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散文鉴赏
9042300000104

第104章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目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一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月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惬恢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枉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碗来粗细罂,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娑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娑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他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不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竞一点儿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激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是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顽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一九四一年三月

选自茅盾《见闻杂记》,文光团沙、1946年版

[精品赏析]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为象征,讴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其笔端凝聚着的作者那种升降沉浮的历史感及饱和着的那样激流震荡的时代感,均是撼动人心的。这篇作品是茅盾散文创作进入最成熟的第三阶段的里程碑;也是他散文创作达到形神兼备,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的标志。郁达夫说:“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历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然而抒情炼句。妙语谈玄,不是他之所长。”这是指茅盾第一、二两个阶段的散文的基本特色。可是从《白杨礼赞》开始,茅盾在表现他对社会的周到的观察和清楚的分析的时候,虽然继续运用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但笔调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一洗第一阶段的《雾》等篇的惆怅抑郁情调,而且也摆脱了第二喻段《雷雨前》等文的严峻气氛,代之以粗犷豪放,开朗乐观,生气盎然的崭新的情致。茅盾明确地把白杨树象征为“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人们,并反复地指出白杨树不平凡,正是这种情致的写照。而且他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主线安排全文的时候,调用了种种艺术手法。例如起笔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但没有说明理由。紧接着写了高原的景色,这是烘托的手法。写高原景色又是一波三折,先有雄壮伟大之感,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的味儿。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这是铺垫的手法。具体写到白杨树又连续运用了一系列电影特写的手法。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写到一排树,三五株树乃至一株树,从广裹的大自然收缩到特定的环境中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从抬眼望见前面远远有傲然耸立的哨兵似的白杨树,到近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是由远及近。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和站立的姿态,联想到白杨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性格;从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和“挺拔”的外形特征,联想到北方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这是由树及人,由形及神。加之说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而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的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第八段中四个排比反问句的由浅入深的手法,以及第九段中将白杨树和“贵族化的楠木”的对比手法等。说明《白杨礼赞》在托物抒情方面已到了形神兼备。在抒情炼句方面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由此可见托物抒情也已成为芽盾之所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