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迷情巴比伦:傻美人选夫
904100000016

第16章

经过御医悉心的调养,没过多久,環環就可以下地活动了。然而郢王还是不放心,每日都在身边精心照料。

自从“均王事件”之后,郢王对于自己的王妃张氏,更加厌恶,于是从原来的正院搬出,命人在環環居住的偏院里,收拾出一处住所,自己暂住与此。尽管张氏每日都百般讨好,又命人精心准备饭食,给環環送去,怎奈郢王就是不相信她,把她送来的饭菜都又原封不动地送还了回去。

张氏见自己在郢王心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心中也不禁懊恼,后悔那天不该如此冲动,惹出这么大的事端。每日又见郢王形影不离地陪在環環的身边,自己的心中又充满了嫉妒和憎恨!

一日,她看到郢王在王府花园中命人为環環采摘鲜花。于是,她便来到郢王身边,先施一礼,道:“妾身多日不见殿下!特来向殿下请安!不知殿下近日一切可好?”

郢王一看是她,便冷冷地回答道:“本王历来独行独处惯了,你以后可以不必特意来请安!”

张氏一愣,她抬眼看向郢王,阳光下的郢王显得有些纤弱,一向不与人争执的他脸上总是挂着温柔的神情。为何只有见到自己的时候,却总是这样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张氏不得不再次陪笑,道:“此次均王的事情,确是臣妾考虑不周,未曾禀明殿下,还望殿下恕罪!既然環環已经无恙,还请殿下搬回原来的住所,臣妾也好每日服侍殿下……”

没等张氏说完,郢王早已不耐烦地打断了她:“不必了!你我本无情意,实乃父王之命!環環乃是母亲大人所赐,她跟随我多年,我与她情同知己!今次你竟忍心陷害她!如此妒妇之为,恕本王实难接受!怎奈你既是父王指婚,岳父大人又是国中元老,从今后,你我二人各自走开,互不相扰,我也不会在外人面前提起半个字,还望你成全!”

闻得此言,张氏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顿感天旋地转,半晌,站在原地无法动弹。只得默默看着郢王转身离去,留下自己在这偌大的王府里继续独守空房。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梁国建国已经四年多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还算是国泰民安,正当王上准备要为自己登基五年大赦天下,举国同庆的时候,宫中却传来了噩耗,正宫娘娘元贞皇后病逝了!

年近六旬的王上万分悲痛,所有的连同郢王殿下在内的皇族成员们都进宫去参加故去的皇后娘娘盛大的葬礼。

对于元贞皇后,郢王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只是在自己进宫去拜见母亲的时候碰见过一次,再者就是每年新年的时候,父王举办的皇族例行宴会上,远远地看到过皇后娘娘端坐在自己父王身旁。郢王只记得元贞皇后总是带着一脸端庄的笑容,很有威仪,再有就是她曾经夸赞过母亲的琴技高超。

听母亲说过,元贞皇后是跟随王上一起打天下的结发夫妻,并且为人正直,聪明贤惠,一直是王上身边的贤内助。传言,王上虽然打仗英勇无比,但是却比较多疑,而且好女色。皇后在世时,总是时时劝谏王上,要近忠臣,广纳良言,切勿贪图女色,因此,不仅王上,就连底下的将士们,也都十分敬重她。

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郢王并不讨厌皇后娘娘。她也是在众多皇族成员里为数不多的能够赢得郢王尊重的人之一。

在宫中,身着孝服的郢王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此时的红玉儿已经年近四十,鬓边也已添了白发。一身素服的玉儿见自己的儿子日渐出落的面容俊俏,只是身体稍显单薄,面色依旧有些苍白。

玉儿拉着郢王,两眼含泪地说道:“我的儿,这些时候不见,你又瘦了啊!可是身体有何不适吗?”

郢王双手握着母亲的手,面露微笑地说道:“母亲,孩儿现在一切都好,请母亲不要挂念!”

玉儿示意身边的侍女都退下,而后,她慢慢地说道:“我听说,你和你的王妃相处地不太融洽,可有此事?”

郢王听母亲提及此事,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玉儿见他不语,便接着说道:“新婚夫妇,都是如此。两个人过日子,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日子久了,就好了!谁还能不为几件小事吵个嘴的!只是,不要真伤了和气,毕竟她是你父王指给你的,你的岳父大人和已故的元贞皇后又是同宗。得罪他对你可没什么好处。以后的日子还长,不要小孩子气了!”

郢王自知定是张氏派人到母亲面前告了自己一状,但是当着母亲的面,又不好说什么,只得咬牙应承下来。

随后,略坐了一坐,郢王就要起身告退了。临别之时,玉儿拉着郢王的手,送他到自己居住的宫殿门口,叮嘱他注意日常饮食,多多调理身体。郢王一一应下。

“还有,”玉儿转身离去之前,又对郢王说道,“近些日子,你父王心绪不佳,想听我抚琴,怎奈我也上了年纪,久坐不得。所以,我已经命人将環環召回,暂时留她在宫中,代我为王上演奏。你若是缺人使唤,我再派其他人到你府上去服侍你就是了!”

郢王听得此言,心中猛然一惊!忙说道:“母亲!孩儿愿意每日进宫,代您为父王演奏!还望母亲将環環留在孩儿府中!”

玉儿看了看郢王,语重心长地说道:“为娘的心中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我也很喜欢環環这孩子,把你交给她服侍,我也很是放心。可是,有她在,你那里就不得安宁,有人容不得她!不瞒你说,如今你父王年事已高,朝中之事多由张氏一族掌管。你父王将她指给你,用意你应该很清楚。有朝一日,她必定会助你一臂之力!所以,此时你切不可感情用事,断送了前程!環環是个好孩子,只可惜她身份卑微,生不逢时,你若真有此意,也须等到大业已成,到那时,她若还有这福分,那便是她的造化了!”

“可是,母亲!”郢王还想要对玉儿说些什么,怎奈玉儿已经转身,“天色已晚,送殿下出宫吧!”

郢王回到府中,本想再见環環一面,然而当他来到環環的房间,已经是人去楼空。妆台上,他为環環置办的珠宝首饰,衣柜中的绫罗绸缎,通通都在原处,一件未动。矮桌上,依旧摆放着她日常弹奏的那张古琴,仿佛她一会儿就会回来,像往常一样为郢王焚香抚琴。

郢王失神地跪坐在琴旁,手指轻轻划过琴弦。这时,屋外的走廊上传来了衣裙悉窣声音。郢王猛然从蒲团上跳起,冲出房门,一把抱住来人,说道:“環環!我就知道你一定还在!”

被抱住的来人战战兢兢地小声说道:“殿,殿下!環環有信留给殿下!”

听得此言,郢王松开了双手,原来,是自己身边另外一名侍女巧儿,她的手里拿着一封信。

郢王接过信,打开一看,里面是娟秀工整的蝇头小楷,正是環環的笔迹!由于时间匆忙,只写着短短几句话:“殿下,此一别,環環自知恐再难与殿下相见!如若今生有幸能再与殿下重聚,必是上天垂怜,此生无憾!環環此生愿为青灯古佛长相伴,只求殿下平安吉祥!终其一生,只为殿下绽放!

環環拜别敬上”

短短几行字,却透露着真切的情意!郢王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他手中握着这封信,俯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枕褥之间,似乎还留有環環发丝上的余香,郢王的耳边仿佛又传来了環環娇俏的笑声,手指好像还留有触碰環環脸颊的余温。就这样,一连几天,郢王把自己反锁在環環的房间里,不吃不喝,任凭王妃张氏和下人们在外面怎么敲门他也不开。直到一日郢王迷迷糊糊地醒来,发现自己躺着自己原来的大床上,身边围绕着众多仆人,看到自己醒来,大家似乎都松了一口气。

郢王试图从床上起身,刚一用力,却觉得头重脚轻,眼前发黑。这时,忙有太医上前为他诊脉,又有侍女端来汤药,慢慢送入他的口中。原来,郢王在環環的房间里一连几日水米未进,加上伤心过度,因此就发起高烧,一病不起,接连昏迷了好几天。

郢王再次慢慢睁开双眼,环视周围,看到在墙角的纱幔后面,王妃张氏正掩面哭泣。看到郢王看向自己,张氏忙侧身向纱幔后面躲去。这时,身边的侍女小声地对郢王说道:“殿下,自从殿下您把自己反锁在環環房中不肯出来,王妃她就一直守在门外,发现殿下您昏倒了,是王妃她命人撞开房门把殿下救出来的。这些天您病着,王妃日夜守在您的床边,喂您吃药,替您擦身,日夜不眠!看到您清醒过来,王妃她别提有多高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