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表扬的原则
中层领导表扬下属,会给下属以极大鼓励和满足,因为表扬是一种很让人陶醉的奖品。人们总是期望别人对自己能够有一个高度的评价和赞美,并由此调整认识自己的角度和参与竞争的信心。但是,表扬也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绝不能乱开支票,或把表扬当成了日常礼节,否则,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1.表扬要有根据
表扬必须有一定根据才能让人信服,被表扬的人也才会感到你说的是真心话,因此也容易心安理得地接受表扬。
(1)根据为人进行表扬。歌德有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赞赏最重要的是要有根据,有了根据才能体现赞扬者的真诚,并使被表扬者更加自信。每个人在各方面都有其优势,但笼统的词语难以说明什么,有事实作根据将使表扬变得真实可信。作为中层领导就应当留意观察,将能捕捉对方的可爱和优势之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朋友和吸引朋友的力量,重要的就是他的为人之道。
(2)根据处事进行表扬。中层领导每天都面临许多的事情,其他人也是一样。那么,可以试着对对方的处事进行赞美。对于中层领导来说,必须掌握公正这一原则,特别需要做到切实以事实为依据,以功行赏。赞美有根据,会给人一种受到尊重之感。
2.表扬应该适度
真诚的表扬是恰到好处的。正如一个气球,吹得太小不好看;吹得太大易爆炸,所以赞扬应适度。
(1)有比较的表扬。有一次,汉高祖刘邦与韩信谈论诸将才能高下。刘邦问道:“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回答:“陛下至多能指挥十万兵马。”刘邦又问:“那你能指挥多少兵马呢?”韩信自豪地回答:“臣多多益善耳。”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的本领比我大,却为什么被我控制呢?”韩信很诚实地说:“陛下不善于指挥兵,但善于驾驭将,这就是我被陛下控制的原因。”刘邦自己也曾说过,统率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不如韩信。这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对自己的评价。韩信的称赞,首先肯定了刘邦控制大臣为自己效命的能力,但又指明了他在带兵作战方面与自己相比有不足之处,正与刘邦的自我评价相吻合。话说得很实在,很坦诚,刘邦不但不怒,反而很满意。
(2)表扬要有所保留。常言道:“瑕不掩瑜”,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希望,不仅不会伤害赞扬的力度,相反,却使赞扬显得真诚、实在、易于为人接受。真诚的表扬要有所保留,像“最好”、“第一”、“天下无双”这类的帽子别乱戴。有个企业的广告词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就显示了企业的真诚承诺。作为领导者应该记住,表扬首先要真诚,真诚就要有所保留,而不是全盘肯定。表扬可以谈其优点、长处、成绩,不谈其不足;也可能既赞扬又批评,还可以提出领导的希望。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
3.表扬要有新意
(1)语言新颖。表扬应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新颖的语言,是有魅力和吸引力的。简单的赞扬也可能是振奋人心的,但是一种本来是不错的赞扬如果多次单调重复,也会显得平淡无味,甚至令人心烦。用新颖语言赞扬他人,即能显示中层领导语言运用的才能,也能使被赞扬者更快乐地接受。
(2)新鲜的表达方式。表达赞扬的方式有很多,中层领导要针对不同人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选最恰当的方式。在选赞扬方式时,既要考虑表达方式的新意,又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及最后的效果,只要综合去思考,中层领导总会找到最适宜的表扬他人的表达方式。
(3)独特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许多优点和可爱之处。赞扬要有新意,当然要独具慧眼。中层领导要善于发现一般人很少发现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即使一时还没有发现更新的东西,也可以在表达的角度上有所变化和创新。正如每把锁都会有相应的钥匙,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先要把握好“点”,把握好角度,才能沟通得轻松顺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表扬要全面考虑对方
每个人由于个性的差异,其所喜欢的赞扬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欢含蓄委婉,有的人喜欢直露,有的人喜欢日常工作中一个眼神及一个手势般的赞扬,有的人喜欢在正式场合的称赞。这就要求中层领导熟悉他人的个性,尤其是下属的个性,在赞扬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下属之前,不要轻易地运用表扬,或者可以采用试探性的赞扬。同时对性别、知识、国家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都应有所了解,以免给美好的初衷带来未必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的后果,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消极效果。
二、表扬下属的技巧
1.表扬要具体,别含糊其辞
表扬本来是激发热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有时运用不适宜则使下级反感。因此,在谈话中表扬下级时应斟酌词句,要明确具体。一般认为,用语越是具体,表扬的有效性就越高,因为下级会因此而认为你对他越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就越尊重。
举一个例子,克莱斯勒公司为罗斯福总统制造了一辆汽车,因为他下肢瘫痪,不能使用普通的小汽车。工程师钱柏林先生把汽车送到了白宫,总统立刻对它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说:“我觉得不可思议,你只要按按钮,车子就开起来,驾驶毫不费力,真妙。”他的朋友和同事们也在一旁欣赏汽车,总统当着大家的面夸奖:“钱柏林先生,我真感谢你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研制了这辆车,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总统接着欣赏了散热器,特制后视镜、钟、车灯等,换句话说,他注意并提到了每一个细节,他知道工人为这些细节花费了不少心思,总统坚持让他的夫人、劳工部长和他的秘书注意这些装置。这种具体化的表扬,难道下级会感觉不出其中的一片真心实意?
2.表扬应抓住时机
与下级的谈话中能把握住有利时机去表扬对方,其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而失掉有利时机,其效果则可能是事倍功半。一般说来,部下开始办某件有意义的事情,你就应在开头予以表扬,这是一种鼓励;在这种行为的进行过程中,中层领导也应该抓紧时机再次表扬,最好选在他刚刚取得一点成就的时候约他谈一次,这样有助于你的下级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另外,请不要忘记,当他的工作告一段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会期望得到你的总结性的公开表扬。当然,在与下级交谈中,表扬也是有“度”的,适度表扬将会使你的下级心情舒畅,反之,则可能使他感到难堪、反感。因此,中层领导在讲话中必须在内容方式等诸方面把握好这个“度”。在上下级的语言艺术中,表扬总是“点石成金”之术,但它仍需根据不同情况巧妙运用,只有恰当适宜的表扬,才能在交谈中架起“心桥”,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和谐。
3.表扬要实事求是
中层领导对下属的表扬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对于激励下属、树立领导威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调节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但要收其灵验之效,中层领导首先要明辨是非,善别良莠,将自己的表扬建立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这样,“铁证”如山,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自觉效仿,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关系也会保持和谐和团结。
对于一位中层领导来说,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功行赏,首先必须掌握公正这一原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甚至仅仅提供了一条有创意的思路,都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即使是皇亲国戚,也无功不行赏。
4.表扬要放下架子
放下“架子”表扬下属可以用谦虚、真诚的姿态来表现。秦穆公得知百里奚是个人才,就想方设法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的囚牢里赎出来。此时的百里奚已是年逾七十的长者。当别人把他带到秦穆公面前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犯的镣铐,尊之以上座,并向他求教治国之策。百里奚对秦穆公的行为感到受宠若惊,推辞道:“下臣乃亡国之臣,还有什么值得您垂问的。”缺乏信心的百里奚语气里透着伤感和自卑。秦穆公恳切地说:“虞君不信任您,所以才招致亡国之祸。这并不是您的罪过呀!”秦穆公通过剖析虞君之过巧妙地表扬了百里奚的政治才能,鼓励了他的信心,而秦穆公诚恳、谦虚的求教态度,更是对百里奚治国之才干的无声表扬。真挚的表扬使百里奚鼓起了信心,大为感动,与秦穆公连续三天交谈了自己的治国施政主张。
领导放下架子,还可以把自己置于次要的位置,突出自己的下属,表达自己对下属的表扬之情。
5.表扬要有实际行动
有的领导不能说口才不好,也不能说不善于表扬下属,但并不能把部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许多领导都犯有类似的错误,就是把口头表扬作为经常的廉价奖赏,不冷不暖地随便地抛给下属,在很多下属看来,这样的表扬无异于哄小孩,有和没有一个样。正如有人评价自己的领导说:“光说人话,不办人事。”
由此看来,领导对下属的长处和优点表示赏识和肯定,仅凭几句表扬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实际行动,也就是要求领导要关心和体贴下属,让人觉得他在充分地表达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
口头表扬必不可少,但如果仅仅限于口头,则下属就会怀疑中层领导表扬的诚意和价值,而一丝一毫的关心与体贴的实际行动则是最朴素、最实在、最真诚、最珍贵的表扬和肯定。领导赞美的一句话可能两三天就忘了,但领导为表示表扬和肯定而做的一件事却往往使人铭记于心,乃至终生难忘。
在现代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社会里,单纯的领导与被领导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人道主义受到人们的青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在中层领导和下属之间掺入了感情和友谊的因素,对开展工作极为有利。这种方法有可能使中层领导变成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权威。
6.表扬可以借口于人
《三国演义》中,貂蝉就曾经用过这种表扬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貂蝉曰:“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言讫,泪下如雨。布羞惭满面,重复倚戟,回身搂抱貂蝉,用好言安慰。”
貂蝉在话的前半句,就是借口于人,把吕布捧上了天,后半句又陷之入地,这就使得吕布深感愧对貂蝉对自己的赞扬与敬慕,不觉“羞愧满面”。可以说,貂蝉这夹以涕泣的数语,对吕布后来反杀董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你借他人之口表扬人,丝毫不会影响你的表扬效果。借人之口表扬人,会使你的观点蒙上一层面纱,其中微妙的心理不仅常常使人感到惊奇,更会令其陶醉在猜想的快乐中。
7.少说“我”,多说“你”
少说我、多说你的表扬原则,是指要使对方始终成为你们谈话的重心,你可通过表示欣赏、求教等方式来显示你对对方的由衷赞叹。你要善于分享他的欢乐,肯定他的成功,为他所骄傲的事情喝彩。总之,你要使他得到在异性那里得不到或未被满足的某种心理需求,使对方感到被关怀,自我价值得到某种实现。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作为贾府“通天”级的人物,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有着一定的水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在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曾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罢使用帕拭泪。”当贾母笑着让她别再提及那些伤心话题时,“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携着黛玉之手,吁长问短,吩咐婆子们去准备房间。这里,王熙凤做事真可谓是滴水不漏。她善于赞美,明里夸了黛玉的容貌和气派,暗里则又迎合了贾母疼爱外孙女儿的心态。不但如此,她还善于同情,为对方的命运的不幸而伤心落泪。并且,自称一心都在了黛玉身上,为她喜、因她悲,竟忘了别人的存在。最后,她还特别留意在生活上关照黛玉,处处显示对对方的关心与爱护。
我们会发现,王熙凤在谈话中是很少提及自己的,始终是把黛玉放在了谈话的核心,并处处留意贾母的情绪和反应,她的表扬的功效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事半而功倍,处处说在了贾母和黛玉的心坎上。难怪贾母对她一向那么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