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9153800000061

第61章 五官科疾病用药(9)

单数为对照组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19~53岁,平均34.5岁。两组均服用速效伤风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治疗组加白敬宇眼膏点鼻,4/d,连续治疗2d。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

2.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共81例,其中男31例、女50例,年龄7~65岁。均为复发性单纯疱疹,部位在口角及唇缘。急性发热病引起45例,月经期发病22例,日晒后引起9例,过度疲劳后发病5例。治疗方法。将白敬宇眼膏外涂于局部患处,4~5/d。水疱消失、结痂脱落为痊愈,结果81例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疗程最短4d,最长9d。

拨云散眼膏

主要成分:人工牛黄、麝香、冰片、朱砂、琥珀、硇砂、炉甘石(煅)。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明目退翳。用于目赤红肿痒、白睛红赤臃肿、热泪如汤、伴有发热口渴等症。

用法用量:取少许,点眼睑内,每日多次。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解热、抗感染、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急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的治疗,均获良效。

不良反应:角膜病变加重。角膜病共538例646眼(不含复诊)。

男性260例(318眼),女性278例(328眼);年龄1~80岁,平均41.15岁。其中病毒性角膜炎204例262眼,细菌性角膜炎50例60眼,角膜基质炎22例28眼,角膜外伤或异物196例214眼,其他(如角膜变性、暴露性角膜炎、角膜云翳、白斑等)66例82眼。538例中98例133眼曾用过“拨云散”眼药。乡镇病例78例109眼,城市病例20例24眼。

其中80例111眼用药前有明显眼痛、畏光症状,合并视力下降,角膜起云翳。分别为病毒性角膜炎50例66眼,细菌性角膜炎9例13眼,角膜外伤或异物13例19眼,角膜基质炎4例6眼,其他(如角膜变性、暴露性角膜炎等)4例7眼。18例22眼用药前已无明显眼痛、畏光症状,病变以角膜翳障和(或)视力下降为主,均为角膜云翳或角膜白斑患者。用药后4例6眼角膜基质炎,10例11眼角膜云翳或白斑,共14例17眼病情好转,如眼红痛、畏光症状减轻,视力提高,角膜翳障消退;8例11眼角膜云翳、白斑病例无反应;其余76例105眼均病情加重,表现为刺痛、畏光、流泪等症加重,异物感明显,视力下降,角膜翳膜变明显等。76例105眼中5例6眼因角膜病变来我院就医时矫正视力<0.1。分析结果,拨云散眼药的使用率为20.59%(133/646),其中乡镇病例占81.95%(109/133),城市病例18.05%(24/133)。133眼中105眼病情加重,28好转或无反应,致损率为78.95%(105/133)。致盲率为4.51%(6/133)。

眼药锭

主要成分:黄甘石(为三黄汤淬过的炉甘石)、珍珠、熊胆粉、硼砂(煅)、冰片、硇砂。

功能主治:清热退翳,明目祛翳。用于目赤红肿痒、白睛红赤臃肿、热泪如汤、畏光、口干渴等症。

用法用量:将眼药锭蘸凉开水点于眼角(不宜点入眼内)。每日2~3次。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抑菌、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急性结膜炎,获良效。

注意事项:不可直接点于眼内。

熊胆丸

主要成分:龙胆草、菊花、栀子、防风、黄芩、柴胡、薄荷脑、龙胆、冰片、泽泻、地黄、车前子、大黄。

功能主治:用于目赤红肿痒、白睛红肿、热泪如汤、眼内沙涩不适、灼热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2/d,小儿酌减。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解热、抗感染、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初期。观察组125例,患病眼数210只,双眼发病85例,单眼40例;男65例,女60例;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3.5±2.8)年。对照组38例,病眼63只,双眼发病25例,单眼13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病程(4.8±1.2)年。年龄最大65岁,最小40岁,一般情况大致相仿,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白内障眼药水点眼,每次1~3滴,4~6/D观察组除常规白内障眼药水点眼(同对照组)外,口服熊胆丸胶囊,每日服3次,每次2粒。两组均连服2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再停药1个月,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2.4%。

注意事项:脾虚大便溏稀者慎用;孕妇忌用。

红眼消眼药水

主要成分:大黄、丹参、决明子、野菊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活血止痛。用于白睛红赤、胞睑肿痛、畏光多泪、沙涩灼痛等症。

用法用量:滴眼,3/d,每次2~3滴。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抗过敏、抑菌、镇痛、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眼疾术后疼痛等,均获良效。

二、烂眼皮(睑弦赤烂)

开光复明丸

主要成分:菊花、防风、大黄、黄芩、栀子、龙胆、蒺藜、黄连、黄柏、红花、玄参、石决明、归尾、赤芍、生地黄、泽泻、冰片、羚羊角粉。

功能主治:清热退翳,明目祛翳。用于暴发火眼、白睛赤红、眼睑赤烂,刺痒灼痛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丸,2/d。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解热、抗感染、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睑缘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等,均获良效。

注意事项: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蚕茧眼药

主要成分:黄连、菊花、花椒、防风、当归、杏仁、白矾、冰片、芒硝、大青盐。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消肿止痛。用于眼睑红赤、刺痒灼痛、或眼内沙涩、白睛红赤等症。

用法用量:将药用针扎空,开水泡熏洗。每次用2~3个。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解热、抗感染、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品治疗睑缘炎、急性结膜炎等,均获良效。

清火眼丸

主要成分:黄连、黄藤、龙胆、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用于脾胃温热的目赤肿痛、畏光流泪、刺痒灼痛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丸,小儿酌减,每日3次。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抑菌、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睑缘炎、急性结膜炎、睑腺炎等,均获良效。

八宝眼药

主要成分:珍珠、人工牛黄、冰片、炉甘石、麝香、熊胆、朱砂。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止痒止痛,明目退翳。用于目赤肿痛、眼缘溃烂、畏光多泪、沙涩痛痒、白睛红赤等症。

用法用量:点眼,玻璃棒蘸凉开水,再蘸少许药,点入眼大眦角处,点后闭目休息片刻,2~3/d。眼睑溃烂者,先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干净,再将药涂于疮面患处。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抑菌、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睑缘炎、急性结膜炎等,均获良效。

注意事项:用中药量不宜太多,以免产生干涩。

清凉眼药膏

主要成分:炉甘石、冰片、熊胆、西瓜霜、硼砂、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止痒止痛。用于眼弦红肿赤烂、畏光流泪、白睛红赤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将药膏挤入下眼睑内,闭目休息片刻,睡前用药效果最好。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解热、抗感染、抑菌、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睑缘炎、急性结膜炎、眼睑湿疹等,均获良效。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紫金锭眼膏

主要成分:炉甘石、冰片、石膏、大青盐、硼砂。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除湿止痒。用于胞睑边缘赤肿溃烂、刺痒灼痛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取药膏少许,用干净玻璃棒涂于睑缘、眼睑内,2~3/d,睡前用药。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抑菌、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睑缘炎,获良效。

珍珠八宝眼膏

主要成分:珍珠、冰片、炉甘石、硇砂、人工牛黄、硼砂、黄连浸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止痒消肿。用于睑缘红肿溃疡烂、畏光流泪、多黏腻胶结,或见睫毛脱落、痛痒兼作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洗净患处,将药粉用玻璃棒蘸上涂于患处,闭目片刻。3/d。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抑菌、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品治疗睑缘炎,获良效。

三、针眼

眼敷膏

主要成分:黄芩、五倍子、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眼睑红肿疼痛、睑缘生小硬结,或见黄白色脓点、触痛明显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取少许涂于患处,3/d。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抑菌、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睑缘炎,获良效。

注意事项:禁涂眼睑内。

宝光清凉散

主要成分:珍珠、炉甘石、硼砂、麝香、牡丹皮、冰片、玄明粉、朱砂、大青盐。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止痛。用于眼睑边缘生长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状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用消毒玻璃棒蘸少许药粉,涂于睑缘患处,3/d。也可用凉水调涂患处。

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抑菌、抗感染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药治疗睑缘炎、急性结膜炎等,均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