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分钟培养超级宝宝
9148900000009

第9章 5分钟才艺培养法(1)

谁不想自己的宝宝长大后多才多艺呢,让我们现在就为“小不点”打下良好的基础吧。5分钟才艺培养法具备了亲切、互动、效率高等特点,圆您和儿女共同的梦。

绘画培养

绘画在家庭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儿童绘画是最能体现儿童创造能力的活动。

宝宝在绘画中常常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宣泄自己的情感,父母对此要善加引导。

父母教宝宝绘画,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宝宝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宝宝欣赏“美”,利用画中的美促进宝宝的人格健康、和谐地发展。父母不应强迫宝宝画父母自己喜欢的东西,应让宝宝自由发挥。

父母要注意教画的灵活性。要让宝宝尝试不同的画法与画具,如用彩笔、画笔、棉球,甚至用手指去画;或用剪刀把宝宝画不出的部分剪出来,贴在纸上,再让宝宝用笔或油墨填上自己会画的部分,这样会使宝宝对绘画更感兴趣。

3岁以前宝宝的大多数画作在家长看来都无法理解,而3岁以后,宝宝开始有意识地作画,而且兴致和热情很高。虽然画得不好但信心百倍,画了这个,又画那个,并且喜欢给书上的插图涂抹颜色,加个胡子,安个身子等等。

三四岁儿童的绘画仍处于罗列期,他们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认为是一个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东西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时,应该根据宝宝的兴趣,引导他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宝宝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如此等等。这样根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宝宝可在一个时期内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此时,家长切莫急于求成,让宝宝追求成人化的东西,让孩子临摹现成的图画,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绘画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宝宝绘画,单纯的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宝宝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应该珍视儿童画的可爱之处,让宝宝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启发其潜在的智慧和才能。

欣赏音乐培养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优美的艺术。有许多音乐作品,虽然宝宝自己不会唱,也不会演奏,但他们可以感受和欣赏。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宝宝不但能够听懂音乐,而且可以从中得到乐趣,情绪上受到感染。

3岁左右的宝宝听音乐时,注意的仅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一些特征性音乐,而对作品的风格、音乐的强弱、速度的变化不注意。因此,此年龄段的宝宝适合欣赏速度平稳、表现内容单一的音乐作品,如“摇篮曲”、“拍球”、“小鸟的歌”、“骄傲的小鸭子”、“啄木鸟”、“娃娃”和“小白兔跳跳”等曲目。在听这些音乐时,可以为孩子解释曲目的内容,如听“摇篮曲”时,可以利用玩具摇篮和摇篮里睡着的布娃娃,伴随着音乐摇动。在让宝宝欣赏音乐的时候,家长也要和宝宝一起倾听,共同感受。

4岁的宝宝已能体会音乐作品中速度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能初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感情色彩,如进行曲的雄壮、舞曲的活泼、叙事曲的欢快、摇篮曲的悠然。因此,4岁的宝宝可以欣赏内容丰富、速度变化明显、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如“小白兔和大黑熊”、“跳绳”、“扑蝴蝶”、“牧童短笛”、“步步高”、“龟兔赛跑”、“动物狂欢节”、“玩具交响曲”等。听音乐时,应启发孩子边听边想,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父母也可以和宝宝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当然,由于宝宝的词汇较少,不可能完整概括出自己的感受,要启发宝宝以手势、表情等各种手段来表达。听音乐时,不必要求宝宝端坐在椅子上或“竖着耳朵”听,应创造宽松、自由的气氛。

对音乐的想象力来自对音乐的理解,生活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对自然界景物和现象的感受。因此,可以多给宝宝讲童话故事和音乐故事,童话里有许多善与恶、真与假、爱与恨、美与丑的对比。而儿童音乐很多都是表现这些矛盾冲突的。幼儿听了故事,再听叙事曲,就很有兴趣,也能正确地指出各段的音乐主题,慢慢地还能听音乐编故事,甚至边听音乐边进行表演、做游戏。

舞蹈培养

1.引导孩子多看

通过欣赏舞蹈,熏陶、培养和激发宝宝对舞蹈的爱好和兴趣。现在,家庭中最普及最直接的欣赏舞蹈的途径是看电视,电视里播放的各类舞蹈,特别是幼儿歌舞节目一定要引导宝宝多看。另外,要多带宝宝去看演出,如专业文艺团体的歌舞晚会、芭蕾舞剧、幼儿园文艺汇演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借录放机看一些各种类型和较高档次的舞蹈作品和歌舞片;可以让宝宝看能够接受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白毛女”;也可让孩子欣赏一些超于孩子理解水平的“天鹅湖”、“睡美人”等经典作品。但一定要一边看一边配以讲解,这样来扩大宝宝的眼界,丰富舞蹈知识,以提高宝宝的舞蹈审美能力。

2.引导宝宝多听

通过听歌曲、听音乐,有意识地启发培养宝宝的形象思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般说来乐感好的宝宝的舞蹈也都相应地比较好。家长可先选择一些宝宝熟悉喜爱的歌舞曲或旋律优美有歌词的儿童歌曲,如“春天在哪里”、“金色的太阳”、“小机灵的歌”等,让宝宝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宝宝听完音乐让他讲讲他自己所想到和感受到的,也可让宝宝边听音乐、边按音乐的节拍拍手,以培养节奏感和音乐的感受力。而后可进一步选择有音乐形象、有情绪变化的音乐作品给宝宝听,如“彼得和狼”、“龟兔赛跑”等。再慢慢提高扩展到欣赏各种民族舞曲、交响乐和舞剧音乐片断。边听边讲解,这样才能提高发展宝宝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3.引导宝宝多学跳舞蹈

宝宝在幼儿园学习的舞蹈、从电视中模仿以及自己创编的舞蹈和动作,在给父母表演时,父母一定要用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来观看,不论好坏,都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予以肯定,以唤起宝宝的学习热情,培养宝宝的模仿力。父母要积极支持宝宝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帮助宝宝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参加幼儿园的演出活动,平时家长在一起经常举办小小联欢会,节假日亲朋好友聚会时让宝宝表演舞蹈等,尽量给宝宝多创造些独立表演的机会和条件,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家长还要参与宝宝的活动,鼓励指导宝宝自编舞蹈。开始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音乐风格各不相同、音乐节奏快慢不一的乐曲给宝宝,让宝宝听音乐按自己的理解即兴舞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尽情尽兴。然后可以让宝宝做一些单一形象的模仿动作练习,如小兔跳、青蛙蹦、狗熊爬、雪花飘等。选择的形象要是宝宝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特点要突出,选择的音乐也要同这些形象的特点相吻合。继而家长就可根据音乐出题目,规定舞蹈内容,启发幼儿自编舞蹈,如“勇敢的小蜜蜂”、“掉队的小鸭子”、“采蘑菇的小姑娘”等。先让宝宝编成故事讲述出来,然后再用动作把故事内容和情节表现出来,充分锻炼、培养和发展宝宝的舞蹈创造力和表现力。

辅导宝宝学舞蹈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这里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示范法:示范法是指家长能准确、形象及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宝宝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家长可以从头到尾完整示范,也可以分句分段或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提取出来分节示范。示范时要伴随着语言讲解,面向宝宝做镜面示范,即做相对动作。如宝宝应伸左手,家长就要伸右手。此种方法可以激发宝宝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2)分解组合法:分解组合法是把舞蹈中重点和难点动作进行先分解再组合的一种辅导方法。如先教手的动作,再教脚的动作,然后手脚合起来做。也可把舞蹈分解成一段段或一个个动作,逐段、逐个动作地教,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串连。此方法可以帮助宝宝顺利掌握重点和难点动作,克服学习障碍,建立学习信心。

(3)观察模仿法:观察模仿法对舞蹈中一些难于分解的动作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即让孩子一边看一边仿效着做。家长示范时速度要放慢,动作要放大,以便于宝宝观察模仿。此方法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宝宝的注意力,锻炼观察力和记忆力。

(4)语言讲解,口令的方法: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转腕这一动作,如果家长死板地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反掌。宝宝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是如果家长这样告诉宝宝,现在你手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你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手腕转动拧一下,或者提示宝宝想一想:拧灯泡动作是怎样的?转腕这一动作就像拧灯泡一样。在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讲解下,宝宝自然是高高兴兴地很快就学会了转腕这一动作。在单一学动作时,可先数数,喊口令,动作学会了再合着音乐来做。此种方法可以加快宝宝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舞速度。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宝宝亲自参加到舞蹈活动和实践中来,是辅导宝宝学舞的根本途径。家长可以督促帮助宝宝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单一动作练习,分句、分段、分角色地练习,自己照着镜子练,家长和宝宝一起练等等。在练习中家长要及时纠正宝宝的错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表扬为主,鼓励宝宝学习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