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命运的档案
9048400000001

第1章 总序

曾卓

这套文丛定名为“跋涉者”,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也在文艺的领城里跋涉。

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诗篇《过客》。那位没有名姓的过客,从他有记忆的时候起,就在走着。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而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他的脚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他只得喝些本来补充血。而且,他已如此劳顿。他渴望休息。但是,他不能。他只得走。因为有声音在前面催促他,呼唤他……也想到了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创作的铜像《行走的人》。那铜像没有头也没有鼠臂。罗丹强调的是那行走的人健壮的和正在向前行进的豪迈的步伐。一如画家熊秉明所说:“这一铜像把‘走路’提升到象征人生的层次去,提升到‘天行健’的哲学层次去。”

那位“过客”在极为劳顿的情况下,以受伤的流血的脚在向前走着。那位“行走的人”以健壮的腿迈开大步在向前走着。两者都是象征。两者以不同的形象互为补充,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两者对我们都是一种激励。而鲁迅先生的“过客”于我们更亲切一些,更为触动我们的心。因为在艰难的旅途中,在渺茫的希望中,仍不停止自己的脚步,才能更显示人的力量、人的意志;因为,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有时迈开大步在路上行进,有时也不得不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跋行。

我们也受过伤,流过血,而依然没有停止脚步。因为,前面也在催促我们,呼唤我们……这套丛书的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也在文艺的领城里跋涉。文艺领域中的跋涉也正是人生道路上跋涉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在他们的著作中,抒发了对生活的爱憎和追求,也表现了对文艺的感受和体会,风格各异,而同有真诚的心。

彼此呼应,也是对前面呼唤的声音的回答。我们希望,对于也是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的读者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慰藉和启迪,与我们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