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散文鉴赏
9042300000107

第107章 翡冷翠山居闲话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象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态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象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鲜;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竞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弥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象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石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户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获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水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右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象一个裸体的小孩扑人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沦定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右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饭端的日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象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仆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于徐的婆婆里暗小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日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古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大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间的水声,山罐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人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簌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瘫,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十四年七月

选自《巴黎鳞爪》,新月书店1931年版

[精品赏析]

这篇散文是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的写照。作者用他那支飘逸、秀美、抒情的笔描绘出了一个不待丝毫雕饰、没有任何羁绊,不受一点约束的自然而纯美的世界。

在这里有着大自然本身的纯美:正好暖和的阳光,温驯的风息,繁花幽远的淡香,不出烟、不起霭的明净的空气,伸手可采的鲜美的果实……。

不仅大自然本身不待雕饰,而且邀游在这里的人也不受任何约束。他们不须踌躇自己的服色和体态:不须修饰胡发,不须着意于衣衫,不须整理领结……,一切任凭自然。

不但自身不受约束,还无须别人的管辖,因而,在这里邀游,须只身前往,以丢掉任何制约行为的“枷”与“链”。只有这样,你才能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享受到灵魂的愉悦。

不惟“形”不必受到任何约束,就是“灵”也不必受到任何羁绊:邀游中“不必带书”,因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都可以使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

作者就是这样层层递进地极写了自然、纯真、质朴的美,并歌颂了这种纯、真、朴的美。可以说“纯”、“真”、‘朴”就是这篇散文立意、构思的凝光点,全篇文章“神”聚之处,文章的精魂。

徐志摩是诗人,他的散文也有着诗的意境,诗的格调,诗的旋律,诗的语言。这篇散文,作者就是用诗的语言、诗的旋律反复咏叹着并从而创造出这种纯、真、朴的诗样的意境。作者的一切描绘,一切叙述,一切抒情、都是从创造这样的意境出发。如写到自然的美时,强调了阳光的适度,风息的温驯,空气的净。描绘邀游其中约人时,强调他们的放情与自在,写出了他们从形体到灵魂,都全与自然相融:“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真是一个毫无约束、全无挂碍的纯而又纯、朴而又朴的境界。作者所创造出的这一深邃而幽远的意境,能启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并使散文增添了浓郁的诗情,感染着、扣动着读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