“与”,参与的意思。

沮(jǔ举)泽: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

乡导:熟悉当地情况的带路人。“乡”通“向”;乡导即向导。

立:成立、成功、取胜。

疾:急速。

徐:缓慢。

难知:难以窥测。此处指隐蔽。

权:秤锤。此处借为衡量、权衡利害的意思。

《军政》:古兵书。

一:统一。

夺气:挫伤士气。夺:失、剥夺,此处是挫伤、打击的意思。

夺心。动摇其决心。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指军队初战时,士气锐不可当;经过一段时间,士气逐渐降低;到最后,士气会完全衰落。朝:早晨,指开始;昼:白天,指中期;暮:晚上,指末期。

哗:嘈杂、喧哗,指骚动不安。

邀:迎击、截击、阻截。

陈(zhè阵):阵。

向:指仰攻。

逆:迎击,指正面进攻。

佯北:假装败退。佯:假装;北:败退。

饵兵:诱兵。饵:诱饵、以利相诱的意思。

遏:阻止、阻拦、阻截。

阙(quē缺):通“缺”,缺口的意思。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组织军队、聚集军需物资到同敌人对阵,没有比两军争利更困难的。两军争利最困难的,是要把迂回的道路转变为直路,把困难变转变为有利。所以要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去引诱敌人,这样就能后于敌人出发,却先于敌人到达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所以两军争利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不能按时到达预定的地点;放下装备辎重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卷甲急进,昼夜不停,加速行程强行军,走上百里去争利,三军将领可能被俘,强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这种作法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能够赶到;走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将领会受挫折,这种作法只有半数兵力能够赶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就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够赶到。所以,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不能生存。

所以不了解列国诸侯的战略企图,不能与之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不能得地利。所以用兵打仗要依靠诡诈多变来取得胜利,根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和集中的原则来变化兵力的使用。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要象疾风,行动舒缓时要象森林,攻击时要象烈火,防御时要象山岳,前蔽时象阴天,冲锋时象迅雷。掳掠乡邑,要分兵掠取;扩张领土,要分兵扼守;衡量利害然后决定行动。事先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的就胜利。这就是两军争利的原则。

《军政》说:“因为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设置鼓锋;用动作指挥看不到,所以才设置旌旗。”金鼓旌旗,是统一全军视听的;全军行动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就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能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都是为了适应士卒的视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