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散文鉴赏
9042300000015

第15章 往事(4)

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不同的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

[精品赏析]

这篇散文,真是有趣得很,然而正是在这有趣之中,充溢着非常丰富的意味。海自然是极引人神往的,山自然也是蕴藏着无穷美。可是,因为冰心自己爱海,竟是爱到了如此“偏颇”的地步,实在非同寻常。另外,爱海自然随便去爱,但又何必硬把海同山进行比较呢?又为什么非比出个高下不可呢?是作者不明白海山各有特色吗?原来,作者是在明白着说着“孩气的话”,用一种非常巧妙的论争方式同时向读者显示了海和山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美的所在。文末,作者写道:“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这正是作者艺术地对山海各具其色的回答。在作者看来,自己以为海好于山,但这只不过是自己的见识,可他人就未免如此,也大可不必如此。或别人也可以写出一篇“爱山的孩气的话”来的。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的特点,首先是结构上十分巧妙。作者本意是赞美海与山的不同美态,而在文字表面上却采取了一褒一贬的方式,在相互的比较,中同时显示了双方的特点,一箭双雕。另一方面是具体地对于海与山的认识与描写,十分准确,既有论证,又有自我的认识与感受,很是艺术地说明了海之壮阔清奇,‘山之雄壮沉郁;海之动荡变化,山之色彩烂漫等。第三个特点是,文章在十分自然地透着令人喜爱的“孩气”的幼稚,读来使你童心复起,时时感到幽默纷然。这里,作者好像是有意识地造文章,可它的神妙处却正在于这种有意的造文意识恰恰转化成了一种自然纯朴的散文,变成了一种有特点的艺术手段。这就与那种总想掩盖造作之态可到处都显出造作痕迹的作品大相径庭。

十鸟兽不可与同群

女伴都笑玲是个傻子。而她并没有傻子的头脑,她的话有的我很喜欢。她说:“和人谈话真拘束,不如同小鸟小猫去谈。他们不扰乱你,而且温柔的静默的听你说。”

我常常看见她坐在樱花下,对着小鸟,自说自笑。有时坐在廊上,抚着小猫,半天不动。这种行径,我并不觉得讨厌。也许就是因此,女伴才赠她以傻子的徽号,也未可知。

和人谈话未必真拘束,但如同生人,大人先生等等,正襟危坐的谈起来,却真不能说是乐事。十年来正襟危坐谈话的时候,一天比一天的多。我虽也做惯了,但偶有机会,我仍想释放我自己;这半年我就也常常做傻子了!

第一乐事,就是拔草喂马。看着这庞然大物,温驯的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时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

每日山后牛棚,拉着满车的牛乳簟的那匹斑自大马,我每日喂它。乳车停住了,驾车人往厨房里搬运牛乳,我便慢慢的过去。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拔那十样锦的叶子的时候,它便侧转那狭长而良善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我们渐渐熟识了。远远的看见我,它便抬起头来。我相信我离开之后,它虽不会说话,它必每日的怀念我。

还有就是小狗了。那只棕色的,在和我生分的时候,曾经吓过我。那一天雪中游山,出其不意在山顶遇见它。它追着我狂吠不止,我吓得走不动。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我看它走了,一口气跑了回来。三夜没有睡好,心脉每分钟跳到一百十五下。

女伴告诉我,它是最可爱的狗,从来不咬人的。以后再遇见它,我先呼唤它的名字,它竟摇尾走了过来。自后每次我游山,它总是前前后后的跟着走。山林中雪深的时候,光景很冷静。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

此外还有一只小黑狗,尤其跳荡可爱。一只小自狗,也很驯良。

我从来不十分爱猫。因为小猫很带狡猾的样子,又喜欢抓人。医院中有一只小黑猫;在我进院的第二天早起刚开了门,它已从门隙钻进来,一跃到我床上,悄悄的便伏在我的怀前,眼睛慢慢的闭上,很安稳的便要睡着。我最怕小猫睡着时呼吸的声音!我想推它,又怕它抓我。那几天我心里又难过,因此愈加焦躁。幸而护士不久便进来!我皱眉叫他抱出这小猫去。

以后我渐渐的也爱它了。它并不抓人。当它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的时候,我觉得它充满了活泼和欢悦。

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有时也看见啄木鸟。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

知更雀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都极其鲜明。小蜂雀更小到无可苗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我因找不出它们的中国名字,只得网阙。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的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欹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春是鸟的世界,“以鸟鸣春”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话,我如今彻底的领略过了!

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我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是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而且是怎样有趣的事,你看小鸟破壳出来,很黄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觉得很丑。它们又极其贪吃,终日张口在巢里啾啾的叫,累得它母亲飞去飞回的忙碌。渐渐的长大了,他们母亲领他们飞到地上。它们的毛羽很蓬松,两只小腿踌姗的走,看去比它们的母亲还肥大。它们很傻的样子,茫然的只跟着母亲乱跳。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的过去,啾啾的争着吃。早起母亲教给它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这几天来,它们已完全的会飞了,会唱了,也知道自己觅食,不再累它们的母亲了。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些雏鸟已不在巢里,它们已筑起新的巢来了。在离他们的父母的巢不远的枝上。它们常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合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小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气的。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因为它们都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原刊《晨报副镌》1924年8月8日10日

[精品赏析]

这篇通讯题为“鸟兽不可与同群”。就很有意思。既好像是疑问,又好像是提醒,还好像是一种辩驳。读完作品,你反复思量,也许才能够真正准确体会创作者的意思。人与鸟兽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动物了。但是,不能同群,却并非完全不可以相通。作者开篇提到人与人尽管有许多相通,可总免不了有时也有阻隔。然而,人与完全不同于自己的鸟兽,有时却也可以做到完全的相通,竟可以把这种相通变成一种摆脱人与人交往生活中烦闷的释放方式。从此一点讲,人与鸟兽一同群是可能会移动人性的,所以不可同群。

可是,全篇所描述的,却是自己如何与鸟兽从相通,到理解,甚至产生感情的情形。例如依次写到的“我”与马、小狗、小猫、小鸟等的交往,就非常的细致,迷人,充满了意趣也充满了柔情。

作者在这里把自己的“爱”布施到各样的动植物身上。然后,又从它们的身上感受吸收到欢乐,适意,因之,更加坚定了爱的力量。这在根本上也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反映,也是她善良的女性柔肠的体现。

在作者笔下,这些小动物几乎像是人化了一样,个个形象生动,十分可爱。驯良的老马,调皮活泼的小狗,小猫,充满着家庭般生活气氛和劳动的小鸟群等,都被作者表现的十分具体形象,一派生机勃勃的情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人已鸟兽化了,鸟兽也已人化了,除了形体、语言的不同以外,似乎不再有隔阂了。形和意的自然溶汇与结合,使这篇作品无论在描绘景物或是抒发心意情感方面,都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