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9100000000074

第74章 梦想成真

我一直关注着,收集着平凹的牌匾书法。

我听朋友辰夫说,2001年10月10日平凹给西安市第九十中学题写了校名我立即搭车去学校登门拜访。由此,我结识了校长穆金玉和校办主任文彦群。

交往中,我竟然发现文彦群是个“贾平凹迷”,从小就收藏平凹的作品以及有关平凹的通讯报道,图片,字画,而且已经有十六七年的历史。

1985年,那时上小学四年级的文彦群刚刚12岁,看到《陕西日报》记者秋乡写的一篇文章——《山的儿子——记青年作家贾平凹》。当时,文彦群对贾平凹并不了解,看过这篇文章后,他觉得贾平凹这个人挺不容易的。按说贾平凹个人状况和家庭背景,并不优越,他却能从商州山里走到西安,到西安上大学,毕业后当作家,最后在全国获奖。这些,都震撼着同样是山的儿子文彦群的幼小心灵!他被“山的儿子”贾平凹的经历所感染,他对“山的儿子”贾平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彦群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作家梦也从此开始了对“贾平凹”的收藏。

在交通不便,观念保守的大山里,很多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可是,文彦群依然坚持上完初中,又上高中。由于家庭贫寒,上高三时,一个星期文彦群只有五块钱的生活费。可他省吃俭用,不买吃的,兜里有点钱就去逛书店。《贾平凹散文精选》、《贾平凹游品精选》几本书,就是那时买的。

文彦群说:“一看到‘贾平凹’三个字,内心就有一种冲动。”

为了收藏“贾平凹”,文彦群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为这个还做过一次贼。”一次,到书店去找有关贾平凹的资料,看到一本《喜剧世界》,在杂志封三上有平凹的一幅照片和一幅画。文彦群激动万分,可是翻遍口袋,连一分钱都没有!他觉得这些东西太珍贵了,趁书店服务员不注意,把这一页偷偷地扯了下来。

有一年过春节,他去走亲戚,发现人家糊墙的报纸上有贾平凹的一幅照片和文字介绍,还有贾平凹的题词:“学会真诚写文章。”落款是:“贾平凹1984年11月8日于西安。”文彦群喜爱有加,他苦口婆心给人家说好话,硬是用小刀从墙上揭下了这一块宝贵的资料。

文彦群就是这样苦涩地艰苦地收藏着“贾平凹”,也在收藏着自己的作家梦。

文彦群一心想报考西北大学,学中文,将来做一个研究贾平凹的专家,原因很简单,就是“贾平凹曾在那里就读”。

文彦群后来上了宝鸡文理学院后,与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关系很好,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位同学来自贾平凹的故乡——商州”。

1998年大学毕业后,文彦群带着他的几箱藏品只身来到西安。在九十中他的简陋宿舍里,除了他所收藏的70多部贾平凹的作品集和别人研究贾平凹的专著,贾平凹主办的杂志,贾平凹的照片,图片及厚厚的五六本关于贾平凹的剪报之外,其余东西都是别人的。

文彦群说:“物质的贫乏,并不妨碍我精神的富足。”工作之余,他会静静地默默地呆在这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研读他珍藏的一切。这间小屋已成为他栖息的精神乐园。

我被文彦群感动着!

他“衣带渐宽人渐瘦”的勤奋!

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

我有意帮他收藏贾平凹。

我只要发现有平凹的新作,有平凹的专著,有平凹文章的杂志,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他。

我只要有多余的平凹的作品,照片等资料,就会忍痛割爱无偿地送给他。

我也有心引荐他与平凹见面,了却他埋藏在心中的夙愿。

2002年3月9日上午,我和失人燕玲和文彦群一起早早她来到群贤庄,参观“上元名家艺术展”,赶在平凹与读者见面会之前,我把文彦群介绍给平凹。文彦群与心仪已久的贾平凹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当平凹看到文彦群精心制作认真收藏的剪报本时,深深为之感动,觉得收藏不易,坚持更不易。平凹当即为文彦群题词:“文彦群先生十数年搜集剪贴我的作品,令我感动。今在群贤庄画展上相见,留此语深表谢意。二00二年三月九日上午,贾平凹。”

2002年5月11日下午两点,在邮政书城举办贾平凹最新力作《病相报告》签名售书活动。我于前一天告诉文彦群,他提前赶到,还特意带上照相机,又买了新书。

适逢西安电视台《家住西安》栏目组采访,贾平凹利用签名空隙对记者说:“我在年轻时也做过作家梦,那时不可能见到那些更远的作家,但是收集人家的作品,学习人家那些东西,当时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看到他的那些藏品以后,把自己就感动了,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那一段经历。”

记者同时也采访了我。我说:“小文十几年如一日坚持阅读,剪贴,收藏贾平凹的作品,以贾平凹为榜样,再走向文学的殿堂,这样的话,这个路就走近了,距离也拉近了。而且,这样坚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小文一定会成功的。我作为一个长者,我愿做一个纤夫,让所有的年轻朋友,从我的肩上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