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空间之丑颜农女
9187700000052

第52章 病

虽然好吃,但是青璃还是咽了下口水,提醒她自己不是真的七岁,不能贪多,给爷爷抓了一把,大哥三哥小弟他们也都尝了两个,剩下的小半碗,青璃端给了奶奶李金花。

“奶,吃肉丸子!”

“璃丫头,你吃吧,奶知道你最喜欢吃,去年过年到现在,也是快一年没吃上了。”

奶李氏脸上带着笑意,只是象征性的往嘴里放了一个,直接把碗推给青璃,见她不吃,就道,“吃吧,看你吃,奶比自己吃都高兴呢。”

见奶奶这样说,青璃也就不再客气,她一连吃了好几个,一脸的享受,大伯娘的手艺真真是棒,还是能加点现代的虾油,能更香!只是这个时候没有这么复杂的调味品,有些可惜。

“璃丫头,你那屋子顶是不是漏雨了?今儿就留下和奶一起睡吧。”

奶奶李氏一直乐呵呵地看着青璃吃丸子,见她抹了抹嘴,赶紧从箱子里翻出个新手绢,是一块蓝色细棉布的,直接递给青璃说道,“这是你二堂哥从镇子上淘换的,奶也用不上,你拿着,虽说咱是村里的女娃,也要斯文些,以后用这个擦手和嘴,勤洗就行。”

“奶……”

莫青璃接过奶奶给的小手帕,突然有些羞涩,这到古代之后,作风明显不是在现代的时候的婉约派,变得不拘小节,有时候吃了饭直接用手抹嘴,其实她也觉得有些不卫生,现在被奶这么一说,顿时显得羞的老脸通红。

“好了,不逗我们璃丫头了。”

奶奶李氏见到青璃有些害羞,知道听进去,也就转换了话题,“你看着手绢挺软的,你二堂哥要是下次能淘换东西,让他给你们都淘换几个,你也好换着用。”

“奶,你真好。”

青璃拉着奶奶的手开始撒娇,想着现在自家有了银子,治疗奶奶的病也该提上日程,就凭堂姐莫青黛说的祛疤膏,她就不能小瞧这个时候的医术水平,毕竟中医才是瑰宝,只不过到现代很多偏方已经失传了。

中秋晚上开饭要比平时迟上一些,在辰时末,外面的天色一直灰暗,屋里也点上了油灯。

人口太多,但是为了热闹,大家都挤在一张圆桌子上,青璃身边挨着二姐青蔷,右边则是三哥莫子松,家里的姐妹兄弟都坐在一边,爷奶坐主位,爹娘,大伯大伯娘都分散在两边。

“咋这么多菜呢,都赶上过年了!”

爷爷莫福来欣慰的点点头,自己儿子有出息,他也跟着乐呵,特别是听说三儿子要盖房子,还是砖瓦房,这可是大事,就是在整个村里都是出挑的。

“老头子,你快点下筷子,你没看璃丫头正眼巴巴地盯着呢?”

习俗是爷爷先下第一筷子,众人才能开吃,青璃迫不及待的想舀上一勺鸡汤喝,这么美味,刚才她可是一直都咽口水呢,谁想一切都被看在眼里,在饭桌上被奶点名,她的脸皮再厚,还是有些害羞。

“好好,是我话多了,我孙女还饿肚子呢。”

莫福来听到老伴的话,赶紧夹了一筷子鱼段,众人看到之后,也开始陆续的下筷子,大伯娘还周到的问青璃想吃什么,够不到的说一声。

桌子很大,摆了满满一大桌子,溜的鱼段,红烧肉,野鸡炖汤,还有清炒大白菜,里面还放了不少秋耳,辣椒土豆丝,里面也加了点肥肉片,刘氏还把家里剩下的煮花生带过来摆上,鸡蛋也放了一些葱花,做了一盆子的葱花鸡蛋饼,而且可是细白面的。

“这花生真香,爹的牙口也能吃。”

大伯莫如江剥着花生皮,五香花生,煮的熟,吃着软烂,爷爷莫福来牙口不太好也能吃,而且还可以下酒,他琢磨着回头问问咋做的,以后也能时常配着下酒。

“爹,娘,你们尝尝这个鸭子,叫桂花鸭,可是从县里的酒楼买的,说是特色,咱也不知道,我就见到不少人排队。”

莫如湖说的是桌子上的纸包,里面的鸭子色泽鲜亮,好像是烤的,也像是酱的,但是没有现代烤鸭那么肥,已经被切好了片,青璃倒是很想尝尝,但是没人下筷子,她也不太好意思。

“好好。”

爷爷莫福来先给奶奶李氏夹了块鸭腿肉,自己也吃了一块,一边咀嚼一边还不住地点头,“果然是好吃,还有一种桂花味儿呢。”

见青璃直直地盯着桌子中间离的比较远的桂花鸭,二姐青蔷站起身,下筷子快狠准,给她夹了一块肉多的鸭胸,说道,“喏,快吃吧。”

青璃现在是对二姐感激涕零啊,因为她发现,只要她盯着一样菜超过几秒钟,二姐就能准确的辨认出,并给她夹来,这简直是当丫鬟的最好材料啊,而一旁的三哥莫子松,她真是不想吃什么他夹什么,没有眼色,简直是无语。

席间,男人们推杯换盏,就连自己大哥莫子归都被允许喝酒,青璃想想也对,大哥在这个时代已经成年,就是当爹的都一大把,喝点酒根本不算什么,倒是三哥小了几岁,还是一团孩子气呢,对酒也没有兴趣。

“老三家的房子打算啥时候盖呢?八月十七就是个好日子,宜动土。”

莫福来喝着酒,吃着菜,感觉日子过的真美,要不是自己二个儿子不在身边的话,此时大团圆,应该能更好,老三当年分家,是他没本事,也赚不到啥银子,土里刨食的,不然有了银钱,老三完全能考上举人,这么好苗子就浪费了,当年分家,觉得也挺亏欠他,这么多年一直惦记这事,这回知道家里能盖砖瓦房,不免就上了心,多喝了几杯。

“是啊,三弟,马上要入冬,入了腊月可就不能动土了。”莫如江盘算了下,要是照自家三弟说的那样,那种房子得盖上一个多月,还要打上家具,暖暖屋子。

“盖房子还不快,现在又不是农忙,村里闲人多呢,一天给个十五文,不供饭,比镇上还多两文,又不用出远门,就在家门口的事儿。”

“大嫂,过了中秋我还得回镇上,家里的事就麻烦你和大哥了,还有孩子娘他们,也得叨扰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