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9206200000025

第25章 六韬兵法(3)

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

——《龙韬·奇兵》

所谓鸟云者,鸟合而云散,变化无穷者也。

——《豹韬·鸟云泽兵》

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

——《犬韬·战车》

………知己知彼…………

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

——《武韬·发启》

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

——《虎韬·临境》

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

——《虎韬·垒虚》

…………有备无患…………

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

——《虎韬·军略》

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

——《虎韬·金鼓》

卷第一文韬

文师

文王将田①。史编②布卜③,曰:“田于渭阳④,将大得焉。非龙非彲⑤,非虎非罴⑥,兆得公侯,天遗⑦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⑧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⑨占,得皋陶⑩,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邪?”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优、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①田:通“畋”,打猎的意思。

②史编:这里指人的名字。“史”原意是古代掌管史籍典册的文官。

③布卜:原意是陈列卜具,在这里指布卜占卦。

④渭阳:指渭水北岸。渭水发源于甘肃,经陕西向东流入黄河。

⑤彲(chī吃):同“螭”,在古代传说中,它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⑥罴(pí皮):指棕熊,马熊。

⑦遗(wèi味):赠送,赐予的意思。

⑧《六韬》文中常用韵语,下不另注。

⑨禹:夏禹,夏王朝的开国帝王。

⑩皋陶(yáo尧):又写作“咎(gao高)繇”,夏禹很赏识他,曾经把他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因为他死得早,没有继位。

太公:姜太公,姓姜,吕氏,字子牙,西周初年为武官太师,也称师尚父。

权:权衡,估量的意思。下文以钓喻政。

恶(wù误)讨厌。

缗(min民):绳,指丝线。

调:原意是调和,这里指适中,中等。

隆:原意是厚重,这里指粗壮。

毕:原意为网捕,这里指完全拥有。

曼曼绵绵:连成一片的样子。

嘿嘿昧昧:模模糊糊的样子。“嘿”同“默”。

敛:收揽。

德:这里指“得”。

文王所言,双关太公与史编两人的话。

【译文】

周文王姬昌准备去打猎。动身前史编为他占了一卜对他说:“卦卜显示,你前往渭水北岸打猎,此次会大有收获。兆像显示,这次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不是棕熊,而是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是上天恩赐给你的军师。由他来辅佐,你的事业将会昌盛起来,一直延及后世三代君王。”

文王说:“卜兆会收到这样神奇的效果吗?”

史编说:“我的太祖史畴,曾为夏禹占卜,结果夏禹得到了皋陶。那一兆和这一兆的卦像非常相接近。”

文王当天没去打猎是斋戒三天,三天后他乘坐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文王终于遇见了太公姜尚,他正坐在茅草上钓鱼。

文王慰劳后问他说:“您喜欢钓鱼吗?”

太公说:“我听说君子喜欢实现自己的抱负,常人都喜欢完成自己的事务。如今我在这里钓鱼,其实是和他们一样,并不是喜欢钓鱼本身。”

文王说:“为什么你说钓鱼和他们一样呢?”

太公说:“钓鱼含有三种权衡:供食给禄要加以估量,诱使效死要加以估量,授官奉事要加以估量。钓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收获,钓鱼的道理是深刻的,足可通过它观察大事情啊。”

文王说:“我愿意听您讲明其中道理。”

太公说:“源远会泉水深;水流才能川流不息;泉中有水,鱼类才能生存:这是一个自然界生物的道理。根深蒂固了,树木才会茂盛;树木茂盛,果实才会结成:这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意相投,才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了,才能成就事业:这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情意表达的一种掩饰;言及深情厚意,体现的是事理的极端状态。现在我在这里说出了肺腑之言而无所忌讳,您一定会厌烦吧?”

文王说:“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够接受正直的规劝,接受时不会厌烦深情的言论,您又何必那样想呢!”

太公说:“钓鱼的丝细微,鱼饵明显了,小鱼就会来吃鱼饵;钓鱼的丝适中,鱼饵味很香,中鱼就会来抢吃;钓丝粗长,鱼饵丰富,大鱼就会跑来吃。鱼吃鱼饵,就会让钓丝牵住;人一吃俸禄,就得绝对服从于君主。所以,用鱼饵取鱼,鱼就能得而杀之;用俸禄取人,人就会全心归于已;凭借一家就能取得一国,一国就能被整个征服;凭借一国可以取得天下,天下就可以被完全拥有。啊!绵绵漫漫似地连结着的,他们的聚集就会离散;昏昏沉沉似地静守着的,他们的光辉一定会更远。微妙啊!圣人的德泽,循循善诱而匠心独运。快乐啊!圣人的智慧,使人们各得其所,又给人们树立起了一个同心同德的核心。”

文王说:“给人们树立起怎么样的同心同德的核心,天下才会完全拥有呢?”

太公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民众共有的天下。能和天下之人共同享受天下福利的人,就能得到天下;个人独霸天下福利的,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变化,地有财富积累,能和人们共同享受它们的人,是仁慈的人啊;仁慈的人在哪里,天下就归向哪里。免除了人们的死亡,排解了人们的困难,拯救了人们的祸患,扶济人们的危急的人,是最崇德的人;崇德的人在哪里,天下就会归向哪里。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人,是最重义的人;重义的人在哪里,天下的人就会奔赴哪里。人们都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好获取而趋于利益。能够造福于天下的人,是最有道的人;有道的人在哪里,天下的人就会归顺哪里。”

文王听后频频拜谢致礼,说:“讲得多好啊!我哪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呢?”于是忙请太公坐上猎车一起回朝,并立他为军师。

盈虚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①,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②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③之王④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⑤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泆⑥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⑦,甍桷椽楹⑧不斫,茅茨遍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⑨粱之饭,藜藿⑩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德,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注释】

①熙熙:纷纭繁杂的意思。

②贤:指德才好;不肖:不贤,就是德才不好。

③帝尧:即古代有名的帝王唐尧,传说中他是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的部落联盟首领。

④王(wàng旺):君临,统治。

⑤锦绣文绮(qǐ起):这里指带有彩色花纹、美丽图案的各种丝织品。

⑥淫泆(yì亿):污秽、放纵的意思。

⑦垩(è噩):就是用白灰涂饰。

⑧甍(méng萌):指屋脊;桷(jué决):即方形的椽子;椽:就是圆形的椽子;楹:指屋前柱子。

⑨粝(lì厉):这里指糙米。

⑩藜(lí犁)藿(huò霍):这里指野菜。

无为:原意是无所作为。这里的“无为”指化用道家的“清静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

旌:表彰的意思。

闾:指里巷的门。

鳏(guān关):指一个人老了没有妻子;寡:没有丈夫的女人;孤:没有父亲的孩子;独:没有子女的老人。鳏寡孤独连用,就是指各种困苦无依的人。

振:通“赈”,救济的意思。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天下纷纷繁杂,时尔兴盛,时尔衰弱,时尔安定,时尔混乱。其所以如此,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君主贤与不贤的不同呢,还是由于天命变迁本就这样呢?”

太公回答:“君主不贤,会造成国危而民乱;君主贤明,就会国安而民治:祸福在于一国君主,不在天命。”

文王说:“关于古代的贤明君主,您能否讲给我听听呢?”

太公说:“过去帝尧君临天下,前人称赞他是贤明的君主。”

文王说:“那他是怎样治理的呢?”

太公说:“帝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不装饰金银珠玉,不穿戴华贵的衣服,不观赏奇珍异宝,不看重玩好器物,不贪听淫荡的音乐,不涂抹宫垣房屋,不欢削栋梁椽柱,不修整满院的茅草。而是用鹿裘来挡寒,用布衣来遮身;吃粗粮做的饭,喝野菜做的汤。不为国家劳役建造的缘故,妨害民众耕种纺织的季节。抑制欲望,约束行为,顺其自然地处理政事。对于忠诚奉法的官吏,就提升他的爵位;对于廉洁爱人的官吏,就增加他的俸禄。对于那些孝慈善良的民众,就关爱护和尊敬他们;对于尽力农桑的民众,就慰劳和勉励他们。甄选和表彰品德美好之人,给他们的门闾加上荣誉标志。做到心志公平,节操端正,用法令制度禁绝奸邪伪诈的言行。对于自己所憎恨的人,如果他有功,也一定给予奖赏;对于自己喜爱的人,如果他犯了罪,也一定进行惩罚。抚慰养护天下鳏寡的孤独之人,竭力救济蒙受天灾人祸之家。帝尧对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十分俭朴,很少向民众征用的赋税劳役,所以万民富足安康,全然没有挨饿受冻的面容,百姓视他们的君主如同日月,亲近他们的君主如同父母。”

文王说:“贤君的恩德真伟大啊!”

国务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①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无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②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③,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④,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⑤,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注释】

①爱:爱怜、爱惜的意思。

②则:顺接连词。

③台榭(xiè谢):指建筑物和建在上面的亭子。

④驭:意思是驾驭,治理。

⑤身:指自身。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我愿意就治理国家的重大事务听听您的看法。要想使君主尊贵、民心安定,如何做才好呢?”

太公说:“爱护关心民众就是了。”

文王说:“如何爱护民众呢?”

太公说:“为民谋利而不要加以损害,成就民事而不要使之受到挫败,让民众生存而不要妄加杀戮,给民众造福而不要多征暴敛,让民众安乐而不要强迫他们受苦,让民众欢喜而不要把他们惹怒。”

文王说:“恳请您好好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