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9100000000039

第39章 又见告示

1999年12月14日下午4点,我如约赶到书房,径直上楼,摁响门铃,只听鸟叫,无人开门。走下楼时,李溪几人也到了。我说屋里无人,再等一会儿。

正说着,只见小夏开车过来。平凹打招呼:“你先走。”刚走几步,又对小夏说,“你把郭梅送到家。”几次离开车又走近车,反复叮咛,生怕忘了什么。

随行的一小伙,请平凹给几个人在新书《老西安》上签名,平凹答应上楼再说。

我们慢慢爬上6楼。平凹开门后,突然说:“别人送的醋没有拿。”

我到厨房一看,说:“厨房没有呀,是不是记错了?”

平凹猛然想起:“噢,我放到西大了。”

最近,平凹头晕,供血不足,正在住院治疗。他记忆衰退,经常丢三忘四,若不是李溪求字心切,我绝不会去打扰他。

平凹一一让坐。我说:“快歇一会儿,看把你累的,不行,就躺一会儿。”

平凹说:“不忙歇。”他让来人坐沙发,他说,“让我坐高椅子,这样舒服点儿。”

我说:“李溪跟炮团的不一样,因为搞试飞,养成非常认真,严谨的职业习惯,而且多才多艺。现在正争取上调,希望贾老师帮个忙。”

平凹说:“咱能帮上啥忙?”

我说:“全靠你帮助了。”

平凹说:“是给领导写字?”

我说:“不是,是给李溪写,写些鼓励的话。”

平凹说:“我先准备一下。”他倒墨,润笔,我帮着铺纸。未写之前,平凹又认真地翻本本。

平凹写的是:“好友来如对月,读奇书胜看花。”

平凹写字时,李溪拍照。可惜我的土八路机子电池不行,充电太慢,只好让“华山”退居二线,让李溪的“尼康”发挥“先进的作用。”

我趁机夸奖:“李溪摄影水平高,文章写得好,准备出集子,也请贾老师给写个书名。”

李溪聪明,立即递上一纸,上有钢笔写的书名:“倚天屠魔”。

我问李溪:“横写还是竖写?”

不等李溪回答,平凹先说:“出书时电脑可以制作。”顺手又竖写了“倚天屠魔”四个字。

李溪非常感激,直夸:“贾老师写得好。”

我把写好的字拿到客厅,晾在地毯上。我说:“我们到贾老师的书房来,是沾了贾老师的‘月光’,我们阅读贾老师的书,比赏花还要高兴。”

正在说话时,来了传呼。平凹去打电话告诉人家:“我得的是七八十岁老汉得的病,头晕,发蒙,正住院着呢。”别人要来看望,他不让。

我又说起去河南之事,想再力争一次,也好给王德芳老师回话。

平凹说:“现在哪里都不想去。”

我说:“李溪的领导也很崇拜你,几时去看看,人家那里有不少藏石。”

平凹说:“现在不太热衷收藏石头了。”

我说:“你敬佛了么。”

刚才给李溪题写书名时,裁下了一半纸。我想给我求个“佛缘”,或是别的什么字,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还是“免开尊口”吧!因为,就在今天,我发现平凹又写了一个润格告示,也算是平凹的第四个润格告示吧:“书法:中堂三千,条幅两千,斗方两千,牌匾一字五百。绘画:四尺五千,条幅斗方三千,小品五百至一千。不应酬,不赴堂会,敬请遵守之。”

昨天,我在平凹的书房就没有见这润格。

今天,怎么就变戏法似的,猛不丁地冒出个新告示呢?

是“今年人老笔亦老,米价涨字画价也涨”呢?

还是“不应酬,不赴堂会,敬请遵守之”呢?

不得而知。

我只是在心里说:好你个平凹,你一年翻一个跟头,变得还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