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衣锦还乡
9045800000003

第3章

张和尚手极巧,糊纸花活灵活现,尤其是糊纸仙鹤更是一绝。在三洞五沟还有关庄镇,但凡死了人,张和尚必定不请自到,去后就拿笔开单子:红白黄黑纸各几张、竹竿长短各几根……这个时候的张和尚往往想吃什么会要求主家给做点。当地风俗人死要放七天,张勤天天早早就到,吃罢晚饭才走——花圈、纸鹤总是最后一刻糊好,等到死人出殡,吃了宴席嘴一抹,从管事的那里再拿两盒烟——最后撂一句“这是和尚我劳动所得”才离开。

那次张和尚去我家蹭饭,恰好那天我母亲不在,姐姐做饭慢,我得以听全了张和尚由来这个故事的全部——当时听着觉着出奇,现在想来,那个故事的真实度值得怀疑但又好像无懈可击。

关庄镇及洞沟村的老一辈人都知道,张家最早起家靠的是打卦算命看风水,且名气很大,传到张和尚祖爷爷辈上却戛然而止。当地人说张家买房置地已经是大地主了,不用伺候人了,张和尚说这个说法不对,是干不下去了,再干就要掉脑袋喽。

祖辈相传,张和尚祖爷爷是张家最厉害的,据说此人算命从不问,来人站到他家庭院不用开口他就能说出此人来历,人送外号张仙。当时任上有位县太爷听闻此事不信,乔装到张家,一进门张和尚的祖爷爷就“扑通”朝他跪下了,县太爷当时就愣了,其刚上任月余,当地人基本都没见过,更不要说这穷乡僻壤,基本不出门的算命人。

震惊之余,县太爷问:为何下跪?

张仙跪在那里低头答道:父母官屈尊光临,蓬荜生辉,草民一跪谢恩!

县太爷随即问:我来何事?

张仙答:无事,只求一解。

县太爷哈哈大笑,扶起张仙后在张家留下仨字:真如仙。

县太爷走后,张仙召集家人宣布:自此不再打卦算命看风水,且张家后人只能学不能用此技。

自此不管是谁,不管拿多少谢钱,张仙说到做到,连门都不让进。

半年后,县太爷再次来临,这次是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张仙跪迎进家,县太爷又问:我来何事?

张仙答:草民不知!

县太爷再次愣神。

张仙再跪:草民月前得了重病,痊愈后便不能算事!

县太爷天资聪慧,很快明了,说:那不问事,问对错。

张仙思索良久,模棱两可:天高水长。

县太爷抬头看着挂在中堂的那仨字,半晌后微笑:真如仙也得活在凡间。

县太爷走后,张仙的儿子问缘由,张仙说这位县太爷接到一案,原告被告在当地都有势力,且都有比县太爷官大的撑腰,都得罪不起,昨夜县衙里匕首黄金同时送到,他左右为难,来问此事。

张仙接着告诉儿子:此人不久将告老,我知谁对谁错,但不能明示,他的随从中纠缠双方都有人在,一字不慎,全家灾祸。

不几日,那位县太爷告老还乡,张仙亦不再操旧业,自此专心农耕。

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赶集回来。父亲看见张和尚调侃他:又讲你家那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吧,说说你为啥叫和尚?

张和尚笑嘻嘻地说:讲就讲,给我炒碗肉吃就讲。

父亲指着我对张和尚说:你给算算这孩子长大有没出息,算完了给你炒肉。

张和尚马上大义凛然:有祖训,只能学不能用!

母亲从篮子里拿出条猪肉,插话说:算算吧,我马上给你炒肉去!

张和尚咽了口唾沫:去他的祖训,孩子你伸出手让我捏捏。

这是我所知道张和尚的第一次算命,尽管大伙都知道他懂这些,但只要你提这个事张和尚从不开口且大多时候转身就走。

我爷爷曾在张家当过多年长工,后来张家破败,张和尚有个头疼脑热买药的钱大多是爷爷奶奶给他,这个没心没肺的人偶也有感恩的举动,而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我父亲领略过。

父亲的爷爷过世后,我爷爷去找张和尚给看个坟地,在张家多年扛活,他知道这方面方圆几十里没有人能比张家后人强。但张和尚死活不去,只是答应跟在后面看看,无奈我爷爷另找了个风水先生看。

看坟地时,张和尚跟在后面一声不吭,直到看好一块坡正要下罗盘定方位,父亲发现张和尚一直摇头,便拉了拉我爷爷的衣服,我爷爷就对风水先生说:劳您再辛苦辛苦,我觉着此处不是最好!风水先生看了眼跟在后面的张和尚,哼了声,连谢钱都不要甩手走了!

后来听我爷爷讲,风水先生走后,张和尚搓着手看天看地,随后急乎乎就走,径直上了一个山坡,走到一个地方蹲下看四周,然后绕了个圈就回村了。我爷爷走上前见张和尚的脚印踩倒杂草,那个圈正好是一个坟茔的大小,赶紧招呼随行的挖墓人上前。我爷爷后来给张和尚买了两条烟,他拿上仍旧是那句“这是和尚我劳动所得”。

我爷爷我奶奶都高寿九十,无疾而终,我父亲后来从民办教师一直干到县教育局副局长,三叔当兵出去后来官至团长。到我这一代,在农村长大的堂兄弟姊妹十五个,有十二个考上大学,吃上公家饭。尽管这个公家饭现在看来未必就是张和尚当年嘴里的那个“公家饭”,但奶奶去世前还念叨张和尚的好呢:坟地是人家给踩的呢,你们要替我照顾他。

张和尚粗糙的手捏着我的手,我异常激动心如撞鹿,好像麻木般任由他捏了左手换右手,再听他问了父母我的生日及出生时辰,然后放开我的手说出一句话:这娃儿是吃公家饭的!再问什么都不说了:做饭去吧,我接着给孩子讲故事。

张和尚的父亲二十娶亲,三年见老婆肚子没动静就娶了二房,又三年娶了三房,但年近四十仍无子嗣——纳闷不已,从祖坟到老宅到自己的生辰八字,怎么着卜算自己都应该是至少有两子的命啊。

更纳闷的是,他怎么推算自己都是皇帝命——这差点没把他吓得背过气去,虽说当时兵荒马乱的,但自己一不带兵,二无啸聚山林之心,哪来的皇帝命。但怎么推算都如此,这让他差点发疯。

这一日,他满腹心事到关庄镇赶集,胡乱买些东西正准备返回时见一陌生的游方和尚坐在关庄镇土地庙门口,有几个人正在问询打卦。他下了马车走到跟前,听了一会儿见此游方和尚说得头头是道,是个高人,便等到无人时上前问了一卦,不等这和尚说完便邀请其坐上马车一路赶回家。

他问:我母生病在床,何时能康复?

游方和尚答:你问哪个母亲,两个都在床上躺着。

张和尚的爷爷娶亲两房,当时母亲姨娘确实都生病在床。

回到家中,张和尚的父亲赶紧安排一桌素席,待这位游方和尚吃罢,遂泡上清茶请到上房,先问自己命运再问为何子嗣难求。

游方和尚转动佛珠,闭眼听张和尚的父亲报八字,然后说了一席话震惊得他差点顺椅子溜到桌子下。

张和尚故事讲到这里停顿,西窑洞里飘出的肉香让他大大咽了几口唾沫。随后才接着说了那位游方和尚的话:

你妈生你在东房,你是当朝一皇;你妈生你在西房,你终归会和我一样!

张和尚的父亲听他妈说过,生他时是个夏天的大中午,本在东房待产,但那日烈日当空,热不可耐,随后家人将她抬至西房,没多久张和尚的父亲就生出来了。

那子嗣怎么百求不到呢?张和尚的父亲满脸崇拜接着问。

游方和尚叹了口气:其一你是和尚命,其二不要也罢!

张和尚的父亲随即就跪倒在那游方和尚脚下,声泪俱下:求大师指点明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我死了怕没脸见九泉之下的先祖先辈啊……

游方和尚再叹口气:命中劫数,命运使然。你族兴盛百年,该断则断,即便顺延一代,仍是天数啊。

张和尚的父亲长跪不起,哀求不止:我辈使命完结,子孙自有子孙祸福,求大师指点一二……

游方和尚站起身,扶起张和尚的父亲:好吧,我来告诉你子嗣何故不到,只愿你将来不要恨我就好!

张和尚的父亲刚要表态,游方和尚挥手:此沟可有一泉?

张和尚的父亲连连点头:有有有,鄙宅向上五里即到。

游方和尚转身坐回椅子:明日你招工匠,在此泉下游一百步拦坝蓄水,方便周边百姓饮用。

张和尚的父亲马上心如明镜,忙不迭答应,游方和尚随后婉拒他的再三挽留,告别而去。

一年后,张和尚诞生,为感谢当年那位大师,张和尚的父亲给其取乳名:和尚。

张和尚出生前一天,那个游方和尚不请自到,张和尚的父亲百般礼遇,几乎是寸步不离地殷勤招呼,只是满脸忧色。

鸡叫后,天微明,远山影影绰绰。

张和尚的哭声传出,下人跑过来恭贺他喜得贵子,张和尚的父亲仍不动声色陪游方和尚喝茶、闲聊,只是淡淡地回了句:知道了。

当时我奶奶就在旁边伺候着,后来她跟我回忆张和尚父亲和游方和尚的对话。

游方和尚:得子有忧无喜,何故?

张和尚的父亲:此八字暗合大师当年所言,不要也罢,何喜之有?

游方和尚:天数如此,无喜无忧。

张和尚父亲:大师真的无解?

游方和尚转动佛珠,闭目诵经。

此时,年仅十岁的我奶奶上前换茶添水,一夜无眠手脚发软,咣当将和尚面前的茶碗掉落在地,碎片四溅。

游方和尚睁开眼,挥手制止住张和尚父亲的责骂:此丫头后人可关照你子,请善待。随即挥手让我奶奶离开。

天大亮,我奶奶进房送热水,见游方和尚已经离去,张和尚父亲伏案打盹,本来乌黑的头发一夜后已然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