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78

第78章 理论基础在实践(5)

小镇到了,他们跳下车,急切地向路边小店跑去。店主人热情地迎上前来,瞅了瞅:“这不是前两天住这儿的那个亨利吗?”

“我那间房子里有些资料还在不在?”小亨利急切地问。

“你刚走,就有个人住上了,资料在不在,我不知道。”店主人抱歉地说着,转身去敲门。

“咣!咣!咣!”连敲了几下,没有应答。推一推,发现门反锁着。

“客人还睡着,我们先这边坐。”他把一行人领进对面的房子。大家聊着天,不时望望对门。此时有两个人从门前一闪而过。

“嗯!”房东探了探身子说,“这些日子有点怪,房内住的人前段有些焦虑,门前过的这俩人乐呵呵的;近两天反过来了,房内住的人高兴,门前过的俩人又不乐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像在捉迷藏,这两个人鬼鬼祟祟地来时,房内的客人总是不在。

房东哪里知道,房内住的正是山魂。他暗中考察宫义男、甄玉望、捷舟的作为,跟着捷舟的足迹,一直到了雪山,得知了遇到雪崩和捷舟获救的一切,他意味深长地舒了口气:“第二个考察期已满,看来,捷舟是可信的,下一步重点考察他!”

追踪山魂的是一木和邢冬浩,他们打探捷舟的去向,寻找捕捉山魂的机会,但屡屡落空。今天发现这个门还关着,认定山魂酣睡未醒,一闪身绕到房后,想从后窗进去捕捉,谁知来到房后,看到窗户开着,探头入室,发现早没了山魂的影子。

“又让他跑了,追!”两人发力向山上跑去,喊声惊动了房东,他来到房后,看到客人已去,便跃入室内,打开房门。

捷舟他们赶忙来到室内,“啊!在的,在的!”小亨利把材料抱起来,“谢谢你,房东,给收拾得这么整齐。”

“我没注意到这些资料,是刚离去的那位客人帮你收拾的吧?”店主一脸困惑。

捷舟不经意间抬起头,发现窗外的小树上飘着一条小红绸。

“是山魂来过!”他弄不明白山魂来这里做什么?他为啥关心这些材料?

当晚,小亨利把他的录像和材料给妻子翻看了一夜,第二天全都给了捷舟。

捷舟、刘汉卿和小亨利依依不舍地告别,坐上汽车,登上了回程。途中,刘汉卿和捷舟翻看着小亨利给的资料,不断讨论着西方的变化,边讨论边思索。

“社会主义是在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必须要重视研究自己的对立面——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刘汉卿沉思着说。

“从小亨利给的材料看,资本主义蕴含的三大矛盾,使它不断走向没落,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土崩瓦解,世界涌现出了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的大批国家相继获得了民族独立。”捷舟接过话题说道。

刘汉卿热情地给予肯定:“说得对,你下面是想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历史总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了工人,也影响着资产阶级,工人的觉醒和斗争,使资本家无法按原来的模式继续残酷盘剥,被迫对生产关系进行调节,这一改良既延缓了它的衰败,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刘叔不愧是搞过理论研究的,说得完全对。亨利的材料说明,西方社会这几年是发展变化了,现在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进入相持阶段。可是,我们对局势的判断还停留在六十年前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结论上。这样,党的工作重心长期不可能转变,‘左’的错误长期不可能避免,经济结构失调长期不可能纠正,与资本主义打交道长期不可能正常,对资产阶级颠覆渗透的能量不可能有正确的估价,对党的自身建设不可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国家体制中存在的隐患不可能及时纠正。时代判断是制定决策的依据,关系事业的兴衰啊!”捷舟叹息着说。话音未落,他又补充了一句,“好在这些材料带回去,李逊的问题就解决了。”

汽车在高原上疾驰,两人热烈地进行讨论,不几天就到了宁锡。捷舟送走刘汉卿,乘车返回了青兰。他先把写的材料交到部里,并寄往报社,不几天,报纸集中宣传了测绘大队的事迹。

捷舟把亨利给的材料挑出一份,当作从广州找回的材料,交给了政治部,政治部领导经过反复研究,觉得李逊既然是念了材料上的几句话,也没有太大问题,便让他重新上班。但有的领导认为,他引用这些材料,超出了上级的宣传口径,是不妥当的。宫义男觉得,李逊为资本主义唱赞歌,应该批判。

争论持续着,国内的形势也在变化着……

天安门事件、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再次复出、恢复高考……一件件大事令人应接不暇。最令捷舟振奋的,是党的思想路线得到了恢复、创新和发展。捷舟激动地掏出兜里的砾石,在手里转着,在头脑里思考着。

李逊的发言风波也在淡化着,间或被人作为小辫子提一提。他心里不踏实,找到林部长,要求对此事做个了结。林部长宽慰他说:“咋给你了结呀!没给处分,就是没问题。要真作结论,人家说你美化资本主义,怎么解释?”

路过的捷舟听了,凑过来说:“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这是事实。现在看,李逊引用的材料,不是美化资本主义。”

“有根据吗?”林部长轻声问。

“有啊!”捷舟向他谈起了雪山的奇遇,并跑回宿舍取来那一大撂材料。

“这么多?当时你怎么没交?”林部长有些惊讶。

“哪里敢啊?如果都交上去,谁还相信介绍西方国家人均收入的那本书是从广州带回来的,那一切解释也就没用啦!”捷舟爽朗地说。

“走,到办公室看去!”

林部长在前面走着,一大帮人跟了上去。

办公室里,材料少,来人多,只好有人朗读,有人挤在背后看,读到关键段落,大家伸长脖子,争着要求复读自己关注的重点。

“慢点,把这段再念念。西方三十年代初期那场大萧条,我们好多人不知道。”有的说。

“停、停,先复读这段——西方资产阶级维持不下去了,被迫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艾德礼竞选纲领的内容。”有的说。

“这内容有好几页呢,念一遍要多长时间?还有好几份材料要看呢,我帮你概括地说一遍吧!就是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运行管理机制进行自我调节;推行新经济殖民主义政策;充分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负责阅读的干教科长回仲年觉得时间珍贵,帮着概括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工人阶级的斗争,迫使资产阶级在制度范围内进行了调整。近些年,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有了新的发展,而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列宁论述的时代,没有创新发展,总认为它是垂死的、腐朽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林部长由衷地感叹。

“这个问题很关键。”战教科长刘仲海接过话题,“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研究自己的对立面——资本主义,依据客观形势制定同资本主义国家交往的策略,既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又讲究灵活性,善于斗争;既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又善于借鉴其先进的管理和科学技术,继承和吸收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但是,由于我们思想僵化,始终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认识上,认为资本主义行将灭亡,也就没有什么可研究借鉴之处,所以只批判不借鉴,只排斥不吸收,只斗争不利用。”想想从事宣传工作这么多年,经常给大家做形势报告,但是有多少内容是主观臆断的?想到这些,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唉,说来说去,这些年,我们‘左’的失误,主要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理论研究室邵凤廷主任说,“社会主义都是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建立的,本应依据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觉悟程度,确立所有制形式和内外政策。但是,由于我们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结论上,没有发展创新,总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建成,这不仅导致了国际阶级斗争中的‘极左’,也直接影响着对国内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搞大跃进、穷过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越大越公越纯越好’、‘收入差距越小越好’。这既超越了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又超出了现阶段人们的觉悟程度和国家管理能力,造成经济运行不协调和管理低效。”

一席话,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些事,我们都经历过,也许再过多少年,后人根本不相信我们曾激情到那种程度。”

“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太伟大了!现在还有些人不理解呢!说到底也是这个问题引起的。”回科长说,“党执政后,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结论上,所以,党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发展,党的工作重心就不可能转变。必然会长期把‘革命’当作第一位的任务,对外热衷于输出革命,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对内搞阶级斗争扩大化,不能正确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伤害了大批群众同党的感情。”

“叮铃铃……”电话铃声打断了大家的议论,沉浸于讨论内容中的林部长,不情愿地拿起电话。

“哎,老家伙,你看看几点了,还不回来?”林部长夫人在电话中责怪。

“正忙着呢!干扰什么!”林部长一脸的不耐烦。

“又在忙什么?这个家你还要不要?后天孩子就上学了,自行车票你搞到了没有?我可告诉你,去学校的路二十多里,没有自行车,你看他怎么去!”部长夫人生气了。

“这与我早点回家有什么关系呀?回到家我就能印这个票?现在找不到,我有什么办法!”林部长不好意思地扣了电话,露出一脸苦笑。

“林部长家需要辆自行车,已排队两年了,难道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几年的钢铁产量可是年年在增加?”人们的目光投向一脸窘困的管理处赵处长,那意思似乎都是在问,“这些买东西的票证,可都是你们处负责分发的啊。”

“我们处长到市商业局跑过好几趟了,有次差点跟人家吵了起来!可是没办法,钢铁产量在增加,自行车产量可没增加,因为我们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行政秘书陪赵处长去跑过,知道难处,帮着解围。

“看来,我们的经济结构失调,也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赵处长深感内疚地发着感慨,“社会主义经济应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但是,由于思想认识始终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结论上,不创新发展,必然会把革命与战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优先发展与战争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结构长期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重视军事工业、忽视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生产,苏联的卫星、导弹一度领先美国,可是录音机和电视机却落后了多少代,买面包还得排队。我们的卫星、导弹也早上去了,可是买辆自行车还这么难。”

大家看到深夜,也议论到深夜。

“这些年的经历说明,时代判断关乎兴亡啊!但是,要对时代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全面了解、客观分析世界局势。”林部长情不自禁地望了望窗外,愣了一下说,“哎呀!你们看,东方发白,天快亮了,回去睡会儿吧!”在林部长的一再催促下,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办公楼。

李逊追在身后问:“我那件事怎么办?”

“刚才不是给你作了结论了吗,回去安心睡觉吧!”走廊里一片笑声。

他们哪里知道,一封反映信刚从黄剑书的手里发出:政治机关的干部,私传未经审查的境外材料,是严重违纪行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不断展开,华夏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个炎黄子孙都为此欢欣鼓舞,干劲十足。一木垂头丧气,他在洞窟里来回踱步,自言自语:“共党不简单,僵化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

“我老人家历世百年,可参透了世事,这社会发展的办法,谁僵化了谁是要吃大亏的!当年西方崇尚市场万能,把计划经济看成共产专利,唯恐避之而不及,结果产能过剩,一次次危机。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差点使他们走上了绝路,无奈之下,他们学习共党专利,也推行国家干预和社会保障政策,才得以重新发达。”观通老人突然出现在山崖,哈哈揶揄着,他弓身一纵,跳上一棵高树,继续道,“这共党阵营,前几年也出现了僵化,把市场竞争看成西方的专利,不敢越雷池一步。现在他们冲破了这个禁锢,必将如江出夔门,滔滔千里,你们挡不住了!”说罢,他朝一木做了个鬼脸,飞身而去。

“哪有那么容易!”牟智兴高声回应道,“共党僵化了这么多年,不可能昨晚睡了一觉,今早突然开窍!要改革,就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是,这些年,他们习惯了唯书、唯上和个人崇拜,热衷于形式主义的假大空和大呼隆,这种风气不根除,脑筋咋能解放!”

一木停住脚步,点点头,脸上挤出一丝勉强的欣喜:“是啊!要突破这种风气是很难的,我们的机会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