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答应你,不过不能耽搁太久,五天之内必须回来,不然我就进到溧水城去找你。”
淳于谙无可奈何,可也不能让自家娘子去冒险,溧水城里有淳于家的隐卫,可以配合一下,万一发生意外,也不会脱离掌控,这是他最大的让步。
“夫君,你真好。”
青璃达到目的,在淳于谙的侧脸上用力一吻,不能发生最后一步,亲亲总是可以的,淳于谙主动凑上前,用手扶着她的头,一吻落在青璃粉色的唇瓣上。
“唔……”
青璃本想说话,却被淳于谙堵住了嘴。
许久之后,淳于谙喘着粗气,放开了青璃,他想要得更多更多,可如今不是时候,自家娘子快快长大吧,如今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二人商定之后,青璃准备先回到平阳,离家几天,总得要和文氏说一下,以免文氏跟着忧心,而且这次出行,也要做一些准备,只有她一个人目标比较大,她要准备一些工具,给自己变一张脸。
午时,于嬷嬷和麦芽回来了,二人手里大包小包,买的都是泗水关的特色,一些糕饼小食,首饰毛皮等,比平阳的铺子便宜得多,毕竟这边是原产地。
“少夫人,您看看,这芸豆卷很好吃,老奴去的时候,很多百姓在排队呢。”
于嬷嬷对泗水城不了解,见到有人排队,她就喜欢凑个热闹,这么多人买,味道一定不差,而且上面挂着老字号的标识,能在泗水城开了这么久,还这么受欢迎,总是有原因的。
“恩,味道不错,很细腻。”
青璃打开油纸包,外面是一层几乎透明的白色,里面是类似枣泥的颜色,拈上一块放在嘴里,唇齿间立刻多了清新的味道,入口即化,不愧是老字号,的确算是泗水城一绝。
还有几种小食不错,大多数都和肉有关,大秦这边粮食出产不多,百姓们以食肉为主,有时候肉比青菜还要便宜,街上的熟食铺子很多,卤汁羊肉,酱香鸭,买的时店家帮着切片,细心周到。
青璃给的银子不少,不过于嬷嬷和麦芽舍不得花,唯一买的最贵的,就是两张染色的兔子皮,这种皮毛柔软,看着颜色鲜亮,冬日里可以做成手套好围巾,暖暖的。
“下次来泗水关,你们再好好逛逛。”
青璃点点头,把二人的小食给了淳于谙留下一部分,剩下的带回去给文氏尝尝,文氏去玉塔寺有好几天了,今儿也该回府邸。若是没见到她,会担心。
从泗水城归来,一路上遇见很多百姓们在粮食铺子门口排起来长队,众人闹哄哄,还因为有人插队而发生争吵,民间又有传言,北地今年减产,秋收后粮价一定要飞涨,现在买虽然都是陈米,也比涨价好。
百姓们最容易受谣言鼓动,尽管赵知府已经贴下通告,承诺粮食价格涨价绝对不会超过一成,这本来就是正常的浮动范围,开始百姓们比较放心,真到了秋收的节骨眼上,见有人拎着布袋子,他们就坐不住了,纷纷从家里出门。
“小姐,粮食这东西也不怕多,万一涨价了呢?不如多买点存着。”
于嬷嬷说的就是普通百姓的心态,他们并不相信官府,因为如果没有粮米,饿肚子的是自己,官府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排队的人多,粮食铺子开始限购,并且提了价钱,可以说,是百姓们促使粮食涨价,那些奸商看到了利润,更是肆无忌惮,有人消费就代表有市场,谁不趁着这个时候赚一笔,那是傻子。
青璃觉得如果是她,也会跟风,这是一种心态。可是目前百姓这么做并不可取,这容易让平阳的稳定局势出现变故,万一这些奸商一再涨价,达到百姓们接受不了的范围呢?泗水城才收过来,平阳城是稳定的后方,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出岔子。
“小姐,您有什么打算吗?”
前面几个粮食铺子,至少有几百人的百姓在排队等候,还不停地有有人抓着米袋子急匆匆地赶来,已经把中间宽敞的街道堵上,自家马车根本过不去。
百姓们不愿意让路,他们时刻提防着,万一马车过去,这个时候有人插队,他们还要无期限地等待下去。粮食铺子限购,只有那么多的库存,万一买不到,这时间可耽误了。
“这边离府上也不远了,咱们下车步行,走回去吧。”
旁边就是城北大军巡逻的士兵,青璃没有惊动他们,左右不过是几步而已。
于嬷嬷没有言语,和麦芽先一步下了马车,扶着青璃下车,主仆三人从后方绕路,一直走了一刻钟,这才到府上。
文氏已经派人回来传话,下晌回来,晚上在家里用晚膳,青璃昨夜未归,冯管家正在忧心,生怕文氏回来碰不见青璃,心里有什么想法,此刻见到她回来,立刻小跑着上前,“少夫人,夫人让人送信来,在玉塔寺歇晌,晚膳回来用。”
“好的,我知道了,冯管家你去忙吧。”
青璃点点头,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文氏是个开明的人,可自己现在成亲了,有婆婆,肯定不能和以前一样肆意,这次特地派小灵去玉塔寺,得知文氏还没回来,她才敢夜不归宿。
“对了,少夫人,早晨粮食铺子的掌柜来过府上,想和您请示,咱们的米面要不要也跟着涨价?”
冯管家走了几步,忽然一拍头,瞧瞧他这记性,差点忘记重要的事。当时掌柜的比较着急,别人家的铺子都涨价了,若是自家还维持原来的水平供应,是不是有点吃亏呢?
“找个人去告诉他,不涨价,不但不涨价,还要降低,精米细面,每斤降价两文,糙米黑面,就降价一文吧。”
面对这种不正常的竞争,青璃目前没有好法子,用官府说话,百姓们也不信了,那只能摆出实际行动来,不过此举必须要准备大量的库存,而且限购的范围要广泛一些。
自家铺子的粮食价格几乎是全平阳最低廉的,所以每人每次限购个十斤,实际上限购也没什么用,铺子里的伙计计算不过来,有的人家是全家出动排队,每个人买上十斤,这样按人头来,也就失去了限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