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9100000000017

第17章 新春寄语

虎年春节刚过,我和燕玲,还有孩子的干妈,三秦都市报记者梁文萍,从大荔经临潼返回西安。先送文萍回家,再顺路去看平凹。

平凹不在,只有大妈一人在家。送上大荔的红枣花生,也算给大妈拜个晚年。

因为有事,我给平凹留言:

平凹你好!

来家未见,甚憾!朋友索字,钱和礼品都在我处,明晚在家等我,切记勿忘!

鲁风

1998年2月8日

第二天晚上7点整,我顾不上看新闻联播,和燕玲乘车去西大平凹家。

平凹又不在,依旧是大妈一人在家。我和燕玲陪大妈聊天。

大妈煮元宵相让,我说:“下午吃得饱饱的,不饿。”我是最爱吃甜食的,若不是在婆婆家两碗面条下肚,不让也会抢的。燕玲碗里舀了四个,让我帮她吃一个,我也回绝。

正与大妈说话,有人摁门铃。我去开门,是平凹。

我说:“难得一见,总算把你盼回来了。”

平凹说:“等一会儿还要出去呢。”

大妈看儿子急匆匆的样子,说:“吃了再走。”转身进厨房给平凹舀了五个元宵。平凹三下五除二,放下碗筷,又看前,后出师表,铜车马。我当面把钱点清,递给平凹。

平凹急欲出门,问:“啥时要?”

我说:“现在。”

他边倒墨润笔边说:“昨天同学来家,让我写字,我说‘无笔,无墨,无纸,也无印章’,没写。”

我说:“关键是‘无钱’,你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对吧?”

平凹没有接话,狡黠一笑。

在窄小的不足三个平方的厨房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已经满满当当,又是案板又是书桌的上面也摆满了东西。听说儿子要写字,大妈赶紧走进厨房,帮着挪碗搬锅。我小心翼翼地把药罐放到窗台上。

平凹挥笔写字,我拉宣纸,燕玲换铺垫的报纸。

先给刘铁先生书写:“除却诗书何有癖,独于山水不能廉。”

再为中国航空工业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勇题字:“谦心皆乐事,容膝即安居。”

裁下的纸,我放在一边。平凹说:“不要扔,还能用。”

这时,我看平凹给郭勇写完,就说:“给我写一幅字,当做今年的‘圣旨’,当做今年的座右铭。”

平凹没有犹豫,落笔见字:“终身争一息,每事慎三思。”

落款是:“鲁风兄留念,九八年,平凹。”

燕玲说:“回去买个好镜框,装框挂起来。”

我说:“装框挂在墙上当‘圣旨’,当座右铭。”

平凹却说:“用浆糊粘到墙上就行了。”

燕玲又求说:“贾老师,你再帮我写个‘龙居歌舞厅’嘛!”

平凹说:“我就不给歌舞厅,洗脚堂写。”

我说:“这是咱的事情,不比别人。再说这‘龙居’,你也得去呀!”

燕玲也说:“到时还要请你参加开业典礼,到时还要请县老爷出面作陪呢。”

平凹很快写好。

燕玲眼尖,说:“贾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舞’字少了一竖。”

平凹一看,边说边写:“我给你加上一笔。”

燕玲把字拿在手中,用嘴吹墨,先写的几幅字在黑皮沙发上晾着。

平凹看手表,说:“我得走,你俩坐。”

我说:“你先走,我和燕玲陪大妈说会儿话,等墨干后再走。”

平凹出门,又站定,回头说:“妈,你再做些吃的。”

大妈说:“元宵吃饱了。”

平凹说:“能吃饱?我走了。”

大妈再三叮咛:“早些回来。”

平凹“噢噢”答应着。关门。他去“吃请”了。

这一天,我和燕玲回到家中,没有停歇,利用一个奖状框,连夜把平凹写的“终生争一息,每事慎三思”挂上了墙。

这是平凹给我的新春寄语。

这新春寄语足以让我享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