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宇宙时代简史
9033700000002

第2章 索伦的家族史

海面恢复了平静,巴伦多船长缓步走出驾驶舱,来到了老朋友索伦先生的一等舱房间门外。这是索伦先生的特权,他在这艘船上的时间要比很多水手都长得多。

索伦先生打开门,将巴伦多船长让进了满目狼藉的房间。

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巴伦多船长说道。

先说好消息。索伦先生从一片狼藉的地上翻出撞着威士忌的小酒壶,喝了一口之后递给巴伦多船长。

好消息是现在外面已经风平浪静了。巴伦多船长喝了一口继续说道,坏消息是刚才的风暴扯断了一条拴着救生艇的绳索,海浪掀起了救生艇,救生艇被抛向空中,然后砸到了雷拉和通讯设备。

然后呢?索伦先生问道。

我们失去了二十年以来所有航海家依赖的雷达和无线电,因此我们只能回到用指南针和规尺决定方向的时代。巴伦多船长回答道。

我猜这艘大船的某处一定还藏着备用设备。索伦先生回答道。

巴伦多船长摇了摇头,然后轻声说道:备用设备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了。

那现在我们只能靠着罗盘去寻找回家的路了?索伦先生问道。

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们还可以看星象。巴伦多船长表情严肃地说出了这句玩笑话。

一个船长不应对旅客说出这样的秘密。索伦先生接过酒壶喝了一大口。

但一个朋友可以对另一个朋友说。巴伦多船长看了一眼面前的老人,然后走了出去。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命运这种力量,在未来两天里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使得巴伦多船长相信了自己将会向所有伟大航海者那样在航海中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

当他们沿袭着十六世纪的航行技术在海上继续航行一天之后,天空被厚重的云层覆盖住了。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寻找回家的方向,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时刻修正由于转向舵的损坏所导致的航向偏差。第二天下午,巴伦多船长正在船长室暗自祈祷能够重见星辰的时候,大副冲进了进来,用几近沙哑的可怖口气告诉他,圣玛利亚号现在进入了磁场混乱区。

巴伦多船长闭上眼睛,这是他所能预测到的最坏情况。而这一切梦魇,都在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行程里成为了现实。最重要的是,他们此刻正航行在死亡海域的边缘。稍有不慎,他们将闯入这个蓝色星球最恐怖的海域,号称船只坟冢的百慕大海域。

你害怕吗?过了良久,巴伦多船长睁开眼睛,望着眼前失魂落魄的大副说道。

不。大副摇了摇头,表情悲戚地说道,但我有三个孩子。

我们都有三个孩子。巴伦多船长站起身,郑重地整了整制服,然后走了出去。

索伦先生最终完成了他的承诺,将剧作家的书信作为线索,整理出这个跨越百年的传奇故事的全部容貌。索伦先生最终没有完成他的承诺,他的夫人在收到联邦政府的通知三个月以后,为他举行了葬礼。

上帝依据他的旨意,将迷途的孩子带回到他的身旁。牧师说完这句话,合上了圣经。

上帝对他的故事着迷,因此将他召唤到自己身边。索伦夫人含着泪说道。

葬礼现场很多人都含着眼泪笑了起来,他们知道,这是对索伦先生一生最中肯也是最高尚的评价,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用尽后半生的时间去寻找一个早已灭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成就了他活着的意义。

作为索伦家族的历史,这段由索伦先生续写的传奇由他的孩子传给了他的孙子,再由他的孙子传给了他孩子的孙子。站在云端俯视着人间的索伦先生,也许正欣慰的注视着他的后代,在某个宁静的夜晚,用讲故事的方式证实着他的不朽。

伯德夫人将“故事”一词写到黑板上,然后转过身望着讲台下十几双年轻热情的眼睛。这是她给学生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准确的说,在每一年十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五,她都要把这个题目写在黑板上。

伯德夫人是社区天主教学校的英语写作教师,是社区礼拜唱诗班的发起人,是连续两届的市议员。她是一个公认的好人,因此许多社区居民都慕名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盼望着能在伯德夫人的教导下把孩子塑造成诚实善良的好人。

迪迪。索伦是伯德夫人很喜欢的学生,这个拥有可爱名字的小男孩儿,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名字而皱起眉头,呆坐在窗边生闷气。他有很多外号,其中最响亮的是迪迪小姐。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保持着善良和纯粹的心灵。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尤其在男孩子当中,这种性格更是难能可贵。

迪迪。索伦最好的朋友是马约,他们共同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

于是,迪迪。索伦把伯德夫人安排的家庭作业当成了他记者生涯的第一个题目,郑重其事的把他的父亲从书房拽出来,坐在厨房落地窗前的圆桌上开始采访。

前一秒钟还被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的父亲,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孩子已经到了该成长的年龄。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一个午后,他的父亲把他叫到阁楼里,和他进行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男人之间的对话,关于这个姓氏所蕴含的故事。

于是他关掉了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新闻,一名威武粗旷的海军少校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以前这可是迪迪。索伦最喜欢的节目,他对记者采访始终抱着巨大的热情。不过,现在电视里那位名叫哈瑞尔的海军少校并没有引起儿子的丝毫关注,他正迫不及待的等着自己说出那段陈旧的故事。

迪迪。索伦的作业被伯德夫人评了个A+,并邀请他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品。这正是所有伟大的教育者该做的事情,兴奋得涨红了小脸的迪迪。索伦从此刻开始知道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就是当一名出色的记者。

现在我们不得不再次谈到命运这个神秘而严肃的话题,因为迪迪。索伦作为实习记者第一次正式采访的地点,正是在麦哲伦海峡的东南部,那个名叫火地岛的地方。

说起这次采访,它排在迪迪。索伦整个职业生涯中第二重要的位置上。如果我们能搞清楚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相信所有看到这些文字的读者都会感同身受,为迪迪。索伦的好运气而高兴。

现在我们不妨用一点时间回到三个月之前的某个时间点:那是2030年4月1日,格林威治时间上午6:30。这个瞬间是值得用羊皮纸记录下来的,但是在彼时彼刻,全世界只有十九双眼睛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刻。从某种角度看,这比我们的祖先第一次使用火、第一次发现了新大陆、第一次登上月球都重要得多。

正当处在格林威治经度区域的人们还在枕边酣睡的时候,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纽约,联合国大厦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十七个人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旁,所有人的眼睛全部盯在眼前的巨大显示屏上,显示屏的左右分别站着一个男人。他们凌乱的发型和邋遢的装束和眼下的环境非常不匹配,左边那个谢顶的矮个男子正在结结巴巴、手舞足蹈的向众人讲述着什么,由于心情激动,他的眼睛里泛出闪亮的泪花,脸憋得通红。

另一个比他稍显年轻的男人长着一副修长的身材,他脸色苍白,凌乱的卷发交织在他的头顶,好像一个鸟巢。趁着矮个男人慷慨激昂演讲的空当儿,他环顾了眼前这些人。坐在他们正对面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戴着金丝眼镜,表情严肃,炙热的目光穿透镜片直直射到演讲者的身上。

一个身穿蓝色军服和绿色军服的中年人分别坐在老人的左右,那些挂在胸前闪闪发光的勋章时刻提醒着旁人,他们是从无数战火中载誉而归的勇士。一个留着披肩发的黑人女性坐在海军军官的身旁,她穿着合体的职业装,左胸口的位置别着一枚白色五瓣花的胸针。陆军军官的右边坐着一位短发穿西服的小个男人,这从他上半身的尺寸可以判断出来,尤其是当他坐在巨石一样的军人旁边,这种反差就更强烈了。尽管他用一种几近沉重的表情注视着已经沉浸在自我世界的演讲者,但精明和狡诘依然在他戴着金丝眼镜的脸上若隐若现。

这五个人无疑是主角,但其他人看起来也并非小角色。

留给我们的还有多少时间?听完了矮个男人的讲述,坐在中间的老者用英语问道。

按照我们的计算,还有大约三十年。面色苍白的高个男人回答道,他的搭档此刻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正在端着咖啡一饮而尽。

扎科尔博士,施奈德博士。老者站起身来欠身说道,对于你们的专业精神我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怀疑,但你们要知道,我们不是在拍科幻电影,我们眼下正面临着人类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抉择。所以我必须得到绝对、完全准确的结果,尽管无论从科学还是宗教来说,绝对都是个不恰当的词汇。

秘书长先生。这时身穿绿色军服的军官站起身说道,我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和美国太空管理局的名义为他们担保,扎科尔博士和施奈德博士的研究处于这个星球科技文明的最前沿。即使他们错了,我们也只能相信他们。

我呢。海军军官也站起身来接着说道,我代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您保证,欧洲航天局研究机构已经证实了他们的发现。而从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发来的情报看,他们也证实了这个结果的准确性。

中国的空间站已经开始跟踪行动,本月底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的航天员将会前往中国的空间站一起开展研究。身穿西服的小个子男人说道,我们从日本官方渠道了解到,中国和俄罗斯昨天夜里同时对日本开放空间站的核心代码。

苏珊,接下来的日程安排是什么?老者朝着一直保持沉默的黑人女性问道。

为即将召开的四十国峰会选择会议地点。被称作苏珊的女人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