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9056700000075

第75章 陷入灾难(1)

11月28日午夜过后不久,华盛顿开始认识到麦克阿瑟给美国军队带来的灾难的严重程度。远东司令部的一份电报说,韩国第2军已经土崩瓦解,第8集团军也即将被迫撤过清川江。此份电报在华盛顿时间差几分就到凌晨1时之际到达五角大楼的电讯中心。四小时之后,麦克阿瑟在一份电报中承认攻势失败,但却以一贯的方式就这次失败为自己开脱罪责:

由我们的进攻行动导致的形势发展现已展示得十分清晰。希望把朝鲜冲突仅局限于由北朝鲜部队和象征性的外来分子组成的敌军,所有这种想法现在可以休矣。中国在北朝鲜投入了大批军事力量,而且实力仍在增强。任何在志愿名义或其他伎俩的掩饰下进行小规模支援的托词,现在都不具有一丝一毫的有效性。我们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

麦克阿瑟接着说,“中国人的战略格局”现已明朗。10月下旬的最初介入是为了阻止联合国军的推进。达此目的后,中国人便脱离了接触,以便为大概将在春季发起的攻势集结压倒性优势的兵力。(麦克阿瑟替中国人拟定的时间表没有什么道理。如果中国指挥官并不打算在四个月之内将其20多万部队投入战斗的话,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把这些部队暴露于朝鲜冬季的冰雪严寒之中达数月之久呢?把他们安顿在“满洲”似乎是更合逻辑。)在麦克阿瑟看来,中国人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摧毁在朝鲜的联合国部队”。

然后,麦克阿瑟抱怨说,委派给他的部队的任务已经超出了其能力。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这种喋喋不休的牢骚对参谋长联席会议来说将屡见不鲜,并使他们恼怒万分。麦克阿瑟写道:

目前,由于鸭绿江封冻,中国人开辟了越来越多的增援和补给通道,这是我们的空中力量无法阻止的。显然,我们目前的军力不足以应付中国人的这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天时地利对他们更为有利。由此而产生的形势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种局面扩大了从全世界范围来考虑问题的可能性,超出了本战区司令的决定权限的范围。本司令部已在其职权范围之内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它目前所面临的局势却超出了它的控制和力量。

麦克阿瑟说,他打算“从进攻转为防守,并根据经常变化的局势进行可能需要的局部调整”。他全然忘记了仅仅三天前他发动“结束战争的攻势”时曾经说的话。在此之前,他的战地指挥官、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他自己的情报官员都对他的做法所引起的危险提出过警告。

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于早上6时15分用电话向杜鲁门通告了这一坏消息。布雷德利和三军参谋长在前一天讨论了局势,他们认为局势虽然“严重”,但却怀疑“是不是严重到像我们报纸所要我们相信的那种灾难性失败”。布雷德利告诉杜鲁门说,中国人已经“把两只脚都踏进来了”。

总统立即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布雷德利的主要担忧是共产党可能要充分使用他们的空中力量。美国情报部门估计“满洲”的机场上至少配置了300架轰炸机。如果这些轰炸机参战,它们将会严重打击美国的补给线(第8集团军每天消耗3 000吨补给品,其中1 000吨由空中运输),或者摧毁拥挤在朝鲜空军基地上的美国飞机。布雷德利说这些机场“极易遭受攻击”,有一次空袭已经毁坏了6架美国飞机。

杜鲁门问道,有没有防止空袭的可能?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将军回答说,只有轰炸“满洲”或把飞机撤回日本。

国防部长马歇尔警告说,美国无论是单方的,或是作为联合国的一个成员,都不应卷入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否则就会陷入俄国人精心布设的陷阱之中”。他说。美国既不应进入中国领土,也不应使用中国国民党的部队。

布雷德利不同意麦克阿瑟关于他兵力不足、无法完成任务的抱怨。“麦克阿瑟那里有足够的兵力。”他说,无论如何,“我们现在派不出更多的地面部队了”。(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指出,美国国内现在只有一个师,即第82空运师,而国民警卫队的部队要到次年3月15日才能做好准备,甚至1月1日以前连“新老交替”的工作都不能完成。)

马歇尔对把第10军的部队暴露在朝鲜东北部的做法表示关切。马歇尔“认为他(麦克阿瑟)会把进攻的部队撤回来”,这个问题应该“在华盛顿这里加以考虑”,因为它牵涉到与中国直接交战的问题;尽管如此,“干涉麦克阿瑟在现场的作战行动是毫无裨益的”。

政治上非常敏感的副总统艾伯·巴克利提出了一个他认为对本政府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公共关系方面的问题:麦克阿瑟“回家过圣诞节”的说法已被广为引用。巴克利“想要知道(麦克阿瑟)是否真的讲过这样的话;而且如果讲过的话,他知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如果知道的话,为什么还要讲这样的话”。

杜鲁门回答说,麦克阿瑟“确实说过这样的话,至于为什么,副总统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布雷德利认为,麦克阿瑟的“声明也许是说给中国人听的,以向他们表明,我们在这次进攻之后就撤离朝鲜”。

总统希望不要出现让麦克阿瑟“在中国人面前丢脸”的任何言论。马歇尔表示同意,政府应“把这个声明看作是一件令人窘迫的事情,我们应以某种方式避开它”。

讨论随后转入对巴克利称为“非常令人沮丧的”局势应该或者能够做些什么的问题上。马歇尔并无良策。他说,“我们要避免被拴在朝鲜”,但是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体面地离开朝鲜?”

艾奇逊认为,美国“比以往更接近于一场全面战争”。他仍然把苏联视作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幕后操纵者。尽管如此,“我们现在不要说苏联对此负有责任,因为我们在进行这样的指责之后无法有所作为……这是由于(原文如此)我们盟国的态度”,但美国应该在联合国继续指责中国为侵略者。国务卿还要告诫麦克阿瑟说,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必要占领朝鲜东北部,“我们不能在朝鲜打败中国人,他们能比我们投入更多的部队”。艾奇逊将“非常、非常仔细地考虑”空袭“满洲”的问题,“如果这对解救我们的军队是至关重要的话,那就势在必行”。但如果美国真的进入“满洲”,“那么要停下来就很困难,而扩大冲突却很容易”。如果美国在“满洲”取胜,那么“俄国人大概就会介入,以援助他们的中国盟友,而不考虑这是在与我们交战。我们会更深地卷入其中。当务之急是找到一条我们能够守住的战线,并守住它。这将有助于我们符合盟国的观点,并向他们表明我们并非好战,我们在等待中国人的下一步行动”。

马歇尔在会议最后总结说,麦克阿瑟的攻势对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图还是必要的。他说:“现在我们知道了。”

杜鲁门的确采取了一个谨慎的步骤。会议结束后,他打电话给马歇尔,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发给麦克阿瑟的所有电报都必须“通过国防部长呈送给总统本人”。

参谋长联席会议询问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对这场惨败做出了首次公开回应。他令人难以置信地宣称说,措手不及的是中国人,而不是他的部队。他的司令部于11月29日发布的新闻公报其实是他发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电文的压缩版,把这场危机描绘成一场“全新的战争”。但他也加上了一句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弥天大谎:联合国军的攻势已经“迫使敌方过早地投入战斗”,因而干扰了他们“后来以压倒性优势的兵力突然攻击我军阵地”的计划。

然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所作所为仅仅是袖手旁观和忧心忡忡,让麦克阿瑟继续旁若无人,自行其是。谢尔曼海军上将对朝鲜东北部的局势十分担心,在那里支援第10军的海军舰船十分危险地靠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谢尔曼希望命令麦克阿瑟把该军撤至一条稳固的战线,但其他参谋长一直不情愿给麦克阿瑟直接下令,而只是对麦克阿瑟提出询问,希望这会提醒他注意危险。他们在11月29日问道:“你计划怎样协调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以及如何部署在我们看来是过于暴露的第10军的部队?”参谋长联席会议允许麦克阿瑟由攻势转为守势,正如他在第一封告急的电报中要求的那样。“战略上和战术上的考虑现在是首要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说。他们建议——但不是命令——麦克阿瑟应考虑封闭两支部队之间的缺口,并建立一条横贯半岛的连成一气的防线。

同一天里,参谋长联席会议再次拒绝了麦克阿瑟重新提出的、曾被两次驳回的要求,即允许他在朝鲜使用中国国民党的军队。麦克阿瑟指出,******以前的提议之所以被拒绝,是因为担心共产党对台湾的进攻迫在眉睫,而在朝鲜使用他们会给中国参战以口实。由于这些考虑已不再适用,而且没有其他现成的兵员可用,因而麦克阿瑟打算与******直接谈判使用其部队的问题。

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一份回电的草稿中说,动用国民党的部队有可能把台湾引入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战争中。国防部长马歇尔和国务卿艾奇逊修改了电文,更加强调从政治和外交方面进行考虑。杜鲁门本人同意了最后的文本:

你的提议正在考虑中。……它涉及世界范围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它可能将干扰与我们在联合国合作的国家的一致立场,以及使我们陷入孤立的可能性。对(英)联邦的国家来说,把它们的军队与中国国民党人一并使用,也许是完全无法接受的。这有可能把敌对行动扩大到台湾和其他地区。顺便提一句,我们在联合国的领导地位正遭受最严重的损害,有必要以最大的谨慎来避免破坏联合国中至关重要的盟友阵营。

麦克阿瑟现在的表现马上就变得自相矛盾和令人困惑。这些行为表明他既迷惑不解又惊慌失措,他不希望他所身临其境的现实损毁他意向的幻梦。这一系列令人奇怪的行动中之第一步是他在11月28日把他的两位战地指挥官沃克将军和阿尔蒙德将军召到东京,参加一个“战争协商会”。(“此时离开战场的后果他们可承受不起。”柯林斯将军以挖苦的口吻评论说。)他们的谈话未做记录,但做出的决定是:第8集团军必须撤至足以远离被中国人从侧翼包围的地方;与此同时,第10军要放弃麦克阿瑟“挺进鸭绿江”的命令,并撤至咸兴—兴南地域(陆战队的史密斯将军一直力促采取这一行动方针,但两周前却被麦克阿瑟否决了)。当时还简要地讨论了一项建议(在这里重提此事都很可笑):陆3师从东海岸的元山地区向西推进,以打击在第8集团军右翼作战的中国人,这大概要跨越半个朝鲜半岛。这个想法出自第10军助理参谋长埃德温·赖特将军,以回答麦克阿瑟提出的该军如何减轻第8集团军压力的问题。应该感谢阿尔蒙德,他插进来,在供与会者参阅的地图上用教鞭熟练地点了几下,指出拟议的行军路线要穿过太白山脉。不管地图上是怎么标的,山上无路可寻。他说,第3师如经此地,必定全军覆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阿尔蒙德后来又同意支持这一建议,条件是沃克将军在该师越过太白山脉西坡时向它提供补给。沃克做不到这一点,他十分明智地保持沉默。麦克阿瑟说他以后再做决定。(几小时后,麦克阿瑟对这个西进行动,先是下达了一个简短的进军令,但随后又撤销了。)

麦克阿瑟在11月29日的一份电报中宣布了他的这些决定(这等于被迫撤退他的整个部队),然而这些决定贬低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他的部队的担忧,并且为他部署部队的方式做了辩解。麦克阿瑟声称,第10军非但没有遭受严重伤亡的危险,而且它事实上威胁着与第8集团军对阵的中国人的主要补给线,还牵制了6至8个中国师;否则的话,它们就会随心所欲地攻击第8集团军的侧翼。麦克阿瑟并没有说明,等到第10军撤至沿海地区,它将如何完成这个任务。他给部队下达的命令,与他告知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部队的行动,两者大相径庭。就史密斯将军而言,他与麦克阿瑟打交道经年累月,能够抓住这个等待了好几个星期的机会。一等到第10军奉命撤出其流产的攻势,他立即要陆战1师开始考虑保存自己的方式。

然而,麦克阿瑟没有听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要他把部队一线摆开的建议。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因为距离太远,他的部队人数不足,还有绵延于朝鲜中部的崇山峻岭带来的后勤问题。

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麦克阿瑟的言辞无法令人信服。布雷德利将军在看影印的电报文本时,在页边空白地方草草地写了一条又一条的怀疑性评注,尤其是在关于第10军“威胁着”敌人补给线的说法旁边。他在麦克阿瑟为该军未与第8集团军会合所列举的理由旁边画了一个大问号。陆军史学家罗伯特·沃森在20年后采访布雷德利时,发现这位将军仍然记得这份电报是“侮辱性的”,这是所收到的麦克阿瑟发来的许多电报之一。布雷德利“情绪有些激愤地”对沃森说,麦克阿瑟“把我们当成了小孩子对待”。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参谋长联席会议会容忍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