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杨门新传:巾帼红颜
903900000004

第4章

辽人似乎是真的很遵守“承诺”在杨业率领的增援宋军到达后的七日后主动要求议和。敌军求和的消息传入京师,皇上与众大臣都喜出望外。在皇上的心里正自豪的回想着自己的伟大的。“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在众臣向皇上朝贺过之后,潘仁美又独自留下来向仁宗祝贺。“诶!潘爱卿,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朕可不是昏君这心里啊!明白着呢,朕一定会好好奖赏丞相的。”“皇上,臣可不是来向皇上邀功的,臣是真心来向皇上祝贺的。”“哈哈哈哈哈哈!恩,也是这样的喜悦只有爱卿和朕才真正明白啊!”仁宗这阵子真是很高兴啊,虽然不能明摆着奖励潘仁美但他依然给予了潘仁美另一种方式的奖赏——给予了潘妃在仁宗后宫里更崇高的地位。“皇上对我潘家的龙恩,我们生生世世都无法报答完全!臣愿做皇上最忠诚的狗,为主效劳!”潘仁美感激涕淋的向皇上三跪九叩的说道。“爱卿,不必如此,爱卿的忠心日月可表,天地可见朕怎么会不知道!会怀疑呢?”宋仁宗啊,宋仁宗,你真的知道这个对你三跪九叩之人的“忠心”吗?你知道他对你的忠心将来的某一天会让你得到怎样的下场吗?

视线拉回到边关宋军大营,杨业带着十万大军赶赴边关到达这里两日后和辽军展开了战争,他们的较量是在辽军人数少于宋军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宋军赢了。之后又有几次规模不大的交锋,也都是宋军赢的。就在所有将士为一个个胜利欢呼喝彩时,杨业却莫明的惆怅起来。“父亲,您怎么了?您在想什么?我们得胜的这几天,您看上去都不是很开心啊!有什么事吗?”四郎杨延辉走进父亲的营房里,看着一脸忧愁神色的杨业问道。

“恩,没什么。”看到儿子进来了,杨业收起愁容表现出自然的样子。

“父亲是在担心什么吗?是不是在担心议和的事情?”

“恩。”

“议和的事情,皇上不是同意了吗?您还在担心什么?议和在父亲眼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恩,四郎,我问你,你在这几次我们和辽军作战当中,你有没有什么感觉?”

“感觉?父亲是指对辽军而言!”

“是啊!”

“有一点,父亲在这几场宋辽对战当中我是觉得有不样的地方!”

“呕!你感觉到了什么?说出来给我听听!”

“是,父亲!孩儿觉得这几场仗辽人看上去很凶猛想要一口把我们吞掉的感觉,但从他们的排兵布阵来看却是漏洞百出,根本就没有周全的安排,而辽军的大将曾经也是和我们交过手的,那时候他的领兵能力我们都是看得出的,相比现在实在是很不一样。他们打仗打的太随便,感觉上根本没有想要征服我们的意思,他们好象把这当成是游戏一样,在和我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父亲也认为他们是别有目的的吗?”

“是啊,这样的不寻常,除了用另有阴谋来解释外还能怎么解释呢。”

“可是,虽然是这样,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异象,真的很难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啊!”

“辽人定有诡计,议和之事必有诈。”

“父亲,朝廷已经同意议和了不是吗?而且,皇上指派了父亲为议和大臣,您?!”

“所以我想,先暂缓议和之事等上几日看看辽军的动向再说。”

“这样做的确可以,但父亲您有没有想过朝廷对父亲这样做会怎么想吗?他们可能会认为父亲您有谋反的嫌疑也说不定,您忘记了吗?朝廷里还有一个仇恨杨家入骨的潘仁美啊!”

“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事,这里离京师多么的遥远,皇上和朝廷里的大臣又有谁会了解这里的真实情况呢?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我决定先奏本章会京师请旨,再定夺。”

“也只能这样了。”

“四郎,这份奏本很重要所以你就亲自送往京师吧。”

“是,父亲。”

京城内,杨业的奏本传递到了皇上的手中,看完奏本中的内容。仁宗丝毫没有重新慎重考虑的心情和想法。当庭就找了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严肃的处分了从边关送奏本回来的杨延辉,幸好有几位杨业的信任者和支持者在保护,仁宗没能真的从重处罚杨延辉,否则情况不堪设想。皇上勃然大怒,又命大臣亲自前往边关传旨,要求杨业速速签定议和条款不得拖延,否则就将以延误军机论处。这样的旨意传达到边关杨业手中,杨业无奈,但也不得不遵守圣旨照办于是很快在宋军的大本营与辽国大将签定了议和的条款。辽国大将对于萧太后让他对战消极已经使他心中很不服气了,原本以为可以好好的与杨业较量一番的又被“干预”了,现在竟然让他主动请求议和真是让他想不明白朝廷里的那些人到底在想什么?虽怨气长存心中,但君令怎可违!还是成为了议和的主帅。辽国萧太后心知这员大将心中必有不畅,所以便赐他黄金万两、牛羊数只,以安其心。但这怎么可能是一个英勇将领真正想得到的呢?不管怎样,现在的情况就是:宋国皇上极力促就议和、辽国太后乐得接受议和、只有此时这两个敌对国家的将领主帅却很“默契”的无声的反对着议和的一切。君为天,上天永远敬畏在人们的心中,有谁可以反对呢?

议和的事项很快签定成功,虽然有所不担心,但终究因为没有发生什么突发的状况而欣然接受了皇帝的“想法”。杨业收好议和的所有文书准备着明日起程回京的事,大家都很开心可以回家了。“也许真的是自己多想了,皇上的决定怎么会有错误呢!还是好好休息,明日回京复命。”这样想着安慰着自己,杨业终于入睡了,虽然睡梦中他依旧不得安心塌实……

“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请太后放心,臣已经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今天晚上宋军大营一定会很热闹的。”

“很好。那就让他们开始行动吧。”

“是。”

“不好了,不好了!营房着火了,快来救火啊!”

“怎么回事?”

“将军,是东边的营房突然起火了。”

“火势如何?”

“火势很猛,将军!”

“将士们呢?走我们去看看。”

“是。”杨业走出大营便看到火光冲天的景象。

“爹!”此时,二郎、三郎、六郎、七郎都到了杨业的身边。

“赶紧灭火救人。”

“是,父亲!”四人立刻又分头行动开来。]

“啊!”

“快,我们去那边看看。”

“是,将军。”随从跟着杨业往东边去了。

军营里顿时乱成了一团,火烧的真的很“旺!”,就在大家忙着救火的时候,辽人的黑衣悄悄的进行着预设的一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火势得到了控制,没有死难者,伤者被救出医治了。这是最大的幸运!

“军营里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你们都整理、查点过了吗?”昨晚忙着清理,今天才冷静下来考虑事情发生的原因。

“经过一夜,军营里该整理的都整理过了没有什么缺失的。”

“这件事的发生,你们觉得?”

“爹,这一定是辽人的阴谋!”

“不错,将军,这一定是辽人的阴谋!”

“我们没有证据,你们不要随意乱说。”

“将军,这是很显然的,辽人狡诈,那么快的提出议和一定有鬼,现在发生这样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对,将军,一定是这样。”

“军营失火,决不是偶然,将军我们应该慎重调查啊!”

“可是班师回朝的日子已经呈报朝廷了。”杨业思索了一会儿说:“二郎,传我的命令下去,大军再停留三日返朝。”

“是。”

“在大军停留的这三日里我派你和左右两位副将一同去调查这件事,如果三日过后仍然没有查出什么可以之处,我们就立刻班师回朝。”

“是,将军!”三人领命下去。

对于辽国如此精心策划的阴谋,杨延定他们毫无设防的如何能在三日之内查出什么来呢。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日过后,负责调查此事的杨二郎他们除了查出火灾是有人故意放纵的之外,没有发现任何有利指证是辽国所为的线索。只得放弃,大军正式班师回朝。

杨业以为一切都已经没事了,回到京师他们就能安下心了,但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朝廷已经是流言蜚语肆起对他杨业的猜测无奇不有。半月后,大军进入京师,按照规矩杨业应该立刻面见皇上禀报边关情况、呈递辽国议和详书和物件。杨业的确是马不停蹄的进宫面圣了,但迎接他的皇上和朝臣们并不向百姓们那样满脸欢快的表情。而是……气氛特别的诡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业必恭必敬的向高高在上的皇帝行礼。

仁宗冷着脸,冷声冷气的说:“杨将军一路辛苦。平身吧。”

杨业站起身子笔直的站立在厅堂的中央,气势浑厚而刚强!

“杨将军,边关情况如何?议和的事情可安然妥帖的处理了?”

“启禀皇上,边关情况一切正常,与辽国的议和也一切安然无事。”

“是吗?那,既然如此,杨将军为何延迟了几日回京啊!”

“皇上,议和之事完毕后,本该隔日启程返京的,但军营夜里突然失火,为了查明失火原由,臣才延迟了大军出发的时辰。请皇上赎罪!”

“哦!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那么杨将军有查到真正的原因吗?”

“启禀皇上,事发突然再加上时日有限,所以并没有找出真正失火的原因。皇上,这里是辽国萧太后让辽国大将通过臣转呈皇上的。”杨业把议和的文本和其他物件一起呈给了皇上。仁宗淡淡的瞄了一眼,一挥手让身边的宦官下去拿了上来。杨业呈给皇上的不只有议和的文本、辽国的文书还有一只辽国太后送给皇上的盒子。皇上似乎早已知道这个盒子,所以在所有面前的东西里他最在意那个盒子。

近日朝廷流传杨业把萧太后送给大宋皇帝的“金尊”弄丢了还拿了个假的来冒充。仁宗会这样想是因为,就在前不久萧太后亲自书信给了宋仁宗,向他表示对于双方可以达成协议深表祝贺,信中特别提到了这个“金尊”。但即使是杨业的军队里也不能保证没有敌人的卧底存在,他向潘仁美回报了他所“看”到的一切!包括那个就连杨业也只看过一面的“金尊”!

因为很在意,所以更想亲自确认,仁宗不顾朝堂上审事的次序,先打开了那个放着“金尊”的美丽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