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9193100000032

第32章 经济:成为世界第二不是梦(4)

正是由于网络经济的这些优势,使得任何一个企图置身于其外的企业必然成为网络时代的输家!

我国企业在改造过程中,就是要注意降低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例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良好的完善的物流体系来降低运送成本,通过网络来降低信息成本,而且后者潜力最大,也最明显。

构建中国的网络经济

中国网络现在还很不经济,主要是其网民数量有限,美国网民接近1亿,而中国网民2001年底才2000多万,支出能力更是相差很大。中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快速扩大现有的网民数量,拓宽通路。没有网民数量的规模就不可能有网络经济。但中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经拥有了8000万户,而且还在快速增长,有线网络虽然分割很严重,但在中等城市也已经具有了规模经济,大城市更是极具发展潜力。

由于中国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通过最新的网络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家电的进一步拓展,中国到2002年,入网人数可能达到3000~5000万人,相关上网人口超过一亿五,进入网络经济快速增长状态,但同时也将直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网络公司竞争将异常激烈。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技术起点高,直接追踪了国际最新的技术;第二、巨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通过信息家电的发展可能会极大地推动网民上网;第三、中国文化的天然平台。中国的文化底蕴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第四、国家的保护。国家非常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益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中国有很多中心城市拥有规模非常大的有线网络群体,通过对传统网络的改造就能提供丰富的综合服务业务,如电视商场、电视远程教育、电视点播和现在正在快速发展的电视网络炒股等。

当然,阻碍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是政企不分、管制太强。尽管打破垄断的进程和中国网民的增长都较快,但历年调查下来,不变的是一大遗憾:资费高,1998年74%的网民认为资费太高,而在中国上网的人数中,50%是在单位上网者,即大量人用公费上网,仍有如此高的比例,是令人担忧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阻碍中国人上网的重要原因就是接入设备基本是计算机,其操作过于复杂和价格偏高,使普通老百姓上网困难,现在网民的主要构成是年青的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这一切都造成了中国发展网络经济的瓶颈。

互联网的本土性和全球性是统一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在互联网时代迎头赶上,必须借助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和国际先进经验。因此,中国必须更加开放,才能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全球化浪潮中更加积极主动。

当然,互联网不仅仅是一次新的机遇,同时更是一场新的挑战。互联网也不仅仅是一个寻求财富的梦想,同时更是一种创新式的摧毁力。如果没有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如果没有中国自己的互联网思想和策略,如果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仍是简单的模仿与追随,那么我们有可能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为此我们倡导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策略应该是:步子要加快,头脑要冷静!

世界知名预测大师约翰奈斯比在近著《全球吊诡》一书中指出,国际互联网科技将带领人类进入数字化生活与全民电脑化的世界,而电脑网络相当于20世纪的公路网与电力网,成为下一世纪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基础建设。可以预期,国际互联网也会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创造更多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机会。中国的互联网远未成熟,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盯着现状,而应该去敏锐地把握趋势。目前互联网也的确问题很多,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盯着问题,而应该从速的去感知机遇和威胁。当然更应该从变革的全局上去分析和应对。

21世纪消费行为透视

刺激消费是发展经济的永恒主题,只有了解未来居民消费行为的特征,21世纪中国的经济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展望未来,新世纪消费行为将会出现以下一些特征:

消费的理性化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趋于复杂化和理性化。一方面,由于商品供应丰富、充裕、客观上要求消费者在购物时对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商品进行精心选择,以满足自己的消费心理已基本成熟,消费者有能力在购物时做出理智的分析和选择,更加冷静、更加慎重地对待每一个消费环节。

消费的个性化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通过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新传播工具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商品由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转向多品种的小批量生产,品种的日益丰富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此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全球互联网的出现,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全球市场一体化不断加强,使人们能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工作需要和生活习惯去选择自己满意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消费层次的细化,使得消费个性化的特点也越来越突出。

消费的静态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的广泛使用和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逐渐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网络经济的出现,产生了许多新犁的跨国经营方式,传统的营销渠道、交易方式受到巨大挑战。如,网上购物、电视直销等营销形式的出现,使得顾客只需点击鼠标或打个电话,厂家就会马上送货上门或邮寄而至,可以预见,静态购物行为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普及。

消费的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科技知识、信息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内容。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高科技产品的消费。一方面,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产品趋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知识化;另一方面,21世纪将有大量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因此,那些知识含量丰富或知识价值在产品总价值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要对象。

二是信息的消费。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信息在人们消费内容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是文化的消费。知识和技能成为人们竞争的焦点,人们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投入将在大增加,家庭消费支出的重点逐渐转向强智能化教育,文化消费成为消费主流。

消费的绿色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绿色商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绿色食品”、“绿色日用品”及“绿色交通工具”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所谓“绿色商品”,是指没有污染,不伤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品。今后,消费者用的、食的、穿的、住的、行的等等都必须按照防害、防毒、防污染的要求来生产,否则将遭到淘汰和受到法律制裁。

消费的人本化

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人们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人们对自身及生态环境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健康保险意识不断增强。据专家预测,21世纪,在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中,高营养的基因农作物比重将不断提高,太阳能、核能将成为人们能源消费的主要对象。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技术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健康。此外,自动化系统将代替人们保持心理健康。此外,自动化系统将代替人类大部分体力和脑力劳动,人们会有更多的闲暇进行健美、保健、娱乐等消费,与之相关的服务也将蓬勃发展。

消费的多元化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更加多姿多彩,消费趋同化倾向已基本消失,消费的多元化则成了新的取向。

消费的全球化

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克服了地域和时问的束缚,科技进步使市场边界逐渐消失,互联网将地球缩小成一张“网”,全球出现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的有关住处能迅速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扩大到全球领域。

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全球范围的资金流动,扩大了国际市场,从而促使各国经济更加开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大市场。各国也纷纷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引导本国消费走向国际化。企业把越来越多的商品投入到国际市场,商品和服务过境流量越来越大,市场和产品都更具全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