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1岁育儿一本通
9146200000038

第38章 附录产后常用食疗菜谱(2)

④将海参、童子鸡放在汤碗内,将笋花片放在海参与童子鸡间的空隙两头,火腿片放在中央,加入料酒、味精、精盐、葱、姜、鸡骨、小排骨、高汤,盖上盖子,上笼蒸烂取出,除去鸡骨、排骨,捞去葱、姜,即可食用。

特点: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健脾壮骨、培益脏腑,对于产后体虚食之有益。且富含磷、钙,对于婴儿骨质发育甚为有利:含蛋白质丰富,对于产后母体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月母鸡

原料:小母鸡1只(约1000克),姜10克,葱段50克,精盐2克,料酒50毫升,胡椒粉1克,化猪油25毫升,汤3000毫升。

制作:

①鸡宰后去毛、内脏及骨,剁成3厘米见方的鸡块,放入开水锅内汆,去血水、捞出。

②炒锅洗净,烧热,下化猪油,烧至六分热时放入姜、葱,炒出香味后,再下鸡块,炒一下,烹入料酒,随即掺汤3000毫升,下盐、胡椒粉,旺火烧至汤汁成白色时,拣去姜、葱,再移上小火烧。上菜时,盛入碗内上桌即可食用。

特点:鸡是产后“月母”最常用食品,因其具有养五脏、益精髓、补气血、健脾胃、长肌肉等多种功能,含有丰富蛋白质,而其他营养成分亦较丰富,对于母体复旧及乳汁丰沛确有良好的作用。

番茄酿肉

原料:番茄100克,猪肉50克,绿叶蔬菜50克,植物油5毫升,太白粉10克,精盐3克,姜汁3克,葱花5克。

制作:

①将番茄洗净,去除茄蒂,挖出籽和心(留下待用)。

②将猪肉剁成肉末,再把肉末和适量的太白粉、姜汁、葱花和少量的水搅匀,装入番茄中,放在笼中蒸约10分钟拿出。

③将绿色菜叶洗净切成节,锅内放油烧热,后炒菜,加入挖出的番茄汁,勾好芡,倒入盘底铺平,再将蒸好的番茄放在青菜上即可食用。

特点: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强心安神、温中润便,对于产后食欲不振及便秘食之有益,因此本品既可补益,又可开胃能利。

番茄牛肉

原料:番茄150克,牛肉100克,卷心菜150克,料酒3毫升,精盐4克,味精1克。

制作:

①把番茄、卷心菜、牛肉分别洗净,番茄切成方块,卷心菜、牛肉切成薄片。

②将牛肉放入锅内,加入清水至能没过牛肉为度,旺火烧开,将浮沫撇去放入料酒。

③烧至牛肉快熟时,再将番茄、卷心菜倒入锅中,炖至皆熟,加入精盐、味精,略炖片刻,即可装盘食用。

特点:健脾开胃、活血化淤、调理气血、生津止泻,对于产后胃口不开有开胃纳食、激发食欲之效。

番茄鸡片

原料:生鸡胸肉150克,番茄酱50克,荸荠50克,鸡蛋清1个,太白粉15克,精盐2.5克,白糖25克,熟猪油250毫升(约耗60毫升),醋10毫升。

制作:

①先将鸡胸肉切成薄片,加精盐(1克)、鸡蛋清、太白粉(10克)调均。

②荸荠去皮,洗净,切成薄片。

③锅放炉火上,放入猪油烧至三分热时,放入鸡片,随后用筷子划散,见鸡片变白成形捞出。

④原锅留油少许,放入荸荠、清水、精盐、白糖、番茄酱、醋,烧开后将太白粉用水调匀勾芡,倒入鸡片,翻炒均匀即成。

特点:健脾开胃、消食导滞、益气养血、生精益体、清热化痰,产后食用,既可作为开胃消食佳品,亦可作为补益良食。

三丝汤

原料:生肉丝、生笋丝各25克,熟鸡丝、冬菇丝各15克,熟火腿丝10克,白汤500毫升。黄酒15毫升,食盐5克,味精2克,清猪油几滴。

制作:

①将肉、鸡、笋切成细丝,切得越细越好。

②肉丝放入碗中,加入冷水搅散,浸出血水待用。

③炒锅洗净。置旺火上,加入白汤500毫升,倒入血水和血丝,放入笋丝,冬菇丝、烧至将沸,用漏勺把浮上来的丝捞起,洒上冷水少许,待浮沫升至汤面,即撇净,然后加入黄酒、盐、味精略沸。

④把捞出的肉丝、笋丝、冬菇丝,装在勺子内覆于碗中,然后把汤浇在碗中,撒上火腿。滴几滴猪油即成。

特点:荤素并用、营养丰富、成分全面,能养血生精、滋阴润燥、补而不腻且具开胃运脾之效,对于产妇保持大便通畅亦有一定作用。

枸杞鲫鱼汤

原料:枸杞子15克,鲫鱼3条(约750克)。葱花适量,胡椒粉、食盐少量。

制作:

①将活鲫鱼除鳞、腮和内脏,洗净,用开水略烫一下。

②将枸杞子用温水洗净后用沙锅先煮20分钟,去渣。

③将鲫鱼、姜末入汤内同煮至熟。临食前加胡椒粉、食盐。

④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5剂。

特点:温中益气,健脾利湿,凡产后均可服用。

红杞蒸鸡

原料:枸杞子15克,子母1只,料酒、胡椒面、生姜、葱、味精、食盐各适量。

制作:

①将子母鸡宰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将葱切段,姜切片备用。

②将子母鸡肉放入锅内,用沸水汆透,捞出放入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尽水分,再把枸杞装入鸡腹内,然后放入盆里(腹部朝上),把葱、生姜放入盆内,加入清汤、食盐、料酒、胡椒面,将盆盖好,用湿棉纸封住盆口,在沸水武火上笼蒸2小时取出。

③将盆口棉纸揭去,拣去姜片、葱段不用,再放入味精即成。

特点:本品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作用。适用于产褥期妇女及乳母食用,对产后气血的补益作用较大,有利于产妇身体复原、乳母泌乳。

产后补养中医药膳

产后补身汤

原料:药材:当归、熟地各18克,党参、炒白术各15克,川芎5克,乳鸽1只,姜片若干,米酒适量,盐少许。

制作:

①药材稍冲洗,加水9杯以大火煮开,改以小火煮至汤汁剩约3杯时,去渣,药汤备用。

②乳鸽去内脏洗净,入开水中煮5分钟后,取出洗净备用。

③锅内入乳鸽,加姜片,酒及药汤,入锅蒸至肉熟烂(约2小时),捞去姜片,加盐调味即可。

特点:气血双补,对妇女产后贫血、头晕、身痛、手脚麻木效果良好。

羊肉炖当归

原料:精羊肉120克,当归15克,生姜10克,盐、胡椒、味精、油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块,入水煮开后去浮沫,捞出后加当归、生姜,用小火煮至烂熟,加佐料即可。

特点:羊肉炖当归有暖胃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力、益胃气的功效,是产妇有益的佳肴。

独参汤

原料:人参30克,红糖30克。

制作: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毫升,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

特点: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兼有养血活血之功,对于产后失血过多,阳气虚浮欲脱所致的产后昏厥有急救之功。

杜仲腰花

原料:炙杜仲12克,猪腰子250克,料酒25毫升,葱、味精、酱油、醋、小豆粉、大蒜、生姜、食盐、白糖、花椒、猪油、菜油各适量。

制作:

①将猪腰子对剖两半,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将炙杜仲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熬成药液50毫升;将姜切成片,葱切成节备用。

②用药液汁的一半,加料酒、豆粉和食盐,拌入腰花内,再加白糖,调料混匀待用。

③将锅放在炉上,在武火上烧热,倒入猪油和菜油至八成熟,放入花椒,投入腰花、葱、生姜、蒜快速炒散,放入味精,翻炒即成。

特点:中医认为有滋补肝肾和降压作用。可改善产后腰酸、肾亏腰痛、下肢乏力。

生地蒸鸡

原料:饴糖250克,生地250克。

制作:

①生地切长条状,与糖拌匀。

②装入洗净的乌骨鸡内,放入瓮中蒸熟食用。

特点:对产后体弱、恶露不尽者有改善作用。

产后性冷淡膳食

枸杞炖牛尾

原料:带皮牛尾一条(约750克),枸杞子50克,调料适量。

制作:

①枸杞子之一半,用水煮提取浓缩汁25毫升,另一半洗净备用。

②牛尾刮洗干净,剁成段,开水汆一下,洗净。

③将牛尾、枸杞子置锅内,加清汤1500毫升,及料酒、酱油、葱段、姜片、精盐各适量,武火烧沸后,加入枸杞子浓缩汁,转文火炖至牛尾酥烂取下,除去葱、姜,加味精。

特点:补肝肾,适用于性冷淡。

豆腐羊肉虾汤

原料:豆腐、羊肉、虾,调料各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片,虾洗净,与羊肉加水同煮至熟烂,加葱花、盐调味,再入豆腐煮熟食用。

特点:益气补虚,适用于产后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之性功能减退,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

产后恶露不尽膳食

栗子黄焖鸡

原料:肉鸡1750克,栗子250克。味精10克,料酒10毫升,白糖10克,太白粉15克,汤1000毫升,花生油150毫升,精盐10克,葱段10克,姜片10克。

制作:

①将肉鸡骨头剔下,剁成4厘米见方的块状,用少许太白粉、精盐拌匀。

②剥去栗子外皮,用油炸至皮紧。

③将鸡块下油锅炸至呈金黄色倒出,锅留底油下葱、姜稍炒,再下鸡块及汤,调好颜色及口味,以中心煮25分钟(烧煮之中放入栗子),待鸡熟汁浓时起锅,挑去葱、姜,用太白粉勾芡,盛盘即可食用。

特点:补而不腻,活血止血,促进恶露排除及子宫复旧。

芪归炖鸡汤

原料:小母鸡1只(约1000克),黄芪50克,当归10克,精盐5克,胡椒0.5克。

制作:

①活鸡宰后,去毛及内脏,剁去鸡爪及壳,用清水洗净。

②黄芪去粗皮,与当归均洗净待用。

③沙罐洗净,放清水400毫升,放入全鸡。烧开后撇去浮沫,加黄芪、当归、胡椒,用小火炖2小时左右,鸡肉黄时加入精盐,再炖2分钟即可食用。

特点:益气生血,补益五脏,化淤止血,有促进母体早日康复的作用,同时还可用于产后气血虚弱和兼气虚血淤所致的产后腹痛、恶露不止等病。

归七山楂饮

原料:当归20克,三七粉10克,山楂20克,红糖30克。

制作:将当归、三七粉及山楂放入锅中,加水约250毫升,煎约30分钟,取汁,放入红糖搅化即可。

特点:活血化淤,能络止痛,可用于治疗产后淤血内阻,气闭不行所致的产后昏厥,亦可治疗其他淤血内停所致的疾病,如恶露不下或不尽,产后腹痛等。

仙鹤益母糖浆

原料:仙鹤草30克,益母草30克,红糖10克。

制作:先将上二草浓煎,去渣,取滤液,然后将红糖加入滤液中,煮沸1~2分钟,即可服用。

特点:每天2~3次。活血止血,化淤缩宫。

藕汁饮

原料:藕汁100毫升,白糖20克。

制作:

①先将鲜白嫩藕榨取藕汁,冷藏备用。

②把白糖兑入藕汁中,冷饮之。

特点:清热凉血,活血止血,主治产后余血不尽。

芹菜根煮鸡蛋

原料:芹菜根60克,鸡蛋2个。

制作:先将芹菜根煎水,去渣,取药液,然后再用芹菜根滤液煮鸡蛋,熟即成。

特点:清热利湿,治产后湿热恶露不尽。

产后多汗膳食

黄芪红枣粥

原料:黄芪40克,糯米60克,红枣30克。

制作:先将黄芪煎水取滤液,红枣去核,再将黄芪液、红枣肉与糯米一起煮成稀粥。

特点:1日分数次服完,连服3~6剂。益气固表止汗,主治产后气虚自汗及平时气虚自汗症。

猪肉汤牡蛎粉

原料:牡蛎粉、麦麸(炒黄)各等份,浓猪肉汤。

制作:

①将牡蛎粉、麦麸按各等份混合好,每包3克。

②每日2次,每次1包,用浓猪肉汤送服。连服5~7剂。

特点:养阴补虚敛汗,治疗产后盗汗。

小麦牡蛎粉

原料:小麦100克,牡蛎50克,肉汤适量。

制作:

①将小麦炒黄,磨成面粉,将牡蛎研成细末,两者混合均匀,备用。

②每日3次,每次6克,肉汤送服。连服5~7剂。

特点:养心敛汗,治疗自汗、盗汗。

鲫鱼五味汤

原料:鲫鱼500克,五味子10克。

制作:

①先将五味子洗净,熬水去渣,再将鲫鱼入五味子汤中,煮熟食之。

②每日1剂,分3次服完,连服3~5剂。

特点:益气补血,产后多汗多眠者尤宜。若产后乳少者忌服。

小麦糯米粥

原料:小麦60克,大枣15枚,糯米1撮。

制作:用沙锅将水烧开,放入小麦、糯米和大枣(去核)煮粥,以熟烂为宜。食时可加白糖,分数次服完。

特点:健脾益气,敛汗安神。凡产后均可食用,若产后汗多心烦者尤宜。

产后贫血膳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山药30克。

制作:将羊肉洗净切片,当归用纱布包好,同山药、姜片放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炖汤,烂熟后放调味品,饮汤食肉,每日1次,连用10~15天。

特点:可治贫血。

枸杞猪骨汤

原料:生猪骨500克,枸杞子30克,黑豆50克,大枣20枚。

制作:

①加水适量一同煮至烂熟,调味后饮汤食枸杞子、红枣、黑豆。

②每天1次,连用15~20天。

特点:可治贫血。

归参鳝鱼汤

原料:当归20克,党参30克,鳝鱼500克。

制作:

①先将鳝鱼去头尾、内脏。

②当归、党参用纱布包,共放锅内加水适量,再加料酒、姜、葱、盐,一同炖煮至鳝鱼熟。

③吃鱼喝汤,1天内用完。连用10天为一疗程。

特点:可治贫血。

二胶粳米粥

原料:阿胶、鹿角胶各20克,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作:

①先煮粳米、枸杞子为粥。

②加入阿胶、鹿角胶使其溶化,再煮二三沸,以粥代食,可加糖调味。

③每日1次,连用10~15天。

特点:可治贫血。

羊肝枣米粥

原料:羊肝100克,红枣20枚,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作:

①将新鲜羊肝切成条状,放入锅内加油微炒。

②投入枸杞子、红枣、粳米同煮成粥,以葱、姜、盐调味,代早餐食。

③连用半个月为一疗程。

特点:可治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