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9043300000025

第25章 心存感动(6)

清晨,她被急急的拍门声惊醒,面前是彻夜不寐的他,满面倦意,眼中却有火舌在熊熊燃烧:“我一定要把花生瀑布的做法试验出来,我要做新一代的大师。”

她只有无限信赖地看着他,不住地点头。

艰难辛苦的时光自此开始。每天,她上街买来大包大包的花生,而他长久地在灶间,对着一炉越烧越疲惫的火焰:水煮、油炸、火烤、爆炒……室内整日弥漫着花生浓烈的芳香,仿佛是他无限蒸腾的渴盼。然而,最后的成品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像他梦中的绚丽瀑布。

他终于暴怒,将炉灶一一推翻,盆碗都打烂,如困兽般咆哮痛骂。第二天黎明,他却又踉跄而起,另筑炉灶,开始下一轮新的试验。

一次次,她为他清理残局,料理杂务,轻轻为他拭汗,忍耐着他无休无止的焦躁与失落。终于在又一次劳而无功之后,她默默拥住他,在他耳边低语:“做不出花生瀑布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原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她的怀抱如此安静温柔,可他却不耐烦地挣开说:“可是做了大师,有了名与利,我们将会更快乐,而且是完全不一样的快乐!”

而她眼中的泪,他看不见。

当她提出分手,竟不见他的震惊,他只觉得太疲倦,已没有力气有什么感情反应。只是瞬间,心中会掠过昔日情景:他为她炒的每一道菜,她都说“好吃”。而这样的日子,早已久违,花生瀑布的梦想占据了他生命的全部。

她静静道:“一直都是你炒菜给我吃,今天,让我最后为你炒一次菜吧。”

点燃煤气炉,看淡蓝火焰如烟花蓬起,待锅烧热,清油滋滋有声,躁动不安时,她将盘中花生倒进……

顷刻间,他看见了花生瀑布:花生流泻的刹那,油正沸腾,花生在热油里跳跃起舞,仿佛是金色的瀑布,自高处一往无前地飞身跃下,油花在阳光下四溅。

只一会儿工夫,花生已经全部倒完,瀑布的幻象结束了。他目瞪口呆良久。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所谓花生瀑布不过只是司空见惯的场面,他还会为之付出全部心力去追求吗?

炒、炸、咸水煮、榨油、炼糖、做果仁、做配菜……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说出花生的一百种吃法,却为什么,从没有人认真观察过它的每一步,到底是怎样完成的?

他夹了一颗花生入口,细细品咂它清脆外衣里的香浓与炽烈,就好像咀嚼着她给过他的日子,渐渐,越来越慢,越来越无法下咽。

终于,他问:“你,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她许久许久没有回答,忽然溅满一脸金色泪花。回信

◎文/詹妮编译

她现在懂得得了父亲的爱会一直陪伴着她。

1993年10月的一天清晨,朗达·吉尔看到4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

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是令她难以承受,朗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

戴瑟莉不仅没有渐渐地适应父亲的去世,反而拒绝接受事实。“爸爸马上就会回家的,”她经常对妈妈说,“他现在正上班呢。”她会拿起自己的玩具电话,假装与父亲聊天儿。“我想你,爸爸,”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肯死后朗达就从成巴市搬到了利物奥克附近的母亲家里。葬礼过去近两个月,戴瑟莉仍很伤心,最后外祖母特里施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能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孩子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

后来有一天晚上,朗达哄戴瑟莉睡觉时,戴瑟莉说:“我想死,妈妈,那样我就能和爸爸在一起了。”

“上帝呀!帮帮我吧,”朗达祈祷着,“告诉我该怎么办。”

1993年11月8日本该是肯的29岁生日。“我们怎么给我爸爸寄贺卡呀?”戴瑟莉问外祖母特里施。“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上怎么样?”特里施说。戴瑟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选了一个画着美人鱼的气球,图案的上方写着“生日快乐”。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

在墓前摆放鲜花时,戴瑟莉口述了一封给爸爸的信:“生日快乐,我爱你,想念你,”她说着,“但愿你在天堂能收到这个气球,在我1月份过生日时给我写回信好吗?”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纸,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

将近1个小时,她们就看着那个闪亮的光点慢慢地越飘越远、越变越小,戴瑟莉却兴奋地喊道:“看啊,爸爸收到我的气球了!”才不过几分钟,那气球就不见了。“现在爸爸要给我写回信了。”戴瑟莉说着向汽车走去。

在一个寒冷、微雨的11月的早晨,在加拿大东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上,32岁的维德·麦金农准备出去打猎。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与妻子和3个孩子住在美人鱼镇上。

但那一天他没有去经常打猎的地方,而突然决定去两英里外的美人鱼湖。在岸边的灌木丛中,他发现杨梅树丛的枝条钩住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上面印着美人鱼的图案,线的顶端系着一张包着塑料纸的小纸条,已经被雨浸湿了。

回到家,维德小心地将潮湿的纸条摊开晾干,妻子唐娜回来时,维德给她看了气球和纸条,上面写着:“1993年11月8日,生日快乐,爸爸……”通信地址是加利福尼亚利物奥克。

“现在才11月12号,”维德说,“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千英里!”

“而且,你看,”唐娜说着将气球翻了过来,“气球上印着美人鱼的图案,又正好落在了美人鱼湖边。”

“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在沙勒特镇的书店里,唐娜·麦金农买了一本改编的《小美人鱼》。圣诞节过后几天,维德又买回了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温馨的生日祝福。”1994年1月3日,唐娜坐下来给戴瑟莉写了封信,然后将信夹在贺卡中,与书装在一起寄了出去。

1月19日的傍晚,麦金农夫妇的包裹到了,那时,朗达和戴瑟莉已经回尤巴市了,特里施决定第二天再送过去。那天晚上,特里施看电视时,怀着好奇心,她打开了包裹,先是看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

第二天清晨6点45分,哭红了眼睛的特里施将汽车停在朗达的门前。特里施说:“戴瑟莉,这是送给你的,”特里施将包裹放在她手里。“是你爸爸寄来的。”

“代你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特里施念道,“我想你一定会奇怪我是谁。其实一切都是从我丈夫维德11月去打野鸭的那一天开始的。你猜他发现了什么?是你寄给爸爸的美人鱼气球……”特里施停了一下,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烁着一颗泪珠。“天堂里没有商店,但你爸爸希望有人能帮他给你买一份礼物,所以他就选中了我们,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叫做美人鱼的镇上。”

特里施继续读着:“我知道你爸爸一定希望你能快乐,而不要为他伤心;我知道他非常爱你,并会一直注视着你的成长。爱你的:麦金农夫妇。”

特里施读完信看着戴瑟莉。“我知道爸爸不会忘记我的。”孩子说。

特里施眼里含着泪水,搂着戴瑟莉又读起了麦金农夫妇送的那本《小美人鱼》。这个故事与肯给戴瑟莉读过的那本有些不同,以前那本讲的是小美人鱼后来幸福地与英俊的王子生活在一起,而在这一本中,邪恶的女巫割断了小美人鱼的尾巴,杀死了她,3个天使将她带走了。特里施读完,担心悲惨的结局会使外孙女伤心,但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小美人鱼进天堂了!”她喊道,“爸爸送给我这本书,是因为小美人鱼就像爸爸一样进了天堂!”2月中旬,麦金农夫妇收到朗达的来信:“1月19日,收到你们寄来的包裹时,我女儿的梦想实现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中,朗达母女经常与麦金农夫妇通电话。3月份时,朗达与戴瑟莉飞往爱德华王子岛探望麦金农夫妇。两家人穿着雪地鞋一起到湖边维德发现气球的地方。朗达和戴瑟莉都沉默不语,好像肯的就在她们的身边。如今戴瑟莉每次想要和爸爸说话时,就会打电话给麦金农夫妇,只有这种方式能安慰她幼小的心灵。

“人们都对我说:‘气球能落到那么远的美人鱼湖边,简直太巧了。’”朗达说,“但我知道是肯挑选了麦金农夫妇将自己的爱带给戴瑟莉,她现在懂得了父亲的爱会一直陪伴着她。”

底片

◎文/佚名

在某些人的视线里,一丝一毫也不能隐藏。

他是一个优秀的男人,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女友漂亮聪慧,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两人中规中矩地相处了一年多,眼看谈婚论嫁就要摆上议事日程,忽然间,女友提出分手。

“为什么?”他一遍遍地问,好奇大于生气,“你究竟对我什么不满意?工作、学历还是家庭?或者是我的处世态度和生活作风有什么问题?”“都不是,”女友说,“只是因为那照片。”他的心不禁一颤。

那是一张极普通的照片,是他与一位女学生的合影。他常去一家成人进修学院讲课,每次讲课时,那个女学生都会坐在教室的最前排,全神贯注地盯着他看。下课了就给他端一杯水,然后和一大帮同学围着他聊东聊西。他对她印象不错,和她在一起时也挺舒服。但仅此而已。“她端水给你时,你有什么感觉?”女友追问。“学生给老师端水不是很正常吗?”“那她盯着你看时呢?”“也很自然啊,老师怎么能怕学生看。”“那我盯你看看试试。”女友道,然后便死死地盯住他,有几分试探,又有几分认真。“开什么玩笑。”他却觉得浑身不自在了,忙拿话岔开,不久,就出现了那张照片。那是一次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不知怎的随身带了一架相机,还剩下几张胶卷没拍完,便对着同学们胡乱抓拍,忽然看见他正和她说着什么,便顺手给拍了下来。不过拍得实在是不错:他和她的脸挨得很近,额头几乎抵着,目光相对,会心微笑。他的神情如暖暖的春风,她的神情如漾漾的春水。“拍的时候,你在想什么?”自从见到这张照片,女友就絮絮地问。“当时正在说话,哪里顾得上多想什么。”“那么,你们在说什么?”“不记得了,”他淡然道,“不过是一张照片,别太在意。”“你们看来可是真的挺好。”女友的神情带着些微微的惆怅。“那不过是一张照片,”他有些急了,“我现在就可以撕掉它!”“撕掉照片容易,可是你能撕掉那个人吗?”“我和她只是师生,至多算是朋友,”他气愤地说,“不信你可以去调查!”“有些东西连你自己都没发现,我又能够去查什么?”女友幽幽地说,“相信我,我绝不是无中生有。她很适合你,你也很适合她。你之所以和她没有故事,是因为你在有意识地为我负责,从而无意识地把她关在了情感圈外。”“你根本没见过她,怎么知道她适合我?”“不要以为这张照片不算什么,有时候,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声叹息都足以暴露一切,”女友指着照片上的他和她,“你仔细看看她的眉毛,她的眼睛,再仔细看看你的笑容,你的神情……你是喜欢她的,是不是?”他沉默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追究起来,他真是一点儿都不讨厌她,也可以说是喜欢她。如果他有意让这种喜欢延伸下去,这种喜欢有可能会变成更深的喜欢,甚至是爱。“然而,我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却从没有照过一张这么和谐的照片。”女友说着翻开了影集。果然,他和女友的每一张照片都带着些莫名其妙的生涩、紧张、惶恐和故作姿态,亦如他和女友所谓的爱情。“可是,你总不能为这样一张照片和我分手吧!”“那有什么不能呢?”女友静静地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无法更细致地分析,你也不要太违心地否定。这张貌似友谊的照片背后,其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爱情潜质。”他无语。

两人终于分了手。当别人问为什么时,他们都保持缄默。是的,说出来谁会相信呢?一年多的朝夕相处和有意栽培竟然抵不过一瞬间拍下的一张随意的照片。后来,他真的和那个女孩结了婚。正如女友所说的那样,他和她彼此确实更适合。他这才明白女友是个在情感上多么锋利和精明的女人,那张他一直自以为是友谊的合影,居然是一张被她一眼看清的只有在暗房冲洗时才能目睹的爱情底片。

他也方才明白:有时候关于心灵的某些事情,在某些人的视线里,一丝一亳也不能隐藏。

爱在点滴之间

◎文/杨若捷

这点点滴滴之爱也只有善于发现的你,才会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