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抗战江湖
9025200000018

第18章 缓兵之计

郝明告诉司马长空:“刚刚传令兵传来消息,冀察当局和日军达成了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不打了吗?我们死了这么多兄弟,就一句话,不打了?”司马长空的泪被愤怒蒸发干净了,他想知道是谁这么孙子。

“吉团长让咱们营回城修整,由团属特务连接收卢沟桥的防务工作。这一仗,咱们一营,还有三营都损失很大。”郝明看着一片焦土和一堆尸体。

“我不退,我要在这儿等着鬼子。”司马长空一说这话,一连的三十多人也都跟着说:“对,不回去!我们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你们都没听明白?停战了!不打了!都给我回城!回城!这是命令!你们想抗命吗?”郝明急了眼,他也知道兄弟们不能白死,但是上峰有令!

特务连迅速接收了卢沟桥的防务工作,不愧是吉团长手下的亲兵,动作就是快。一营的战士们还剩下不到两百人,这一仗下来损失了三分之一还多,除了一连在卢沟桥拼得了些许气势,但是一营牺牲的其他兄弟大多是被炮火炸死的。

宛平城被伤的千疮百孔,补充兵员恐怕是困难,好在219团是个加强团,除了团属特务连外还有一个加强连,这两个连可是吉团长的宝贝,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轻易亮出来。现在特务连驻守卢沟桥,加强营负责宛平城北侧防务,也就是说219团现在不得不亮剑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是都停战了吗?用得着再下大力气进行防务?不防不行啊!和日本人停战?谁会相信能长久!日本人同意停战,那就说明他们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司马长空回到宛平城驻地,这里已经是满处狼藉了,被炸碎的尸体到处都是,二营的人正在城内搬运尸体,三营在修建城防,虽说三营也损失了不少,但是不像一营伤到了骨头。

长空捧着出一把焦土,这是在一连长牺牲的地方抓的,这算是把一连长带回城里来了……

长空见到了何旅长——这位开启他军旅生涯的贵人。宛平城被敌人包围,何旅长率部前来支援并登城指挥,才将日军打退。要说这何旅长真是一代将才,在武力相差如此之大的劣势下,竟然干掉了日军的一个少将,好像是叫松游什么的,这是全面抗战之初,敌人死掉的第一个将级军官。无奈委员长亲自打来电话要求二十九军停火..

日军的这次袭击,击痛了中华民族,也让那些对日本人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醒悟了,附近的年轻壮丁们纷纷加入了二十九军,想不到兵员补充的如此迅速,经过五天的补充,二营已经完整建制了,一营虽然没有达到全建制的三百五十人,却有三百之众了。长空被任命为一连连长,手下一百名兄弟,除了三十七名老一连的骨干外,都是新招募的兵,杨荣、邓之、陈大彪分别是一二三排排长。

长空每天都加紧训练这批新兵,他不想再看到身边的兄弟再倒下去,但是死亡,也是他无法掌控的。长空为了短时间内让这些新兵具有战斗力,根据之前的战斗经验,将破锋八刀简化为破锋四刀,即斜步迎面劈、跳步俯身挑、旋步拦腰斩,箭步心窝刺。

日军七七事变自停战之后,加紧调兵,从国内调来5个师团20万人的兵力投放到中国战场,在平津一带集结的日军超过了6万,是二十九军的两倍多。火药味让二十九军上下闻得都恶心了,但是中央认为日军集结兵力也不足为虑,毕竟达成了停战协定,不必过于紧张,对二十九军的装备、兵员、援军等请求置之不理。再打起来,还是二十九军拼自己的老底。

7月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河边正三少将向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之前全部撤离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武力行动。

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华北驻屯军对二十九发起攻击。

27日凌晨5点长空带着一连前往卢沟桥汇合特务连,在卢沟桥一同抗击日军,一营的其他部分负责守卫卢沟桥之宛平城之间的区域,三营负责宛平城城防,二营和加强连负责阻击回龙庙一带攻来的日军。

司马长空借来特务连的望远镜看着黄压压的日军,进攻卢沟桥的日军兵力竟然是一个大队。这支日军大队大约有1040人,大队部30人,下辖四个步兵中队,每个中队180人;一个160人的机枪中队,8挺九二式重机枪,4挺歪把子机枪;一个50人的炮兵部队,共15架迫击炮和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还有110人的运输队。

两百五十人对阵一千人。司马长空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打了,这里是平原地区,没有什么周旋的屏障,只要日军抢到了卢沟桥,在这里打下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现在是大军压境,在侧面打伏击,会分散兵力,恐怕伏击还没开始打,正面就已经被突破了。

日军并没有急着施展炮火优势,而是让步兵中队直接压上,机枪中队在后方战备掩护,好像是想慢慢玩儿死卢沟桥的守军。估计这批日军是才从国内正调来的,没有见到前几天被打惨的那两个中队……

特务连的装备比一连的强一些,好歹枪有撞针,打起来还有个准儿。横竖也是一死,要像连长那样死得其所。司马长空把全连的手榴弹集中给一排,让一排到卢沟桥侧翼找掩体埋伏。特务连的手榴弹不多,得好好留着应对正面进攻的鬼子。

战斗打响了,鬼子不紧不慢的攻来,卢沟桥的两个连却得使尽全力的打。鬼子的第一步兵中队稳步向前推进,虽然也有零星倒下的,毕竟这点损失无伤大雅,反倒是中国守军抵不住三八大盖的威力,开始不断的出现伤亡。

日军不断的接近……接近……突然进击的日军遭到了猛烈的手榴弹攻击,由于队形不够分散,日军损失不小。这是埋伏在侧翼的一排开始发威了,杨荣听从司马长空的安排,等日军接近卢沟桥的时候就用全连的手榴弹招呼。霎时间硝烟弥漫,就像是现在的雾霾……司马长空带着一连冲下桥来,士兵们一个个都拿着大刀片穿过烟雾攻击视线模糊的日军,面对从烟里跳出来的中国军队,小鬼子还真是下了一大跳,眼前的中国兵宛如天神下凡一般……虽说一连的兄弟们作战勇猛,但是到底近百分之七十都是新兵,很多人见了鬼子血,那点胆气就没了,长空只好带着他们迅速退回桥上掩体。一排也已经回到了桥上,侧翼是不能再待了,因为刚才的攻击,导致鬼子的炮兵部队对刚刚一排埋伏的地方进行了一顿炮击,这要是中了招,一排即便不全军覆没,也难免损失惨重。

令人庆幸的是,刚才的战术还是有些收获的,鬼子撇下三十多具尸体开始后撤了。这算是抵住了第一波进攻了吧,特务连阵亡一十三人,伤九人,一连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鬼子又换了一个中队进攻,这次就无法使用刚才的战术了。但是如果不机动起来,两个连的人都得死在阵地上!怎么呢!现在各个部分肯定都打得不可开交,哪里会有部队来支援呢?二十九军在平津孤军奋战,周围的其他部队都坐视不理,失败恐怕在所难免了。

硬着头皮上吧,不成功便成仁。倒在抗日的阵地上,也算死得其所了!

两个连的士兵都恨不得把一腔怒火装进枪里,但是武器和人家相比差距过大,而大刀现在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发挥效果,真急死人了!

司马长空发现这次鬼子的战术变了,攻来的这批鬼子好像专为白刃战而来,都挺着刺刀冲过来,没有开枪射击的意思,只是这支主攻部队的两侧有些许射击点,可能是掩护的吧,歪把子也只是一直瞄准阵地,并没有开火。

长空心想,这鬼子耍的什么花招,一排炮打过来,再加上两个中队的冲锋就把卢沟桥拿下了,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儿呢?

算了,既然要白刃战,就如他们所愿,真刀真枪拼个死活吧!长空让特务连好好守在卢沟桥阵地上,必要时候提供火力支援,自己率一连的人下去和鬼子白刃战……

这一战打的又很蹊跷,鬼子和一连交手没多少回合又退了回去。一连不敢追过去,只能再退到阵地上。难不成鬼子是在用步兵中队的兵力和这两个连打车轮战?犯不上啊?

眼见着鬼子下一波攻击又开始准备了,竟然是第一次攻击的那伙鬼子,长空对那个中队长脸上的伤疤印象很深……这仗真是越打月糊涂了……

特务连里有人拿着望远镜高喊着:“你们看,鬼子的机枪部队和炮兵部队都不见啊?而且留在这儿的是三个中队啊,鬼子另外的一个步兵中队去哪儿了?”

长空拍着脑门说了声“不好!我们中计了!”让人再看看宛平城,已经城门打开了。

原来,一营的二连和三连守卫的卢沟桥到宛平城区域被日军视为薄弱环节,毕竟回龙庙那儿有一个加强连和一个完整建制的营,不是一下子就能突破的。为了在半天之内攻破宛平城,日军以猛烈炮火攻击旧伤未愈的宛平城之后在回龙庙和卢沟桥同时发动进攻,都是先以大军压境的姿态给中国守军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再以中队为单位不紧不慢的连番进攻,迷惑阵地的守军,让二十九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进攻部队身上,而后抽调重武器部队集中攻打一营的防守区,不到一个小时,口子就被撕开了,宛平城上的守军也奋力抵抗,但是在日军集中了两个大队的重武器面前,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日军采用这样的战术并非多此一举。虽然中日的武器装备以及士兵战力都相差很多,但是中国军队一旦搏命,己方就算是能够获胜,也不免付出些代价,而全面侵华战争刚刚开始,日军很注重保全自己的力量,即便有着一倍于中国军队兵力和火力的优势,也不会盲目猛攻,二十九军作战彪悍也是令日军震惊非常的。

一营长郝明带着残兵到了卢沟桥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