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散文鉴赏
9042300000009

第9章 五月的青岛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旁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滕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波不高,船缓缓的走,燕低低的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象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就正合适。但无论怎说吧,人们反正都放了心不会太冷了,不会。妇女们最先知道这个,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而且决定不再脱下去。海岸上,微风吹动少女们的发与衣,何必再去到电影园中找那有画意的景儿呢!这里是初春浅夏的合响,风里带着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们总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女性的伟大几乎不是颓废诗人所能明白的。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劳山丹山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成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

马车都新油饰过,马虽依然清瘦,而车辆体面了许多,好作一夏天的买卖呀。新油过的马车穿过街心,那专作夏天的生意的咖啡馆,酒馆,旅社,饮冰室,也找来油漆匠,扫去灰尘,油饰一新。油漆匠在交手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处来的舞女。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多咱浴场上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草还茂盛呀。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

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精品赏析]

这篇散文在艺术特色上很有称道的地方。

首先是形式的对称美。文章的第一层描写鲜花,与之对称,第三层便写少女。少女如花,两两对照,则五月里青岛的鲜花如少女一般美丽,青岛的少女如花儿一般鲜艳的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第二层写绿叶,与之对称,第四层便写少男。少男如绿叶,不光表现出天真活泼的少男如春天般地富有生命力,也含着绿叶扶红花的意思在里面。有了鲜花,叶儿才显得绿;有了绿叶,花儿才显得艳。作者也有意点眼。青岛鲜花如潮,作者便写少女们身著鲜服丽装要“跟花们竞争一下”;青岛绿色如海,作者便写少男们“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这样的构思是十分精巧的。结构的安排也是十分自然的。作者若不是先将鲜花绿叶一路写完,再腾出天地写少男少女,而是写完鲜花马上写少女,写完绿叶马上写少男,则不会表现出这种自然,流畅,含蓄的美。

其次是意境的壮阔美。写花则是一丛丛,一片片,“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写绿叶则是“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描绘了一幅“春深似海”的繁胜景象。写少女,则描绘出春日的海岸,成群的少女春服艳丽,与无边的鲜花相辉映。写少男,则是开运动会的,旅行的,服劳役的,“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成着从走开”,描绘出少男的海洋,与漫野的绿叶相争胜。通篇描写,无论是鲜花,是绿叶,是少女,是少男,无不如潮如海,漫山遍野,其铺张扬厉,大有汉赋之遗风,给人一种壮美的享受。

还有语言的优美。我们看他写白花,则是“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将初发的花朵的洁白、繁密写得惟妙惟肖。我们看他写藤萝,则是“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顺”、“悬”、“散”,三个动词都是慢节奏的,它把藤萝生长的特征,花穗儿开放的姿态,香气弥漫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我们看他写味觉,则是“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成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将花香的浓烈,海成的疏淡给人的感觉表现得如嗅如觉。写绿更是细致入微。“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不光将绿的层次表现的很分明,其中的“灰绿”,更是鲜为人道,绝少描摹,怎不叫人赞叹作者语言的精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