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13

第13章 天书一字察秋毫(3)

“听说这本书挺灵的,我们怎能不来呢!”宫义男、甄玉望齐声说。

这时,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数千抢天书的孩子都已跑到崖边,他们看到已有不少孩子站在“石躺躺”前,三个人手拿天书,纷纷站在崖边欢呼起来。

“哈哈哈……”山上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孩子们仰头望去,只见云雾缭绕之中三个影像若隐若现:左边一位,白衣素袖,长袖飘飘、宛若仙子;居中者白发长髯,面色红润,目光如电;右边一位,三缕长须,双眉下垂,笑眯两眼。

“莫非这几位就是授书的神仙!”捷舟轻呼了一声,三个孩子立即跪倒,后边的孩子也齐刷刷跪了一片。

恍惚间,“三仙”已飘落孩子跟前,道姑装束的仙人扶起捷舟说:“这是你公师伯,单讳一个‘伯’字;这是你玉师伯,单讳一个‘叔’字;为师自号良姑。”

只见公伯、玉叔二位分别领着宫义男、甄玉望,走到两棵树下。

良姑将捷舟领进一个山洞,席地而坐,指点捷舟说:“我们这里有三个流派,第一家是公忠派,几千年来,涌现过无数急公好义、忠君爱国、情操高尚的英才,只是,这一派中也出现过偏激、爱走极端的人物。”

“公师伯是这派的掌门吧?看这位老爷爷一脸正气。”捷舟问。

“是的,他是反清义士的后人,得到公忠派祖师的真传,几十年来一直宣扬天下为公,忠义为本。”

讲到这里,良姑叹了口气,继续说:“第二派是欲望派,几千年来,也培育出无数靠个人奋斗而身居高位、功绩卓着的名人、能臣,只是,这一派也出现过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甚至阴险狡诈、巧取豪夺之辈。”

“您是指玉师伯带领的那个派别吧?”

“对,你玉师伯原先是洋务派的幕僚,新政失败,他痛感国人受专制毒害太深,崇伦理纲常之忠,羞谋利兴业之举,愤而加入欲派,得其祖师真传,成为掌门,向弟子教授:欲望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倡导利益原则,以私欲驱动努力奋斗的不息之心。”

“噢!哪一派是对的?”捷舟疑惑地问。

良姑仰望洞顶:“自夏启以来,世人无私奉公者有之,但数量不大,私念难除的人多,只要不突破底线,私欲没有大碍。我们师祖为此创立良派,教人崇尚忠义,但不脱离大众的觉悟程度,约束私欲,将其控制于适度,也育出过不少良臣、良将、良士、良贾。孩子,看你纯厚质朴,心地善良,多经坎坷,淡泊欲望,与我们‘良’派有缘。眼下旧制度即将革除,新制即将兴起,公忠将为先驱,只是前路曲折,探索艰难,经夏启后几千年的发展,各种腐朽念头浸入人的灵魂,俗话说:‘胜当面敌易,胜心中敌难’。战胜私欲,不使出格,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有一批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战胜自我、具有良心良知良行之士,他们虽不及公忠之士勇攀理想高峰的执着,但可制约他们脱离大众觉悟程度冒进的偏激;他们虽稍欠在欲望驱使下的奋斗动力,却能抵制私心过度而产生的尔虞我诈、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不良现象。”

捷舟听得似解未解,看看手中的书,只有几页。

良姑接过来问:“孩子,你们有个找到秘笈、恢复菱湖、兴盛中华的梦吧?”捷舟点了点头。

良姑继续说:“要追寻这个梦,就要牢记这本书的核心。刚才我讲的只是个大意,当今时代,政党争相创论,其实,你只要记住一个字,追梦就有了基础,便可有所成就!”

“一个字?”捷舟好奇地问。

“是的,就是个‘实’字,说实话的‘实’。”良姑一语道破。

“咳,太容易了!从小爹娘就教我要诚实。”捷舟有些不以为然。

“孩子,求实既关系做人的品质,也关系处事的方法和成功之道,可不容易啊!具有求实的品德不易,要做到对事物真实的了解,诚实的践行,求实的研究,扎实的探索,更非易事。历朝历代,有多少人为此历尽艰苦探索,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良姑谆谆教诲着。

“真有那么难吗?”捷舟不解地皱起眉头。

“孩子,可别小看这个‘实’字,国民党不就败在这个字上吗?他们选择的社会制度,不适宜中国的实际,他们的思想作风,不适宜他们选择社会制度的要求,更糟糕的是他们说的和做的完全两样!”

“嗯,这些话听程宝华叔叔他们讲过。”捷舟若有所悟。

“孩子,‘实’只一个字,可是,一经和人们的行动结合,千变万化,正如《易经》中所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有三百八十四爻。”良姑看到捷舟不太理解,随手抓起一把砾石放在桌上,打着比方指点捷舟,“孩子,‘实’就像这砾石”,她用左手拿过一块砾石说,“这块砾石只有一个平面,‘实’遇到单面的事情,就像处理一对一的事物。”接着,她又先后挑出数块砾石,继续解释,“遇到这个,像处理两方面的事物;遇到这个,像处理三方面的事物;遇到这个,像处理多方面的事物;遇到这个,像处理变化的事物;遇到这个,像处理发展的事物;遇到这个,像处理伪善的事物;遇到这个,像处理虚假的事物;遇到这个,像处理邪恶的事物……”

捷舟毕竟太小了,似懂非懂地望着良姑。为帮他理解,良姑举了几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你娘要求你不拿别人的东西,你能做到,这便是处理好了一对一的事物;你爹让你去卖柴,你根据自家的柴和当天的集市行情,公平卖出,便是处理好了两个方面的事物;封专员实业救国不成功,涉及列强侵华、国民赤贫、官警勒索、盗匪丛生,这便是个多方面的事物;今年庄稼种什么好,需要看自家土地的地质、肥料、种子,还要看天气、雨水、种植户数多少、集市价格等,这便是个变化发展方面的事物。”

“噢!一个‘实’字有这么大的学问啊!”捷舟自言自语着。

“孩子,‘实’字进了政治层面,影响更大,不少人为此丢了性命。菱湖老人本是同盟会元老,儿子在内部倾轧中被栽赃陷害,他也因讲实话被误解,流落深山避祸,才接了上代菱湖老人的班。”

捷舟吃惊地张大嘴巴。

“孩子,看当今天下大势,不久,共产党将打下江山,我看他们的宣传品中有过这样一段话: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研究过他们的发展历程,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实’字;他们受的挫折,也主要是脱离了这个字引起的。他们称之为灵魂,是有切肤之感的。”

“灵魂?”

“对,有了这个灵魂,时刻用这个字对照自己,才能有正确的言行;对照政府的作为,才能明辨是非,追梦才会少走弯路……”

良姑正娓娓道来,“哒哒哒”,忽听山下枪声大作,两人赶紧跑出洞来,向山下张望,捷舟离开时,顺手把桌上的两块砾石装进了兜里。公伯、玉叔也带着宫义男、甄玉望站到了山崖。

只见一个大汉,一手提枪,一手用包兜挽着两个孩子,飞奔上山。一群匪众从远处追来,高声喊着:“把孩子留下!”示警的枪弹,如飞蝗掠过头顶。

眨眼间,大汉已奔至山顶,公伯一回头,正好与他打了个照面,不由惊呼道:“这不是和光徒儿吗?”

此人正是昔日国军旅长赵和光,他也认出了公伯,喊了一声“师傅”,身体深深一躬。

良姑也惊诧道:“噢!原来真是和光!”

赵和光又一躬到地:“师姑!”

玉叔万分惊讶地喊:“和光啊,你这是怎么了?”

赵和光又轻轻地喊了声:“师叔!”

公伯脸色一变,不解地问:“我公忠一门与他势不两立,他怎会成了你的师叔?”

赵和光叹了口气说:“师傅,一言难尽!徒儿在您门下学道两年,您教我忠义报国之策,立志拯救民族于危难。那天下山,不巧脚腕扭伤,良姑为我疗伤三天,传授良行之道,获益匪浅,遂拜为师姑;下山途中,又遇大雨,到玉叔草舍躲避,玉叔拿出佳茗,品尝之际,与我讲起欲望动力之策,不一会雨过天晴,弟子道别赶路,时间虽短,但启发颇深,因之弟子呼其为师叔。”

公伯怒形于色道:“这样的人怎可接触?刚下山时,听说你在推翻帝制、荡除军阀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被称为忠勇之士,现在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赵和光面带羞愧地说:“师傅,当初弟子下山,投身国民革命,在推翻清王朝和北洋军阀中,出生入死,一往无前,由士兵一步步升至团长。谁想,国民党人良莠不齐,有私欲者居多,北伐成功,清共分共后,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中饱私囊、拉帮结派盛行。弟子想到良姑的良行之策,以公为先,不忘社会道德基础,兼顾方方面面,抑制私欲膨胀,与同行礼尚往来,对上司适当应酬,蹉跎多年,慢慢混到了旅长的位置。岂料,国民党掌权日久,越来越多的人,欲壑难填,贪污腐化,巧取豪夺;军队也分成了嫡系和杂牌,长官们为了保存实力,明争暗斗,克扣军饷,欺压百姓,弟子若不按玉叔讲的去做,便无立足之地。我虽是个旅长,却也不得不在上层拜干爹、送重礼、委曲求全、苦心钻营,否则,我自己被排挤掉是小,一旅将士也将命系庖厨。当年,我带出来的五百家乡子弟,经过几十年南征北战,多数阵亡,现只剩下六十二人,我在剿匪失败后被撤职,他们不愿再遭嫡系的白眼,跑来投我,只好暂栖山林。”

“你抱着两个孩子意欲何往?土匪为什么追你?”公伯又问,脸色缓和了很多。