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57

第157章 江流千里有港湾(3)

“这都是我们市里的工作,没想到让你们几位军队领导跟着受辛苦,干脆拿酒来,敬你们一杯!也算是拥政爱民嘛!”程峰回头招呼管理员拿酒。

趁等酒的工夫,捷舟见缝插针地说:“今天事情来得太急,流动人口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还没来得及说。”

“还有一条是什么?”大家急切地问。

捷舟站起来说:“这就是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异主要是以户口形式体现的,有了城镇户口,就有了较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条件;农村人口进城,户口在农村,无法享受到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就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而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只存在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差别,不存在这种户籍关系带来的差别。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和城市的下层民众待遇基本是一样的。”

“嗯,你说得对!”程峰知道这件事的分量,不过,他为难地说,“这是个全国性的问题,不是我们一家能解决得了的!”

“现在上级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已经多次要求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解决,程书记、曹市长,你们承接国际性会议不就是为了出政绩吗?在这方面,你们下下功夫,可能政绩比它还大。”捷舟分析着。

“我觉得这是个好点子,现在形象工程哪个县市不搞啊?搞得再好,不过是天上的星星多了一颗。如果把这件事搞出点名堂来,说不定你们就是天空中的半个月亮。”甄玉望也兴致勃勃地鼓励。

“这可是大动作,得好好研究。”程峰看了看曹诚学,征求他的意见。

“我们可以论证试点。”曹诚学爽快地回答。

“不过,要快一些,这个问题研究不好,说不定在哪里又冒出事来……”捷舟的话刚开了个头,江秘书匆匆进来报告:“公安局进行安全稳定隐患排查的工作人员和教育局的人,被城东区上千人围起来了!”

第八十六节重反哺推进一体化

“真是说冒泡就出事!”程峰把筷子一放,一桌人无心吃饭。

他们没有料到,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市教育局、公安局在东郊分别展开了两项工作,教育局统计学生人数,包括农民工学校人数。这几年,为了集中师资,提高教育质量,他们在农村展开并校。开始,把几个村的学校并到一起,老师多了,教学分工细了,授课质量提高,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和表扬。今年,他们扩大规模,划分校区,把几十个村的小学合并到一起,他们在东山乡建了所最大的小学,把东郊村子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都划了进去。

公安局负责进行人口不稳定因素摸底、排查和研究对策。举办国际性会议,必须保持安全稳定,做好这项工作是重要的。

两个局都认为是办好事,想不到引起巨大反响。首先是农民工对并校意见大,他们知道东郊的村子没几户人家,这几年靠土地开发都有钱,多数人家的孩子进了重点学校和贵族学校,真正并过去的,是农民工子弟的学生。东山乡的学校虽然规模大,师资力量强,可是太远了,离这里二十多里路,中间要翻两座山,必须在学校寄宿,家长每周两次接送,还要请假,而且寄宿费对农民工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这么点大的孩子,放在寄宿学校,家长们实在不放心,因此一起给教育局提意见。

公安局的摸底更激起了众怒,他们在调查时发现,流动人口中不稳定因素最多,有的因工资太低,不满意;有的企业不给上劳动保险,怨言多;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很突出,骂大街的不少。公安人员在分析时认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有可能酿成事端,必须根据不同人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前部署。有的进行必要的清理,有的于大会期间带薪放假一个月,让他们回家或去旅游……

他们排查出的这些因素和解决办法,要听取街道干部意见,因此,消息很快传了出去,群众的不满情绪迅速升温,嗅觉灵敏的一木,及时掌握了这一情况,把邢冬浩和钟德令叫到跟前:“你两个该长长脑子了,上午那么好的机会,你们应该鼓动他们找政府,不就闹起来了吗?怎么能说找国家呢?国家上哪儿找去呀!让捷舟轻易化解了。这会儿的时机,比上午的还好,涉及的人更多,你们抓紧去鼓动鼓动,肯定会闹起来。不用多说,不是有几句顺口溜嘛——想解决问题就得闹,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遇到大事闹起来,最容易解决。国际会议可是举国闻名、世界关注的大事,大家联合起来闹,什么事不能解决?!”

邢冬浩和钟德令在社会上有一帮狐朋狗友,分头行动,群众的怨气,像被点了导火索的炸药,一下子被引爆。群众把教育局、公安局的人团团围住,与他们理论。从市委对话回来的几个代表,也都情绪激愤地涌上去质问,有的挽起袖子,要揍公安局和教育局的人。双方拉拉扯扯,向市委走来。

“怎么办?我们要赶快去现场做工作,你们军队的三位高人,既然有这方面的兴趣,肯定有备而来,请帮我们多出几个点子。”程峰恳切地说。

大伙刚站起来,江秘书又推门而入:“聚集的群众又来市委了,刚才那几个代表走在前头!”

“那就请他们进来一起议。”捷舟向程书记提议。

“行,请他们来,另外,派人到现场做工作,告诉群众,他们的意见,市领导和代表谈,很快会有答复,如果不满意,你们再聚集。”程峰让武副市长去部署,同时,通知政府的局长们,都来参加会议。

武副市长赶出去部署,做好集聚群众的工作。几个领导干部,分头把群众召集到广场的几棵树下,向大家宣布:“上午选出的几个代表,又到了市委,正和市领导对话,反映大家的意见,听取市里的解决办法,他们满意后,马上回去告诉大家,如果大家听后不满意,再让代表回来,都聚到这里不是个办法,上午的问题不是解决得很好吗?”

集聚的人,觉得讲的合情合理,开始散去。这时几个人蹿来蹿去地鼓动:“不能走啊!外边不示威,市府里的人就没有压力了。”

曹诚学担心广场上的人能不能稳住,拉着捷舟出来观察,正听到这些煽呼,于是捷舟站在台阶上高声喊:“乡亲们!别听他们的,上午大家散去了,但提出的问题,代表向市领导如实反映,解决得都很好。今天这点事,怎会解决不好呢!”

人们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散去。

回到会议室,郭五等代表早已坐好。程峰热情地招呼:“郭老爹,还是按上午的办法,请你们先说说?”

“是这样的!”程书记刚说完,郭五就迫不及待地说,“我这次来古州,就是为了给孙子转学。你们领导都知道,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将来心理会有缺陷,我们好不容易把孙子送来城里,儿子已给他们找到借读的学校,上午又承蒙各位领导给面子,答应给建学校,想不到他们建的学校在二十里外,还隔两座大山,需要寄宿。”

“郭老爹!我们是好心,这个学校建得不错,有十九名老师,三百多名学生。现在农村孩子少,一个村十来个孩子,只能配一个老师,教了语文教数学,教了音乐教体育,教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有这十九名老师,就可每人分工专教一个年级的一门课程,教育质量肯定会大大提高。”教育局吕薇局长耐心解释道。

“这位领导,别忽悠我,老汉我没学问,小学是念过的。那几门课程都是启蒙,用不了大学问,用不了那么专。六岁到十二岁,正是人品形成的年纪,半靠学校,半靠家庭,学校读书识字,家长用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亲情、友情、品德和怎么做人,你们都是官,但回头想想,这些是不是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形成的?小学的课,一天最多六个来钟头,下了课,到了晚上放了学,老师们回家,一群不懂事的娃娃寄宿在一起,会成个什么样子?谁来给他们传承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将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我们的学校,培养出一群不懂亲情、没有道德传承的学生,这不仅毁了我们的一代,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可不能当儿戏!”

听了这番话,举座为之动容。吕薇走上前,向郭五深深一躬:“老人家,您不愧是位过来人,想得太全面了,我们搞教育的,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太重要了,这个问题一定要改。”

“我国历史上就有孟母择居、三娘教子的故事,回顾幼时,我们的亲情、道德、心理素质基础,真的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亲属带出来的,邻里影响的。当今世界,除了孤儿院,寄宿制的小学真的不多,这事我也有责任,一定要改,在廉租房小区盖所学校。”程峰面带愧色地表态,他看了看大家,见都点头赞同,便忙说,“这个问题就算有了解决办法,大家提下一个问题。”

“现在一搞稳定就盯着我们外来人口,我们为城市建设是出了力的,怎么这么不相信我们呢?不能总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制造业农民工代表忿忿不平地说。

“倒也是,农民工人人都有这个疑问。”代表们同声附和。

“这也怪不得公安,农民工没有城镇户口,住处不稳定,工作不稳定,工资低,没有医疗定点单位,教育经费已经投到了农村,城市教育资源是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投入的,孩子们来了,入学当然不易,你们遇到的困难多,个人诉求就多。现在维权意识都这么强,遇事不盯着你们,公安也不放心啊!”宫义男尽量把语气放缓和。

“户口?城镇户口也就是一个本本吧?这个本本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郭五老爹惊奇地问。

“当然了!有了城镇户口,你就有了最低工资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子女受教育保障和养老保障,即使你没有工作,每个月也有几百块钱的低保……”代表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嗬!这个本本是什么样子?能不能找来看一看?”郭五老爹嚷起来。

“谁家离得近,回去取个来给郭老爹看看?”程峰环视了一下会议室的工作人员。

“今天早晨我给儿子办出国留学手续,户口本正带在身上。”吕薇站起来,掏出户口本,放到郭五跟前。

“嗨,这不跟我家那个一样嘛!”郭五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不一样,老爹!这里多一个字呢!”吕薇指着扉页上“户别”栏中的“非农业家庭户”说,“您看看,您家本上这一栏,写的是‘农业家庭户’,我这个本上多了一个‘非’字。”

“噢!”郭五老爹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泄了气,“少了一个‘非’字,就把这些好处全整没了。”代表们也都愤然地望着领导。

捷舟轻轻走到郭五老爹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老人家,您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也是在古州长大的,我们的城市发展到今天,没少了您和广大农民的心血,不知您还记不记得当年刘汉卿书记?那时我还小,但是他有句话,刻在我心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忘掉,他说:‘农民对国家建设贡献太大了,将来发展了,一定要反哺农民!’”

郭五老爹回过头望着捷舟,情不自禁地说:“刘书记,那可是个好干部啊!他要在就好了。”

“刘书记那番话,代表了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农民对国家贡献大,国家也没忘了农民。老人家您看看,这几年,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村和农业问题,现在,农民不再交农业税,种粮有补助,资金向三农倾斜,下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再要求照顾农民工。这么多的农民工进城,不仅增加了收入,也是我们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这一切都还处于初始阶段,各级都在想办法,但是您也知道,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底子这么薄,又是个农业大国,总得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能走到现在这个局面,也很不容易。今天即使你们不来,市里也在研究怎么促进这个问题的进展。”

代表们静静地听着,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

程峰看到火候已到,说:“代表们的意见都反映了,我们是不是议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谁有好办法,都可以说,包括几位代表。”

“我是个军人,对户籍不熟悉。不过刚才捷舟讲的几句话,对我挺有启发,我没想到,附着在户口上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权益和福利这么多。我们党历来强调要缩小三大差别,改革就应先从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管理制度做起,推进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稳妥地解决城市必需务工人员融入的渠道。”宫义男言语间,对上午的表态有些歉意。

“宫副总指挥讲到了根本上,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由于计划生育和人均寿命延长等原因,城市的老龄化发展很快,劳动人口急剧下降,退休人员不断增多,许多产业靠外来劳力支撑。我市的流动人口,已占整个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没有他们,城市就没有了活力。不少农民工已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企业离不开他们,他们也已融入企业,只可惜,因为户口的原因,子女、家庭一直安定不下来。我们可不可以搞个试点,把这些必需人员的户口逐步迁移过来?”曹诚学说。

“对呀,如果按这个条件,我那几个孩子都可以落户了,就有这个带非字的本本了。”郭五老爹一下子来了兴致。

“老人家,也不是那么容易。户口进来,家属、孩子进来,得有住房、有医院、有学校,有足够的公共福利设施。现在这些,都是按城市现有人口设计的,都需要扩建。您想想,这绝不是三年五年能够办到的。另外,城市建设用地资源也接近枯竭,解决起来,需要更长的时间。”甄玉望扳着指头,一笔一笔地给大家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