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9206200000035

第35章 六韬兵法(13)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陵、广泽、平易之地,吾盟误失,率与敌人相簿③,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人翼④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救。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越我前后:这里指意调逼我前沿,袭我后方。

②关梁:指关隘和桥梁。

③薄:迫近,逼迫的意思。

④翼:意谓包抄。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假如我率师远征,深入敌国境内,与敌两军对峙,敌我各守一方,而敌人既断绝我粮食通道,又袭扰我前后阵地,致使我想打却不能赢,想守却又不能长久,对此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凡是深入敌人领地,必须明察地理形势,务求便利部队行动。还要依托于山林、险阻、水泉、林木之地,并进而巩固阵势;应该谨守关隘和桥梁,并且熟知附近的城镇、陵墓等地形利害。这样的话,我军就能加强防守,而敌人既无法断绝我粮食通道,又无法袭扰我前后阵地。”

武王说:“我三军经过高大山陵、广阔沼泽以及平坦地段时,因为友邻军队失误没到致使我部突然与敌相遇,想打恐怕难以取胜,想守住恐怕守不住。敌人若对我军两侧实施包抄,对我军前后进行骚扰,我三军会大为惊恐,在此情况下,怎么办呢?”

太公说:“凡是率师出征,必得先行派出侦察人员到远方收集情报,这样就可以在距离敌人二百里外,能摸清敌人所处方位。如果地理形势对我军不利,就用战车为垒向前推进,同时部署两支殿后部队尾随军跟进。先头部队和殿后部队间距,远可百里,近可五十里,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总能做到前后夹攻,首尾相顾。这样,我三军就会保有完善的组织和牢固的阵势,肯定不会蒙受重大损失。”

武王说:“这样好啊!”

略地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军①守险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②至而击我,中外③相合,击我表里,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中人④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人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军。车骑远要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⑤。’如此,则天下和服。”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别军:这里指敌方的另一支军队。

②卒:通“猝”,突然的意思。

③中外:这里指城中守军与城外别军。

④中人:指城中之人。

⑤罪在一人:即所有罪恶全在敌君那里。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我军战胜敌国后又深入其境,占领其地,但此时仍有一座重要城镇未攻下,且另有一支敌军守险与我军对抗。我想围攻这座城镇,又怕城外敌军突袭,与城内敌人里应外合,对我军进行前后夹攻,最后导致我军大乱,官兵恐惶。应该如何对付这种局面呢?

太公说:“凡是围攻城镇,必须把车骑部队放到离城很远的地方,进行守卫警戒,阻断敌人城内城外的通路。这样,城内敌人粮食用完,而城外敌人却无法把粮食运输进去,城内军民一旦惊恐,守城将领只有投降。”

武王说:“这么一来城内敌人的粮食确实会用完,城外敌人也无法把粮食运送城内,但如果他们暗中联络,结约盟誓,密谋配合起来突围,乘夜出城作鱼死网破的血战,用车骑锐士横冲直撞,或攻我内,或击我外,致使我士卒迷惑,三军败乱,这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必须把我军分作三部,周密地观察地形,合理地运用兵力。一定要准确弄清城外敌军所在的方位,而对于敌人的大城堡故意留下活路,围三缺一,诱敌生出外逃之心,同时我军更加严阵防范,不能真的让敌人溜掉。被围的敌人必将会处在恐惧之中,不是想逃进深山密林,就是想撤往附近重镇,若他们投靠城外敌军。这时我军的车骑部队就远远地迎头予以阻击,不能让他们漏网。城内敌人误以为其先头部队已成功突围,打通其撤退的道路,其精锐士卒势必会一拥而出,而城内则仅剩下些老弱残兵。这时,我车骑部队就长驱直入,兵临城下,而敌人各路兵马却不敢轻举妄动。这时我军不要急于发动攻势,而只需采取断敌粮道,围困敌城,做好长期坚守下去的准备,日久天长,敌城自会投降。我军入城之后,不能焚烧民众的财物积聚,不能毁坏民众的院落房屋,对于坟地上的树木和社坛上的丛林也不能乱砍,对于降兵降将更不能杀戳,对于被抓获的俘虏不可乱动刑罚。要向城中之人示以大仁大义,要向大家施以大恩大德,要向城中军民郑重宣布:所有罪过全在无道君主。这么一来,普天之下的臣民都会心悦诚服。”

武王说:“你讲得太好了!”

火战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科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①,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即引军而却,按黑地②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陈,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注释】

①蓊(wěng翁上声)秽:这里指杂草丛生、芜秽遍地的样子。

②黑地:焚烧草木后变成黑色的地方。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我率军远征决定,深入敌国领地。假如遇到广阔茂密的草丛在我军的前后左右,而我军已行进数百里,人困马乏,不得已在此宿营休息。而敌人利用天燥风急的有利条件,在上风处突然放起火来,同时在后面埋伏下车骑兵士,致使我三军惊恐而逃。对于这样的局势应该怎么处置?”

太公说:“要对付这样的局面,必须利用云梯、飞楼眺望左右、观察前后。一旦发现敌人放火,就顺着风向在我军前方放火,从而扩大燃烧面积,接着还要在我军后方放起火来。如果敌人前来进攻,我军就顺着风向引兵后撤,占据下风烧出的黑地进行坚守。当敌人到达我军原来驻地的时候,必定会晚上一步,他们在后面看到火焰升腾,必然会回头撤走。我军寻黑地而布阵,用强弩材士掩护两翼,再继续焚烧四周。如此反复进行,敌人就不能加害于我军了。”

武王说:“假如敌人既在我军左右纵火,又在我军前后纵火,以致烟尘覆盖我军,而敌人的大部队却从黑地里忽然向我军发起攻势,这时怎么办才好呢?”

太公说:“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将我军组成四武冲阵,用强弩掩护左右两翼。这种战法,即使我军不能取胜,但也不会失败。”

垒虚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①也。敌人卒②去不远,未定而复返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陈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注释】

①偶人:就是仿制的假人。

②卒:通“猝”,突然。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怎么才能查明敌人营垒的虚实和敌军往来调动的情况呢?”

太公说:“作为杰出的将帅,必须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要登高观望敌人营垒,便于观察敌人动静。通过观望敌人的营垒,就能知道其内部的虚实;通过观察士卒的动态,就能知道其调动的情况。”

武王说:“是如何知道的呢?”

太公说:“假如听不到鼓声,也听不到铎声,假如看到敌人营垒上有很多安闲的飞鸟,空中没有腾腾的烟雾,就能断定敌人在制造假象,只要是在空营中摆了些偶人。假如敌人忽然离开,走不了多远就又匆忙返回,说明敌人由于调动人马过于慌乱。人马调动过于慌乱,前后次序就无法衔接;次序无法衔接,行阵就必然杂乱无章。万一有这种情况出现,我军就应该紧急出兵给予重创,即使以少击多,也会取得胜利。”

卷第五豹韬

林战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人诸侯之地,遇大林,与敌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①,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②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置旌旗,谨敕③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④木疏,以骑为辅,战车居前,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林多险阻,必置冲陈,以备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走⑤。更战更息,各按其部,是谓林战之纪。”

【注释】

①冲陈:指四武冲阵。

②(shǔn吮):盾。

③敕(chì斥):通“饬”,整饬,训诫的意思。

④间(jiàn建):这里指不连接,有空隙。

⑤走:赶跑。

【译文】

武王询问太少说:“我率师出征,深入敌国领地之中,遇到大片森林,与敌人分占林地而对峙。我希望在防御中能够坚固,在进攻中获取胜利,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太公说:“应该把我军分为四武冲阵,按照武器装备选择驻地。要把弓弩布设在外层,把戟盾布设在里层。还要斩除草木,广辟通道,用以便利我军的战场运动。把战旗高高挂起,严厉训诫三军将士,不能让敌人了解我军情况。这些就是林间作战的阵地部署。林间作战的方法,是率领我军矛戟部队进行的,需要分成小股武装。在林木稀疏的地方,要以骑兵为辅,让战车居前,一旦发现有利情况就出击,看不到有利情况就停下。在林多险阻的地方,必须设置四武冲阵,以加强前后防卫。只要我三军将士勇猛作战,就是敌兵众多,也会被我军击垮。我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轮番作战,轮番休息,各自按照所在编组的具体情况进行。就是这些就是林地作战的原则。”

突战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①,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②。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③,必会于晦。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④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⑤,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车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协,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⑥不及走。名曰突战⑦。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系累:这是指捆绑起来,拘禁。

②突兵:指突击部队。

③期日:约定的日子。

④薄:这是指逼近,追近。

⑤突门:向外突出之门。

⑥轻者:这里指步履轻快者。

⑦突战:指突然开战,突击。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敌人如果长驱直入,侵占我土地,抢夺我牛马。大军蜂拥而至,兵临城下。我军士卒必然会大为惊恐,人民遭到拘禁,成为敌军俘虏。在这种情形之下,我希望要守能够坚守,要战就能够战胜,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这样攻来的敌军,叫做突兵。突兵的牛马必然缺乏饲料,突兵的士卒必然缺乏粮食,所以只是疯狂地向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命令我远方的部队选出精锐的士兵,飞奔前来,袭击敌后。要准确地把握约定日期,并且一定选择天色昏暗的时候再来会战。只要我三军将士勇猛作战,即便敌人兵强势众,敌将最终会被我军所虏。”

武王说:“假如敌人分成三股、四股,有的向我进攻而侵占土地,有的驻扎下来而抢劫牛马;假如敌人大军尚未完全到达,而派出强兵逼近我城下,致使我三军恐慌,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